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内摄像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运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2

孔内摄像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运用研究

但君雄

武汉科信建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430000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拓展,孔内摄像技术作为建筑工程检测的新兴手段,正在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这种技术以其独特视角和高清成像效果,不仅能精确捕捉建筑内部细微变化,还能实时传输数据,便于专业人员分析决策。孔内摄像为建筑工程检测、监测及维修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孔内摄像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为工程质量控制与维护提供支持。

关键词:孔内摄像技术;建筑工程检测;桩基础检测

随着都市化的快速发展与建筑项目规模的日益壮大,建筑工程的品质监控与维持已成为亟须攻克的难题。传统检测手段受限于无法细致揭示结构内部微小变化和数据传输的非实时性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寻觅一条新型且高效的建筑检测路径显得尤为紧迫。崭露头角的孔内摄像技术,无论对于墙面裂痕、管道阻塞抑或是器材损伤,都能提供清晰的检查与记录,显现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1孔内摄像法技术应用要点

1.1钻孔选位

在施行建筑工程孔内摄像检测时,决定钻孔位置是一个需综合考量建筑资料及施工技术等多项因素的关键步骤。尤其针对那些已暴露出桩基质量问题的区域,通过预先分析判定钻孔的准确位置,能够在特定的范围内进行有针对性的缺陷诊断,以确保检测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1.2孔径

孔内摄像检测法中的图像是通过多个拼图组合而成,其中孔径大小对拼接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如果孔径设定值大于实际值,可能导致在拍摄和拼接阶段出现图像缺失的情况;相反,若孔径设定值小于实际值,则在拍摄和拼接过程中可能出现重复图像。因此,在进行孔径测量时,工作人员需确保极高的测量准确性,严格控制成孔质量。在具体操作中,工作人员可沿着相垂直的方向使用游标卡尺进行孔径测量。如果在两个垂直方向上测量得到的孔径数值之差不超过1mm,可以取这两个方向上的实测值的平均数作为孔径的实际数值,并将其输入到工程软件中。然而,在测量过程中,如果两个方向上的实测值之差超过1mm,则需要在另外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增加孔径测量,并将前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孔径的实际数值,同样输入到工程软件中。

1.3探头提升速度

孔内摄像检测法中,探头的提拉速度直接影响图像的清晰度。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根据孔壁的反光特性调整光照度,确保探头的光照适宜。若图像不清晰,可暂停并回到调试页面对光照度进行调整,以提高图像清晰度。特别是在结构复杂、可能存在隐蔽问题的区域,更需细致观察和记录。技术人员应放慢探头移动速度,对这些区域进行重点拍摄,以捕捉关键细节,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4线缆长度校准

(1)在进行线缆长度校准时,可以利用合规的测量设备,如钢尺、卷尺或测距仪等进行测量工作,将线缆长度的精度控制在0.5mm以内,准确地确定线缆的实际长度,从而保证深度计量结果的准确性。(2)线缆长度校准的环境温度也要高度注意,校准环境的温度应接近于线缆在实际检测时的工作温度,减小由于温度差异引起的线缆长度变化,从而提高校准的准确性。校准检测温度数值偏差应该控制在5℃左右,充分保证校准结果的可靠性。(3)在进行线缆长度校准时需注意力的拉进力,确保拉进力应该与探头重力相同,以确保线缆在校准过程中的受力情况与实际检测情况的一致性。二者之间的误差应该控制在0.5kN以内。

1.5缺陷尺寸标定

在进行孔内摄像技术的应用中,线缆长度的精确校准是一项关键工作。线缆可能因打结、弯曲或拉扯等原因而影响深度测量的准确度,因此,进行细致的线缆长度校准是必要的。首先,线缆长度的测量应使用合规的测量工具,如钢尺、卷尺或测距仪等,以保证线缆长度测量的精度达到0.5mm以内,确保了深度测量的准确性。其次,校准工作的环境温度亦需特别关注。校准环境的温度应尽可能接近线缆实际使用时的工作温度,以减少由温差导致的线缆长度变化,确保校准的高精度。校准时的温度偏差应控制在5℃以内,以增强校准结果的可靠性。最后,在进行线缆长度校准时,还需注意拉进力的控制。确保拉进力与探头重力一致,是保障线缆在校准过程中受力状态与实际使用时一致的关键。这一误差应控制在0.5kN以内。通过这样精确控制拉进力,可以有效避免因受力不均而引起的线缆长度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校准的精确性。

2孔内摄像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具体应用

2.1工程概述

在本案例中,涉及一座桥梁其主体尺寸为长46米,宽40米,并采用了U形设计的桥台结构配置在其两侧,其基座以16根直径为1.0米的钻孔灌注桩作为核心支撑,每根桩深达52米。在桥梁施工的关键阶段 —— 空心板的吊装作业中,施工团队观察到桥台在竖直方向产生了异常偏移现象。经测量,发现0#桥台东西两侧顶端的偏移量分别为7厘米和9厘米。为了应对和解决这一结构偏移问题,项目团队尝试了河床土堆加压与桥台后部填土减压相结合的措施,但桥台仍然呈现位移现象。为了从根本上探查此问题,项目管理团队决定检查桥台附近的两根桩基以分析整体基桩的质量状态。这不仅有助于揭示桥台偏移的成因,还能判断是否有质量缺陷。

2.2技术应用

在实际操作中,采用JL-IDOI(B)型全孔壁数字成像仪是至关重要的。此设备通过调整摄像头的不同姿态,全面捕捉孔壁的图像。系统软件的辅助使得这些图像能够拼接成一个完整的全孔壁柱状剖面图。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JL-IDOI(B)型成像仪安装在孔壁附近合适的位置,并调节摄像头的角度和方向,通过改变俯仰角、偏航角和滚转角等多个角度的拍摄,确保全面覆盖孔壁的每一个部分。接着,运用系统软件对所得图像进行处理与拼接。软件通过识别图像间的共有特征点来自动进行对齐和拼接,确保拼接后的图像在连续性和一致性上的高质量。最后,利用这个全孔壁柱状剖面图来提取裂缝的详细信息,包括其倾向、倾角及宽度。通过分析裂缝的形状和分布,不仅可以准确判断裂缝的倾向和倾角,还可以运用图像处理算法精确测量裂缝宽度,及时发现并处理裂缝问题,从而保障工程的安全与可靠性。

2.3检测结果分析

孔内摄像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电子检测手段,以其卓越的稳定性和精确度突显其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应用价值。该技术能够直观展示灌注桩内部的质量现状,为工程检测的结果分析带来极大便利。在操作孔内摄像检测时,必须严格遵循既定流程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通过对实际工程案例的孔内摄像检测所获得的数据分析,识别出了该工程主要存的结构性问题,包括水平方向的贯穿裂缝、连续的沟槽缺陷,以及蜂窝状空洞。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桩基的结构完整性构成了直接威胁。受到外在力量的影响,该工程案例中的桥梁基础出现了彻底的断裂情况,表明桥梁的结构完整性并未达到预期要求,且局部损伤显得尤为严重。为了针对性地解决这些结构病害,需要在准确判断桥梁当前状态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有效的治理策略,以确保整个桥梁工程的质量安全。

3结论

综上所述,孔内摄像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建筑工程检测手段,其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价值。这种技术不仅能实时监控和评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还能提前识别潜在的问题和隐患,为提高工程质量和确保施工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吴龚正,何松锋,李伟,等.钻孔摄像法、钻芯法及声波透射法联合验证灌注桩内部缺陷的应用分析[J].人民珠江,2023,44(01):222-227.

[2]黄富能.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研究——基于建筑工程实例的解读[J].住宅与房地产,2023(17):41-43.

[3]崔伟杰,卢博瑶,周建,等.孔内摄像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运用[J].中国建材科技,2023,32(01):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