研究型审计在国有企业审计中的应用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研究型审计在国有企业审计中的应用探析

佟福全

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石油分公司 辽宁省 沈阳市 110000

摘要: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来,国家对审计工作不断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扩大了审计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国有企业审计是经济快速发展环境下的必然要求,这对审计干部的能力和审计质量都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对研究型审计在国有企业审计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和探索,从研究型审计的内涵出发,阐述对国有企业开展研究型审计的意义及具体应用策略等。

关键词: 研究型审计;国有企业审计;应用分析

引言

审计工作具有专业性、系统性和复杂性,动态审计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许多问题。此外,国有企业往往规模较大,业务构成较为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现阶段,国企审计力度的强化和方法的创新趋势明显。因此,探寻国企审计的强化措施和创新方法十分必要。

1研究型审计在国有企业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1.1有助于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效益

近年来,一些国有企业在接受国家和地方审计机关审计时,多次暴露出一些管理不规范、经营违规、资产质量不高、私设“小金库”等突出问题,给国有企业造成了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和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部分干部也因此受到了政纪处分,甚至被司法机关立案审查。做好新时代国有企业审计工作,有利于发挥审计“经济体检”作用,加强对企业内部经济运行中不规范、不合理等问题的揭示,有效保障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效益。

1.2有助于适应国内外复杂形势

从国际形势来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剧,中美博弈加剧。从国内形势来看,国有企业作为国家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战略的实施主体,经济业务规模不断扩大,资产并购重组日趋复杂频繁,竞争经营风险日趋增多。做好新时代国有企业审计工作,有利于发挥审计工作精准发现问题、判断问题、纠偏导正的作用,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是适应国内外复杂形势的迫切需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研究型审计在国有企业审计中的应用策略

2.1构建全面的审计体系

国有企业审计工作的内容是多元化的,国有企业的规模和经济活动的频率都会对相应的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加强审计力度,提高相应工作的有效性,国有企业应该构建更加全面的审计制度,并在全面审计制度的基础上推动相应工作的全面改进,避免审计“死角”的产生。比如,国企可以结合自身组织架构进行审计规划,将整体审计与各个部门、子公司的审计联系在一起,通过对相应工作的开展进行分割,将整体审计工作划分为若干个审计子系统这一方式构建全面的审计体系。从审计效能提升的角度看,国企应当立足实际,在提升审计全面性的基础上,从审计工作管理的强化及审计项目质量提升这两个角度进行实践。从审计管理的强化上看,国有企业需要融入全过程理念进行审计工作开展相关的管理,分别从审计前的工作准备、审计中的监督指导、审计后的反馈评价等角度强化各项管理。从审计项目质量提升的角度看,国有企业则要严格明确、落实具体审计项目的权责关系,并在动态的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做好管理指导与监督。不仅如此,每年年初国企进行审计规划时可以以时间为轴,将阶段性审计与全面审计联系在一起,使不定期的审计与定期进行的大范围审计都可以成为审计工作开展的基本形式,从而全面地驱动各项审计工作的开展。审计效用的充分发挥需要以更为全面的审计为基础,做好科学规划,以科学规划为基础构建全面的审计体系,各个层面与各个时期审计工作形成一个整体[1]

2.2审计计划阶段

在审计策划阶段,围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开展可行性研究和深入的预审研究。国有企业往往与财政、国资、金融等政府部门有各种业务联系,因此,这一阶段不仅要收集整理其业务模式、组织结构、内控体系、财务情况等方面的数据资料,还需收集国资、财政、金融等部门的有关文件规定、资金往来等方面的资料,并通过运用大数据进行分析比对等方法,结合企业目前的发展阶段及行业特点,对企业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同时,还可通过往年审计项目的成果、发现问题等,综合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方向,并据以科学制定符合项目实际的审计实施方案。

2.3审计实施阶段

审计实施阶段,围绕审计重点细致地开展审计取证工作。开展研究型审计要实实在在的从提高审计质量及效率方面下功夫,审计时既要把握重大发展战略、重大改革措施等宏观层面的方向性问题,也要立足项目、资金等深入挖掘业务层面的普遍性、典型性问题。将“政治———政策———项目———资金”这条主线双向贯通,审计时既要注重从立项到实施过程的正向研究,也要展开反向的原因分析、提出建议等,做到首尾循环、正反可逆。根据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重点,将审计项目进一步细化,对审计的具体事项进行分工,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同时还应集中力量对企业具体的业务流程开展关联审计,发掘潜在风险,使整个审计过程中做到既全面高效,又有的放矢、重点突出

[2]

2.4审计终结阶段

在审计结束时,应根据审计发现的准确性和质量,科学地提出审计建议。审核组应对从发现的审计问题中获得的审计证据及时进行认真整理、识别和研究,对研究问题的性质进行分析,准确定性,并在确保获取了可靠且充分的审计证据基础上再得出审计结论。审计建议要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提炼和归纳,在揭示问题的同时摸清背后存在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制度缺陷等原因,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审计建议,并做到具体、可落实。例如对国有投资公司的审计,需重点关注投资管理、风险控制、资产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对重大投资的决策和实施各环节进行审计时,关注投资决策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并从体制机制建立、优势发挥、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等方面提出审计建议。

2.5突出审计工作重点,提高审计业务质量

国有企业在实施审计服务的过程中,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内部审计工作重点问题的要求,加强对审计项目的过程控制,注意审计项目的强制性内容和强制性环节,不断提高审计项目的实施质量。首先,在重大政策贯彻落实情况方面,国有企业要重点关注各单位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制度、管理要求和遵守财经纪律的情况,以及落实“三重一大”决策的情况,特别关注“处僵治困”“两金”压控、资金集中管理、物资设备集采等要求的落实情况。其次,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国有企业要重点关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合并报表范围调整、收入确认、减值计提、薪酬核算等核算事项。再次,在资金管理方面,国有企业要重点关注各单位融资业务,违规开展融资性贸易、空转走单业务,违规对外拆借资金等情况;资金集中度、资金使用效率、资金预算执行情况;信托、房地产、垫资、基金等高风险资金业务等情况。最后,在降杠杆减负债方面,国有企业要重点关注降杠杆、减负债的工作组织和推进情况;银行借款、债券等带息负债的规模、期限、利率水平等情况;高负债企业的债务规模管控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情况[3]

 结束语

在加强国家审计监督、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下,审计工作应由传统的检错纠错向过程控制转变。国有企业研究性审计应从规范审计流程、科学提出战略发展审计建议等方面开展,有利于提升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帮助国有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道路上最大限度的发挥研究型审计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杨雨涵.国有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案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 

[2]夏燕慧.探析新时期提升国企财务审计实效性的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10):203-204.

[3]于金红.风险导向审计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9,(17):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