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检中胆囊息肉发病情况与特点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健康体检中胆囊息肉发病情况与特点的分析

王钰涵

联勤保障部队大连康复疗养中心 特诊科 辽宁 大连 116000

【摘要】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中胆囊息肉发病情况与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22年2月到2023年10月期间300例健康体检者中胆囊息肉发病情况与特点。结果:300例健康体检中胆囊息肉发病率为6%(18/300);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59岁之间胆囊息肉检出率较高,与其它年龄段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中有典型的影像学资料表现。结论:男性胆囊息肉发病率高于女性,患者主要为中年人,通过超声影像学检查可作为胆囊息肉筛查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健康体检;胆囊息肉;发病情况;发病特点;超声检查

胆囊息肉是一种在胆囊内壁生长的非肿瘤性病变,其名称是基于其形态学特征而命名的。这种病变会使胆囊壁向胆囊腔内凸出或隆起,形成球形或半球形的外观。据研究分析,胆囊息肉的总体发病率在3.00%至12.00%之间,其中绝大多数病例都是在体检过程中偶然发现的。[1]。从临床收治胆囊息肉患者方面分析,胆囊息肉通常都是良性疾病,但是部分胆囊息肉有潜在恶变的可能性,因而对胆囊息肉的早期检查与干预对稳定病情,保证患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回顾分析我院2022年2月到2023年10月期间300例健康体检者中胆囊息肉发病情况与特点,旨在为胆囊息肉的诊治提供依据,详细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2022年2月到2023年10月期间300例健康体检者,男性156例、女性144例,年龄:18-72岁。所有健康体检者自愿接受相关检查,且体检各项资料都有详细记录。

1.2方法:所有健康体检者按照常规体检要求完成体检,体检前所有人员均常规禁食超过8h,对患者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施腹部检查,平卧位情况下使用超声探头对患者肋骨间、肋缘下肝胆部位予以横切面、纵切面、斜切面等多切面扫查,重点观察不同受检者胆囊腔中是否存在病灶。指导患者调整体位为右前斜卧位,继续进行多切面扫查,判断不同体检者是否存在胆囊息肉、病灶大小、位置、形态、内部回声等。

1.3观察指标:胆囊息肉检出率;胆囊息肉患者性别特点;胆囊息肉患者年龄特点;超声影像学检查特点分析。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n,%)表示,差异性x2检验。计量资料¯x±s表示,差异性t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胆囊息肉检出率分析:300例健康体检中发现18例胆囊息肉,胆囊息肉发病率为6%(18/300)。

2.2胆囊息肉患者性别特点分析: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分析见表1。

表1胆囊息肉患者性别特点分析[n(%)]

性别

例数

胆囊息肉

男性

156

10(3.33)

女性

144

8(2.66)

χ2

48.526

P

0.000

2.2胆囊息肉患者年龄特点:胆囊息肉患者年龄特点如下:(1)<20岁,有11例,胆囊息肉检出0例;(2)20-39岁,有160例,胆囊息肉检出9例,占到5.62%;(3)40-59岁,有125例,胆囊息肉检出8例,占到6.4%;(4)≥60岁,有4例,胆囊息肉检出1例,占到5.55%;40-59岁之间胆囊息肉检出率较高,与其它年龄段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超声诊断胆囊息肉影像学检查特点分析:胆囊息肉患者经超声诊断后可见胆囊息肉存在不同形态,其中17例为球状、1例乳头状。17例球状胆囊息肉患者中病变在胆囊底部与体部的有16例(94.12%);病变带蒂胆囊息肉有17例(94.44%);单发胆囊息肉病变患者4例(22.22%),多发胆囊息肉病变患者14例(77.78%);病变区域强回声的有16例(88.89%),其余2例(11.11%)。病变区域为等回声,胆囊息肉病变后方无声影。胆囊息肉病变直径大小在4-17mm,病灶平均直径(6.85±2.57)mm。

3讨论

胆囊息肉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病变,对人体的危害相对较小,但具体情况仍需因人而异。部分胆囊息肉患者可能会出现与胆囊病变相关的症状,如右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腹胀、黄疸等,此时需要及时进行治疗,以帮助患者改善症状,减少对自身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部分严重的胆囊息肉有可能发展成为胆囊恶性病变,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这种情况,除了及时治疗外,还需要进行密切的监测和随访,以确保病变不会进一步恶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悦等方式来预防胆囊息肉的发生。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2]。本文对300例健康体检中胆囊息肉发病情况予以分析,总体发病率为6%,同国内报道的胆囊息肉3.00%-12.00%发病率相吻合。从性别方面分析,男性患者要多于女性患者,这同样与国内有关文献报道结论相一致,分析可能是因为男性肥胖率较女性肥胖率高,同时男性饮食中会摄入过多的胆固醇食物、较多男性人群存在不规律饮食、长期熬夜、有饮酒吸烟等不良嗜好有关[3]。从年龄方面分析,20岁以下人员中没有胆囊息肉的检出,而40-59岁年龄段中胆囊息肉检出率最高,达到6.4%,分析可能是因为该年龄段人群上有老、下有小,面对着生活、工作等多方面的压力,应酬较多,长时间饮酒、吸烟等,增加胆囊息肉发病风险[4]。从体检过程分析,超声可作为胆囊息肉筛查与诊断的重要依据,其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点,如病变区域呈现出球状或乳头状,病变主要见于胆囊底部与体部,病变多带蒂,多发病变较常见,且病变区域表现出强回声。上述影像学资料表现等都可作为胆囊息肉病变诊断的主要表现。王凌等[5]指出持续性超重会增加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发病率,属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危险因素。综合本次研究以及上述学者的研究分析,需要重视超声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提高对胆囊息肉的有效检出,便于进一步结合其它检查方法对病情严重的胆囊息肉患者予以治疗。不仅如此,超声在脂肪肝诊断中也有应用,体检机构应重视不同体检方法在常见疾病筛查方面的有效应用[6]。

综上所述,男性胆囊息肉发病率高于女性,患者主要为中年人,通过超声影像学检查可作为胆囊息肉筛查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杨长见.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微创保胆息肉摘除术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08):47-48.

[2]刘力玮,姚贵宾,白雪松,等.胆囊息肉形成相关风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20,49(02):13-15.

[3]郝娟娟.B超检查在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疾病谱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22):199-200.

[4]林福臻,梁敏玲,温铭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并胆囊息肉的临床效果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05):88-89.

[5]王凌,马茂.持续性超重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发病率的相关性分析[J].安徽医药,2018,22(12):2354-2357.

[6]欧阳小芬,吴美妹.健康体检中超声筛查老年女性脂肪肝诊断的结果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04):878-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