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2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反思

李庆

四川省泸州市泸州老窖天府中学   646500

摘要:当今社会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在此背景下,处于青春成长转型期的初中生深受心理困扰。因此,初中心理健康教师必须关注学生未来健康和终身发展,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对生活、学习充满希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让其勇于迎接成长、生活乃至社会的挑战。这需要教师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基于此,本文对构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课程;构建策略

引言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在这个阶段学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如学习焦虑、身体不适、叛逆心理以及一些消极心理等。这些问题影响着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初中心理健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使学生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的创新和改革自己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们学习心理健康这门课程的兴趣,进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构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面临的问题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不健全

由于很多的学校领导对于学生心理健康这个问题并不重视,因此,在学校里并没有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即使一部分学校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室,但是由于学校没有专业的心理教师,因而心理健康室也成为了一个摆设。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学校无法对于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初中心理健康课程设置太随意

很多的教师都不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情况,在设置课程的时候都比较的随意。比如有的学校是两周安排一次心理健康课,而有的学校甚至都没有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这样的话会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很多的心理问题,进而使学生们产生心理健康疾病。

(三)心理健康教学模式传统化

教师在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依旧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都是以教师为主体,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内容。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只会让学生们渐渐的对于心理健康这门课程时去兴趣。而当学生们真正的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他们却无法解决。

(四)缺乏心理健康危机的预警机制

学校没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没有进行及时的记录。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学生们在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之后,教师却无法对学生们进行疏导,让学生们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二、构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策略

(一)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积极的心理状态和优秀的心理素质对初中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至关重要。因此,学校领导要重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确保学生们能够建立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

例如,在展开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学校领导可以安排班主任、辅导老师以及品德老师等共同给学生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且设置一套完善的健康管理方案,注重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方向。或者学校也可以在平时创办一些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讲座,让教师和学生们共同参加,以便于给学生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们,让学生们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架设师生桥梁,使师生心灵相通

首先,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想与学生谈心,教师要从热爱、关心、理解学生的立场出发,与学生交朋友,融入学生之中,通过平等的思想交流、情感交流,消除学生内心害怕、恐惧的心理防线,达到双方心理相融,与学生以心换心,心心相印。平时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我总是面带微笑,有时间我会带他们到操场上放松,跟他们谈谈各自的兴趣爱好等。只有对学生放下架子,才能真正的成为他们的朋友。

其次,正面引导,启发鼓励,老师与学生个别谈心时,要坚持启发、诱导为主,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要坚持表扬、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客观的对待学生出现的问题,多提希望和建议,少批评、指责学生。在处理七、八年级学生的早恋问题时,我特意准备了一节课“青春的萌动”。整节课中,我避重就轻,首先正确的评价男女生之间交往属于正常现象,接着就跟他们谈论人际交往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怎样处理人际关系,讨论对人生的看法等。通过一系列的谈话及课堂中课件的展示,使学生了解了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成长中出现的正常现象。有些时候我们的孩子是无意识的做了某些事情,成年人不要夸大他们的天性,只要正确引导就可以了。

最后,倾听学生,理解沟通,所谓谈心,就是教师要躬下身来,态度亲切、随和、自然的同学生互相畅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感受他们的想法,理解他们的苦恼,了解他们的意愿,缓和他们的心理压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受到学生的欢迎。与学生个别谈心,既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基本方法,又是必要的手段。在与学生课下交往的过程中,特别是与学生进行交谈时,师生之间有了心灵的沟通,学生就能敞开心扉,消除顾虑。在学生中建立信任,捕捉到更多的信息,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三)加强教师培训,建设心理健康教师队伍

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的重要性和意义,要懂得不断弥补自身的缺陷,时刻反省和解剖自己,提高情绪控制能力,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

其次,学校可以将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纳入学校整体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中,为教师进行心理测试,建立心理档案,并采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进行必要的团体心理辅导等措施,以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时,针对目前初中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专业素养不齐的现状,学校可采用不同的培训策略。学校应加大对专业心理健康教师的招聘,招聘心理专业毕业生,以充实心理教师队伍;组织非心理专业毕业的在职心理教师考取心理咨询师或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员资格证,提高其专业素养。

最后,学校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带领心理教师参加各级组织的心理业务学习,充分挖掘心理教师队伍中的资源,创建支持性成长环境,促进教师互助成长。学校可以举办心理教师专业成长分享会,让教师分享个人学习收获、工作心得及经验,带动心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加大心理教师个体辅导技能和沙盘、绘画等心理辅导法的培训力度,引导各单位充分发挥心理专用室的作用。还可以组织心理教师优秀辅导案例征集、研讨工作,提高教师个体辅导水平。

(四)开启家校联动模式,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家校联动模式是指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管理与评价,加强家庭、学校之间的联系,帮助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形成强而有力的教育合作力量,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家校联动模式下,教师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定期开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及时取得联系,不仅能够及时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引导,还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减少教育中消极因素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在政治教学中引入家校联动模式,可以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和交流,通过多种形式关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仅需要教师的专业素质,也需要学生的大力配合。可以说,良好的心理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标准,对学生的一生都有着积极的重要影响。只有拥有了良好健康的心理,才能谈其他的成绩与能力。学生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可以受用一生,能够为以后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志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探索.教育学,2020-06.

[2]黄红梅.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探讨.教育学,2022-01.

[3]汪青华.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分析.教育学,20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