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方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2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方法探讨

徐萌

广西壮族自治区胸科医院   广西柳州市 545000

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方法。方法:以我院就职的25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以职业危害为题的调研活动,整理与分析最后调查结果,并研究相对应的自我防护措施。结果: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心理因素及生物因素等都属于危害手术室护士的因素,可以完善检查、消毒处理、学习防护知识等方式减少此类因素对护士的影响。结论:研究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方法可规范手术治疗操作,保障护士在手术室中的健康状态。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自我防护

引言:现阶段,手术室职业危害性受到医学行业高度关注,手术室护士工作具有特殊性,其详细表现在护士人员需要直接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等,很容易被感染,且在新型化学物质与高科技技术的应用背景下,手术室工作人员可能出现空气污染、生物污染、心理不健康等情况[1]。因此,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方法成为临床工作的重点内容,本文主要以我院就职的25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此类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以我院就职的25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护士年龄由24-53岁,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之间无明显差异。

1.2方法

组织25名手术室护理人员参与以职业危害为题的调研活动,整理与分析最后调查结果,并研究相对应的自我防护措施。

2.结果

手术室护士人员普遍认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心理因素及生物因素等都属于危害手术室护士的因素。

3.讨论

3.1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

①生理因素。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且工作强度较大,会影响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正常生活,且手术室工作时间不定,会扰乱手术室护理人员饮食规律。

②物理因素。手术室治疗环节中常常应用射线辐射,如骨科手术中需要应用X光照片定位,受到辐射因素影响下护士可能会出现染色体畸形或异常问题,白细胞功能与数量也会逐渐下降,可能还会出现肿瘤疾病,同时,手术室内机器设备的应用,会产生噪音,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下护士人员会出现头晕、头痛、睡眠障碍、心悸等不良症状。

③化学因素。麻醉废气中包含异氟醚,安氟醚,地氟醚气体,长期吸入麻醉废弃护士人员会出现早产、流产等生育障碍问题等,同时手术室中频繁使用消毒防腐剂、甲醛等化学物质,此类物质会刺激皮肤,造成恶性肿瘤的出现,其酒精、洗手液等物品的应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皮肤黏膜,造成过敏性皮炎,除此之外,高频电刀的应用具有操作便捷的特点,可减少患者出血量,提升手术环节效率,但是,高配电刀的应用会造成烟雾及异味,影响护士人员的注意力与心理健康[2]

④生物因素。手术室护士常接触手术中所使用的锐利器械,容易受到损伤,出现针刺、刀割等时间,其在接触患者血液及体液中容易被传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⑤心理因素。手术室工作节奏快,护士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状态,其可能受到患者与患者家属的不理解等,同时,看到血腥手术场面后内心出现恐惧情绪。

3.2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自我防护方法

①防护生理因素。手术室排班制度需要合理规划,以应对护理人员出现的特殊问题,为护士人员争取更多的休息时间,其手术室区域内需要划分专门的用餐区域为手术室人员提供便利,且安排休息区域,缓解工作人员疲劳感,同时,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关注自我调节,协调工作、生活、运动健康之间的关系,适当参与娱乐活动,缓解工作压力,其医院需要定期组织手术室护士人员参与身体检查[3]

②防护心理因素。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调节休息时间与自身心态,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活动,以更高的专注力参与工作中,其不断学习医学知识,锻炼职业技能,提升工作效率,其可在手术室内播放较为舒缓的音乐,缓解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③防护环境因素。防护噪声及光源,在手术室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控制动作幅度,调低仪器设备运行音量,优先选择具有性能优良、噪音小特点的设备,且用钳子拿取负压吸引装置,在应用光源设备中避免光源与皮肤直接接触身体重要部位,并遵循先关闭电源后撤离设备的原则,定期检查手术室区域内电路安全状态。

④防护生物因素。规范手术室内操作,全面检查患者病历与患者各项身体指标,且做好防护措施,在手术过程中坚持无菌操作,及时处理伤口,且上报医院相关部门,参与预防接种与体检等工作,且完善手术室隔离消毒操作,开展针对手术室隔离消毒工作,对手术室中所涉及的各个物品进行消毒,并将废弃物及时清除出去[4]

⑤防护化学因素。在使用消毒物品的过程中需要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设备,不能直接接触消毒物品,其掌握简单化学制剂制作方法与注意事项,定期检查手术室通风状态,保障手术室内空气质量,且避免通风位置堵塞问题,在使用麻醉剂药品中提醒主治医师注意麻醉药品密封性。

⑥加强防护知识宣传。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明确认识职业危害因素,提高自身健康意识与保护意识,其以手术室操作标准规范要求为依据开展工作,减少手术室内细菌存在,避免有害气体的产生,且不断拓展自身医学知识储备,锻炼体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同时在工作中集中注意力,避免受到尖锐物品的损伤

[5]

综上所述,在现代医学发展中,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职位危害问题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次研究表明研究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方法可规范手术治疗操作,保障护士在手术室中的健康状态,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需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不断学习相关预防技巧,维护自身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1]岳晓萱. 手术室护士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及防范措施 [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 11 (14): 11-13.

[2]刘青青. 手术室护士的护理职业危害因素及职业防护措施 [J]. 人人健康, 2020, (14): 418.

[3]瞿国霞,张霞. 基于行为安全的护理职业暴露管理对降低手术室护士职业风险的作用 [J].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0, 27 (04): 156-158. DOI

[4]范凤仙. 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的现状及预防措施 [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20, 7 (04): 139. DOI

[5]胡晨,郭峰. 手术室新进护理人员职业伤害发生情况及自我防护知信行调查 [J]. 华南预防医学, 2019, 45 (06): 589-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