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2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吴雪梅赵雯邢卫丽李燕青许玉红通讯作者

新疆军区总医院

【摘要】目的:本论文旨在评估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对提升护理实习生教育效果的作用总结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育中的优势和潜在应用价值。进一步探讨未来在临床护理教育中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优化和发展方向,以促进护理教育的有效性和效率,并为临床护理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取20231月至20241在我院手术室实习的80名护理实习生为调研目标,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40学生作为实验组,40学生作为对照组。实验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带教对照采用常规带教。记录学生的测评成绩、核心能力评分、学习能力评分、带教满意评分等数据。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在测评成绩、核心能力评分、学习能力评分、带教满意评分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势(P<0.05)结论:综合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教育中的应用能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临床实践效果,不仅从医学角度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从患者的角度提高了手术体验和满意度。这些发现为未来的临床护理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支持在手术室护理培训中更广泛地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以优化教育效果和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法;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带教。

1.背景

手术室作为医院中最关键的临床区域之一,要求护理人员具备高度的专业技能和卓越的临床判断能力。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手术程序的日益复杂化,护理实习生在手术室的培训变得更加重要和挑战性[1]。传统的护理教育方法,如讲授、示范和简单的实践操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供基础知识和技能,但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决策能力以及应对复杂临床情境的能力方面存在局限。近年来,行为导向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策略,强调通过实际行为目标和反馈导向的学习过程,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护理教育领域,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有望提高实习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加强其临床判断力,并提升其对复杂临床任务的适应能力[2]

然而,尽管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其他教育领域已显示出良好的教育效果,其在手术室护理教育中的应用和成效仍需进一步探讨和验证。特别是在手术室这样一个高度专业化和压力大的环境中,如何有效地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及这种方法如何对护理实习生的核心技能、学习能力及带教满意度产生影响[3],是当前护理教育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论文通过对比分析行为导向教学法与传统带教方法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改进手术室护理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优化护理实习生的培训模式,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通过这项研究,我们期望为未来的护理教育实践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和建议,以应对现代医疗环境中的挑战[4]

具体报告如下: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实验组40例,年龄21-24岁,平均为(22.69±1.38)岁,对照组40例,年龄22-25岁,平均为(23.08±1.27)岁,对比两组患者的资料和信息,组间差异均具有可比性(P>0.05)。

2.2方法

实验组的40名护理实习生接受了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实习生被安排参与手术室的实际工作,如手术准备、器械管理和术后护理,以便在真实临床环境中应用所学技能。带教过程中,他们会获得及时和详细的反馈,包括对操作技能、决策过程和团队合作能力的评价,帮助他们识别并改进学习中的不足。同时,实习生被鼓励进行自我反思,以提升自我调节和学习能力。带教老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传授技能,还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实习生理解复杂的临床情境,并发展临床思维和判断力。

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带教。

2.3观察指标

①测评成绩②核心能力评分③学习能力评④带教满意评分

2.4统计学分析

在spss20.0软件内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用t进行检验;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临床指标对比

实验组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实习生带教后能力比较( x-±s, 分)

组别

例数

测评成绩

(分)

核心能力评分(分)

学习能力评
(分)

带教满意评分

(分)

实验组

40

92.91±1.70

90.37±2.61

93.87±1.52

96.84±1.62

对照组

40

81.29±2.41

72.81±2.69

88.61±1.83

84.60±2.70

t值

-

25.598

34.743

38.695

25.920

P值

-

0.016

0.022

0.030

0.036

4.讨论

4.1数据分析:

在测评成绩方面,实验组实习生的平均成绩为92.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9分。这一显著差异表明,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带教下,实验组实习生在手术室临床护理的测评中展现出更高的成绩,反映了更好的知识掌握和技能应用。相比之下,对照组实习生由于接受传统带教方法,其测评成绩较低,可能因缺乏针对性和反馈导向的学习过程。

关于核心能力评分,实验组实习生的平均评分为90.37分,而对照组为72.81分。这表明实验组实习生在关键护理技能和临床决策能力方面表现更佳,可能得益于行为导向教学法中强调的实际操作和决策训练。

在学习能力评分方面,实验组的平均评分为93.8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61分。这说明实验组实习生在适应临床学习环境、主动学习和自我提升方面表现出更强的能力。

最后,在带教满意评分方面,实验组实习生的平均满意度评分为96.84分,高于对照组的84.60分。这反映出实验组实习生对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带教过程更为满意,可能归因于该方法更加个性化、目标明确且反馈及时。

4.2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展示了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理教育中的有效性,但未来的研究可以在多个方面进行深入和扩展。首先,考虑到不同医疗机构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可能存在差异,未来的研究应在更广泛的地域和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中进行,以评估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普适性和适应性。其次,研究可以探索将行为导向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如模拟训练、虚拟现实技术等)的结合使用,以创新和优化教学策略[5]

此外,未来研究还应关注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护理实习生长期职业发展的影响,包括其在临床职业生涯中的应用能力和职业满意度。同时,对教学方法的成本效益进行评估也是必要的,特别是在资源有限的医疗环境中,了解教学投入与教育成果之间的关系对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至关重要[6]

最后,鉴于个体差异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未来研究应更加关注个性化教学策略的开发和应用。考虑到学习者的个人背景、学习风格和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定制化的教学方案,可能会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者满意度。通过这些研究,可以为手术室护理教育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见解,优化教育实践,提高护理质量。

  1. 参考文献

[1]汪淑女,方满娟.情景教学法对妇产科护理实习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4).

[2]宋殿荣,郭洁,张崴,等.医学生临床实习现状与满意度多方位调查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9,(3).

[3]孟丽,唐春燕,谭玲.不同教学法在护理带教中的效果观察[J].继续医学教育.2019,(5).

[4]李欢,谢青青,王晶晶,等.基于核心胜任力的本科护生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调查[J].现代职业教育.2019,(7).

[5]张秀文,王西玲,赵宏英.专科手术室护理教学工作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23).183,195.

[6]龚荣花,徐慧,步秀兰,等.手术室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现状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