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则及设计要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则及设计要点分析

胡辉

智方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地震带内,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而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保障。为了确保建筑结构在地震发生时具备足够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抗震设计原则和设计要点成为工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基于此,以下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则及设计要点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则;设计要点分析

引言

抗震设计原则和设计要点是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总结出来的经验规范,目的是确保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够迅速形成合理的变形模式,并具备足够的抗震能力,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和人员的损失。抗震设计的核心是在满足建筑功能和舒适性的前提下,通过合理选取材料、布置结构、设置抗震措施等手段,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和韧性。

1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则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科学合理原则:根据建筑物的整体结构进行设计,确保整体结构的协调性与适配性,减少抗震结构设计不合理对建筑结构整体造成的影响。以全局的观念开展抗震设计,尽可能保障建筑结构中每一个构建的安全稳定,才能够提升建筑结构整体的抗震能力。结构体型简单原则:要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应当尽量简单明了,便于及时发现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通过简单明了的抗震设计,只需要简单的力学计算就可以掌握建筑结构的受力情况,以此对建筑结构设计的稳定性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安全优先原则:安全是结构抗震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在设计过程中,应该确保建筑物在强烈地震发生时依然能够保持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合理规划,避免地震时发生次生灾害。房屋不要建得太密,房屋的间距以不小于1~1.5倍房屋的高度为宜。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并使结构和联结部分具有较好的塑性。尽量不做建筑突出屋面的砖烟囱、女儿墙等,以免引起房屋破坏。减轻建筑物的自重,降低它的重心位置。建筑物所受的地震荷载的大小和它的重量成正比。减轻建筑物的重量,是减少地震荷载最经济最有效措施。

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影响因素及难点问题

2.1不完全考虑地震特性和风险

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着未完全考虑地震特性和风险的问题。有时设计者只关注地震力的计算,而忽视了地震波的频谱特性、建筑结构与地基的相互作用等因素。这会导致设计的抗震能力与实际需求不匹配,可能无法有效地抵御地震引起的破坏。设计的抗震能力不足会导致建筑在地震发生时出现严重的损坏甚至倒塌,使人员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地震引起的破坏对于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会造成重大影响,增加重建和维修的成本,破坏公共设施的正常运行,甚至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2.2考虑不足异常地质条件和地基问题

地震作用对于不同地区和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建筑结构具有不同影响,而未对地质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和分析,容易导致抗震设计方案的不准确性。地震引起的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地基位移、沉降等变形可能会危及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如果抗震设计未充分考虑异常地质条件和地基问题,就难以满足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的要求,增加地震发生后建筑物受损或倒塌的风险,进而对人员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2.3材料选择和施工质量问题

抗震设计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材料选择和施工质量的不合理性。不合理的材料选择和低质量的施工会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并可能导致抗震设计方案的无效化。材料选择上的问题包括使用劣质材料、过度依赖某种材料等。劣质材料的使用会使建筑结构的强度和韧性大大降低,增加抗震能力不足的风险。而过度依赖某种材料则可能导致结构的单一性和刚性过高,削弱了其对地震作用的适应能力。施工质量问题主要包括工艺操作不规范、焊接缺陷、混凝土浇筑不均匀等。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降低其抗震能力。

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点分析

3.1平面与竖向结构的考虑

在抗震设计中,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和竖向结构的选择对于提高抗震性能非常重要。在平面布置上,应避免出现过长或过窄的结构形状,以减少结构的不稳定性。合理的平面布置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减小地震荷载的作用。在竖向结构的选择上,应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地震区域的地震活动性来确定合适的结构形式。例如,对于高层建筑,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因为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刚性和抗震性能;而低层建筑可以考虑采用钢结构或砖混结构等。还需考虑到建筑物的柔性控制,通过设置适当的剪力墙、支撑系统或层间剪力连接等措施,增强建筑的抗震性能。

3.2结构构件的形式和尺寸

结构构件的形式和尺寸对于抗震性能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结构构件的形式应选择合适的断面形状和连通方式,以满足抗震要求。例如,在混凝土结构中,可以采用加强梁、加强柱或嵌入钢筋等方式来增加梁柱节点的刚度和抗震性能。结构构件的尺寸要根据地震作用和设计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对于跨度较大的梁和悬挑梁等构件,应增加截面尺寸或采用混凝土填充钢管等措施提高其抗震性能。还需要注意构件的设计与施工的一致性,确保设计参数的准确性和施工质量的可控性。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结构缺陷或损伤。

3.3材料选择

合理的材料选择对于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至关重要。在主要结构构件的选择上,应优先考虑使用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材料。例如,钢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适用于高层建筑的抗震结构设计;预应力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和耐久性,适用于大跨度结构的抗震设计。其他材料的选择也要考虑其抗震性能和可靠性。例如,选用抗震缝材、抗震胶粘剂等,可提高结构连接部位的韧性和抗震性能。还需注意材料的质量和检测。严格控制材料的生产和供应过程,确保材料满足设计要求,降低材料的变异性和不稳定性。

3.4考虑基础的抗震性能

在抗震设计中,基础是建筑物的承载和稳定的关键部位,其抗震性能对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础的选择应根据地震区域的地质条件、土壤性质和建筑物的荷载来确定合适的类型。常见的基础形式包括钢筋混凝土桩基础、扩展基础和地下连续墙等。合适的基础形式能够提供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来抵御地震作用并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基础的尺寸和布置要与建筑物的结构形式相适应,并经过合理的计算和验算。基础的强度和刚度应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以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不发生沉降过大或变形失稳等现象。为了提高基础的抗震性能,还可以采取一些加固措施。例如,在软弱土层中可以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增加土壤的承载力;在高液化地区可以进行加固处理,如地下加固柱或土桩等。基础的施工质量和监测工作也是确保抗震性能的关键。

结束语

抗震设计原则和设计要点的合理应用是保证建筑结构在地震时能够有效抵御破坏的关键。还需要根据地震活动特点和建筑所处环境,综合考虑静力和动力相结合的抗震设计方法。合理应用抗震设计原则和设计要点,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未来,我们应不断加强对抗震设计的研究和实践,持续优化抗震设计原则和设计要点,为建设更安全、可持续的抗震建筑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文海.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理念的具体实践[J].散装水泥,2023,(05):169-171.

[2]李雪婷.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原则及技术分析[J].建筑结构,2023,53(08):183.

[3]赵善帮.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技术要点分析[J].陶瓷,2021,(12):81-82.

[4]康颖.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12):128-129.

[5]杨乐天.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措施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0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