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七大习惯  成就美好未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2

养成七大习惯  成就美好未来

袁丽杰

吉林省敦化市大石头镇中心小学校  吉林省敦化市 133702

俗话说:“嫩枝易弯也易直。”这也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的重要性。孩子们年龄小,知识少,学习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性强。也正如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我们小学教师来说,要先抓好学生的习惯,再谈学习成绩,否则事倍功半。

一、朗读的习惯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理解文章的韵味,领悟文章的主旨。朗读习惯的培养就是让学生通过对文字反复朗读,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优美词句,从而运用到写作和表达中,潜移默化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教师在朗读习惯培养方面要注意以下的技巧和方法:

1.保证充足的朗读时间。

教师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用普通话朗读,声音响亮,读准字音,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要预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哪儿挤?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让繁琐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朗读。低段课文浅显易懂,不必“循规蹈矩”在“分析”的漩涡里打转,给足时间朗读。中、高年级课文较长,可以布置课前的预习朗读,重点段落细读。

2.教师示范朗读很重要。

《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朗读要起示范作用,要贯穿于各个教学目标之中去。”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以声情并茂的范读给学生创设浓浓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同时又要指导学生从范读中去借鉴、去领悟、去思考。

如果让低段孩子们字正腔圆的“唱读工夫”了得,老师必须要有正确的范读,打开孩子们朗读的正确方式。中、高段可以适时地采取泛读文中人物的话,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这样读?让学生从范读中领悟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3.依据教材教授朗读技巧。

由于学生年龄小,对一些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较肤浅,阅读时难免会有困难,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章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一些朗读技巧的训练,如:语音的轻重、节奏的变化及停顿的处理等,但这些朗读技巧不宜孤立地大量讲解,而应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结合语境进行训练。

比如,朗读中要注意停顿。低年级老师可以结合标点符号、句段来指导朗读的停顿。如《秋天》一课,“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这里老师可以指导学生逗号、句号怎么停顿,停顿多长时间。除此之外中、低段老师还要指导好长句子的停顿。例如《黄山奇石》一课中:“中外闻名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再如在朗读时正确运用重音,突出强调的字、词读得重一些。如《草原》的第一句写道:“这次,我看到了草原。”根据上下文,应重读“看到”,从而强调下文写的恬静而令人向住的草原美景。

二、预习的习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不打无准备的仗。学习也是一场俘虏知识的“战争”。我们以语文学科为例,预习新课要给学生制定预习目标:

1.整体感知的目标。每预习一篇课文,至少读3遍。在读的时候要做到读音准确,不添字,不漏字,不换字,不读破句,正确把握语调、语气。遇到重点篇目,要反复朗读。直到能把课文读流利为止。

2.字词目标。把课文中的“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以及自己不认识或是不理解的字画出来,用查字典、词典或翻阅其它工具书的方法,还可以请教他人,扫除字词障碍,弄清、弄懂生字、生词的形、音、义。还要找出在文章当中刚出现的多音字,三字词语,四字词语,抄写到自己的预习本上,在课间要主动请教学习小伙伴。

3.句段目标。在课前预习时,让学生将认真把这些问题读一读,想一想,再在文章当中寻找相关的答案。解答不出来的问题要做上标记,等上课与老师共同探讨解决,这样带着问题上课,效果很显著。

4.深入研读目标。中年级的学生在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还有写自己的体会或感受是很有必要的。所以预习课文时,在课文中找出重点语句,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三、纠错的习惯

刚入学的学生难免出错,即使是五六年级的学生也在所难免,成人亦然。古人讲的“一日三省”,就是要求人们在终生纠错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完善。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及早帮孩子养成主动纠错的习惯。做完一次练习,完成一份考试卷,都得仔细检查、验算,这是纠错的必须步骤。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养成主动纠错的习惯,这可借助老师评卷后不同效果来不断强化。学习一段时间后,来一个回头看,写错的字改正没有,做错的题纠正没有,让学生自我完成后加以鼓励,使之达到最佳效果。到了五六年级的时候,让学生使用纠错本进行主动纠错。长期坚持,学生的思维就会日臻缜密。

四、提问的习惯

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是学生能否成长为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标志。因为敢于并善于提问的前提是勤于思考,勤于思考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即令是肤浅甚至荒谬的提问,也不能对其挖苦和讽刺。对于学生提问习惯的培养得下一番真功夫: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好奇点,善于诱导学生敢发问,十分珍惜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学生提问的习惯一经养成,就不愁其成长为创造型人才。要知道,学生提问习惯的养成,取决于老师和家长的素养,逼老师和家长一起进步。

五、按时作息的习惯

这个习惯,有的家长不太重视,恰恰相反,这个习惯是一切良好习惯养成的最基础的功课。按时作息,早睡早起,既是生理的需要,也是心理的需要。如果晚上睡得很晚,早上就起不来。起床晚点,又要赶着上学,势必造成慌乱。而慌乱就会出错和影响情绪。情绪不稳定,学习就不轻松、不开心。所以,一定要帮助学生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哪怕周末,也要教育学生照样如此。

六、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

《明日歌》是前人用反面的内容对后人的警示。“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种习惯的养成,就可有效防止拖拉的坏习惯的养成。一旦养成拖拉的坏习惯,长此以往,积重难返,很难成为一个出色的人。

七、阅读的习惯

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越来越受到关注。阅读意识需要家长营造,所以,在积累学生阅读量之前,先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才能驱使学生心甘情愿阅读。

大家知道,手不释卷是自古及今成功者的共同表现,而手不释卷爱阅读的习惯,常常是少年时养成的。让学生从看少年读物开始,产生阅读的兴趣,有了兴趣,就容易养成习惯。教育部最新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3年版)》,特别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倡导“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每天阅读课外书半个小时,每月阅读一本课外书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让阅读习惯丰富而又健康的精神食粮陪着学生成长,就不愁学生不阳光,不成才。而且还可有效屏蔽手机、电脑对于学生视力的影响。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的热心、真心、耐心,需要循序渐进和持之以恒。我们教师必须要以高度负责精神和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其掌握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方法,为学生将来成为新时代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孙云晓《习惯决定孩子一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B.A.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长江文艺出版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