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可以试试中成药治疗

/ 2

支气管哮喘可以试试中成药治疗

赵振婕

广西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 广西南宁 530000

支气管哮喘是大家熟知的一种呼吸道疾病,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结构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病变。气道慢性炎症会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目前临床针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以药物干预为主,以舒张气管、抗炎、止咳等药物常用。在我国传统医学中,支气管哮喘属“哮病”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在于宿痰伏肺,遇感引触,痰阻气道,肺失肃降,痰气搏击,气道挛急而出现的发作性痰鸣气喘,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至喘息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中医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有着丰富的经验,本文带大家看看一些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中成药。

IMG_256

(1)复方石英冲剂

复方石英冲剂主要由蚤休、旋覆梗、麻黄、紫石英、白石英、皂荚、生甘草等药物构成,上述药物按比例配伍后浓煎成膏后和入珍珠粉3克,制成冲剂,冲服给药,日服2~3次,每次1包,哮喘发作时加服1包,连服2周为1个疗程。复方石英冲剂主治哮喘,对寒喘型及过敏型疗效显著,具有较好的温肺平喘功效。麻黄、紫石英、白石英、皂荚温肺平喘,温化寒痰;蚤休、旋覆梗解毒降逆。

(2)参蛤定喘散

参蛤定喘散主要由红人参、紫河车、川贝母、麦冬、北沙参、钟乳石、炙款冬花、蛤蚧、化橘红、五味子等构成,制成胶囊,每次用药3g,每日2次。参蛤定喘散主治慢性虚性之喘证、呛咳,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心源性喘息及支气管哮喘久治不愈者。具有较好的健脾补肾,纳气平喘功效。参蛤定喘散为脾肾阴阳双补之剂,适用于咳喘日久,脾肾俱,虚多邪少之咳喘证。若有表邪,当先解表祛邪后,可继续服用。全方配伍合理,补而不腻,温而不燥,可以久服,对慢性咳喘之缓解期最为适宜。方中钟乳石温肺气,壮元阳,治虚劳喘咳,寒嗽。

(3)定喘丸

定喘丸来源于清《清太医院配方》,“润肺止嗽,化痰止喘,立见神效。定喘后再服益气养元丸,男加人参健脾丸,女加安神赞育丸,常服喘嗽不发,屡经屡验,功效难尽。”。由苏梗、白芥子、苏子、桑白皮、百合、杏仁、陈皮、川贝母、白术、茯苓、阿胶、黄芪、天冬、知母、半夏、当归、生地等组成。上述中药按比例配伍后,炼蜜和丸。每次服9克,日服2~3次。主治一切喘症,可用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喘息性支气管炎等病症。

定喘丸具有较好的润肺止嗽,化痰平喘作用。定喘丸中的苏梗、陈皮理气舒郁,健脾和胃;白芥子、苏子、杏仁、川贝祛痰止咳,下气平喘;白术、茯苓、半夏健脾益气,燥湿化痰;当归、生地、黄芪、阿胶补气活血,滋肾养阴;百合、天冬、知母润肺止咳,清热安神。

(4)冷哮丸

冷哮丸来源于清·张路玉《张氏医通》,主治寒痰哮喘、遇冷即发、胸膈痞满、倚息不得卧、苔白腻、脉滑紧。主要由麻黄、川乌、细辛、蜀椒、白矾、皂角、半夏曲、胆南星、杏仁、甘草、紫菀、款冬花等构成。按比例配伍研磨成粉末状后,姜汁调神曲末打糊为丸。每服3~6克,日服2次。具有较好的温肺散寒,祛痰平喘功效。方中麻黄、杏仁、细辛、蜀椒、川乌温肺散寒,化痰平喘;配以半夏、胆南星、皂角祛痰化饮,降逆平喘;白矾清热化饮;杏仁、紫菀、款冬花止咳平喘;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温肺散寒,祛痰化饮,止咳平喘之功。

(4)苏子降气丸

苏子降气丸主治上盛下虚、气逆痰壅所致的咳嗽喘息、胸膈满闷,具有较好的降气化痰,温肾纳气功效。主要由苏子、半夏、厚朴、前胡、陈皮、沉香、当归、甘草等构成,苏子降气丸中的紫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为君药,姜半夏、厚朴温燥苦降,降逆化痰,共为臣药,前胡、陈皮宣降肺气,祛痰;沉香温肾纳气,降气平喘;当归养血润燥,以制诸药燥烈之性;共为佐药,甘草和中润肺,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降气化痰,温肾纳气之功

(5)固本咳喘片

固本咳喘片可益气固表,健脾补肾,主治脾虚痰盛、肾气不固所致的咳嗽、痰多、喘息气促、动则喘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见上述证候者。主要由党参、白术、茯苓、麦冬、甘草、五味子、补骨脂等构成,党参、白术补中益气、健脾燥湿,共为君药;茯苓健脾利湿、化痰;补骨脂纳气定喘;共为臣药。麦冬、五味子滋肾养肺,定喘,共为佐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固表、健脾补肾之功。

(6)蛤蚧定喘丸

蛤蚧定喘丸具有较好的滋阴清肺,止咳平喘功效,主治肺肾两虚、阴虚肺热所致的虚劳久咳、年老哮喘、气短烦热、胸满郁闷、自汗盗汗。主要由蛤蚧、炒紫苏子、瓜萎子、炒苦杏仁、麻黄、石膏、甘草、紫菀、醋鳖甲、黄芩、麦冬、黄连、百合、煅石膏等构成。蛤蚧补肺益肾,纳气平喘;紫菀润肺下气,止咳平喘;共为君药。鳖甲滋阴潜阳,清虚热;麦冬、百合养阴清肺,清心除烦;共为臣药。麻黄宣肺解表平喘;瓜萎皮、石膏清热润肺,理气化痰止咳;紫苏子、苦杏仁降气止咳平喘;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止咳;煅石膏清热收湿;共为佐药。甘草和中,缓急止咳,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清肺、止咳平喘的功效。

(7)玉屏风口服液

    玉屏风口服液具有益气,固表,止汗等功效。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皓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玉屏风口服液由黄芪、炒白术、防风三味配伍。黄芪益气固表,内可大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而止汗,为君药。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益气固表,为臣药。防风走表祛风,为佐药。诸药合用,以补气固表为主,祛风解表为辅,补中有散,三药共同起到益气、固表止汗的功效。

(8)桂附地黄丸

桂附地黄丸具有温补肾阳的功效。主要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消渴。主要由肉桂、附子(制)、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等构成。方中重用熟地滋阴补肾填精,为君药。山萸肉、山药补肝脾而益精血;附子、肉桂辛热,助命门温阳化气,共为臣药。主辅相伍,补肾填精,温肾助阳,阴中求阳,用量上补肾药居多,温阳药较少,取“少火生气”之意。泽泻、茯苓利水渗湿,丹皮清泄肝火,三药于补中寓泻,使邪去而补得力,并防滋阴药腻滞,共为佐使药。诸药配用,温而不燥,滋而不腻,助阳之弱以化水,滋阴之虚以生气,使肾阳振奋,气化复常,诸证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