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达标理论主导的综合护理在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互动达标理论主导的综合护理在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李文超

顺平博爱医院  河北 保定 072250

【摘要】目的浅析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采用互动达标理论主导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10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互动达标理论主导的综合护理,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此外,在两组疾病知识知晓评分上,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实施互动达标理论主导的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提升疾病知识知晓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互动达标理论;综合护理;急性重症左心衰竭

    急性重症左心衰竭属于常见的危重病,可伴有急性肺水肿或者心源性休克,如果不及时治疗则会威胁到生命安全,也容易对身体器官造成损伤。在治疗过程中,配合护理指导十分必要。运用互动达标理论,其更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逐步形成帮助和被帮助的关系[1]。在护患互动过程中可以增加有效沟通,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鉴于此,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100例,结果证明互动达标理论主导的综合护理具有良好临床效果,内容报道如下。

1.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41-70岁,平均(54.07±5.63)岁;心脏病病程在1-10年,平均(5.69±1.37);对照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在43-70岁,平均(53.13±5.89)岁;心脏病病程在1-10年,平均(5.78±1.23)。两组所获得的信息数据存在均衡性(P >0.05)。

纳入标准:患者确诊为急性重症左心衰竭;参与者对治疗方案知情表示自愿参与其中。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疾病;患者伴有精神系统疾病;患者出于自身意愿,沟通后选择转院治疗。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配合主治医师工作,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记录信息;观察组采用互动达标理论主导的综合护理,在患者入院后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以及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情况,建立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关系。在制定目标的时候,要结合临床经验和患者的个性化需求,通过相互协商的方式积极服务于患者。在执行护理操作中,要求护理人员掌握相应的急救技能,并按照急救流程规范开展,具备较好的应急处理能力。特别是在夜间,应当迅速开展救治,给予吸氧治疗,要防止氧流量增加过快导致的呼吸道、肺部损伤。在患者病情平稳的时候要关注其情绪状态,做好沟通工作,讲解疾病治疗和配合的要点,得到患者的支持,也帮助其缓解生理应激反应。

1.3 评价标准

对比患者的左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以及左室射血分数。以上指标将结合超声心动图进行准确测定。此外,了解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程度,主要包括疾病的查收与治疗、注意事项、预防方式等。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纳入SPSS 26.0统计程序中,采用百分比或者采取(x±s)分析,结合(x2)(t)检验,以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所示。

1 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x±s

组别

左心室射血分数(%)

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mm)

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mm)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n=50)

37.36±2.51

44.21±2.14

60.36±6.57

54.49±7.24

63.68±9.21

54.62±7.26

观察组(n=50)

37.87±2.36

50.43±2.25

60.25±5.48

50.42±8.40

63.77±9.13

51.40±7.19

t

0.621

3.951

0.632

6.336

0.435

5.985

P

0.087

0.102

0.092

0.005

0.132

0.004

此外,在两组疾病知识知晓评分上,观察组得分为(92.34±5.43)分,高于对照组(85.65±5.32)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急性重症左心衰竭多有呼吸困难的表现,在治疗中多采用钙通道阻滞剂,以及抗血小板药物。从治疗中看,急救工作中要加强护理指导,护理人员应当具备较高的沟通能力,注意观察患者反馈和细节,防止风险事件的发生。

在护理方案中互动达标理论强调护患的共同参与,结合患者的反馈可以提供针对性护理服务。另外,结合综合护理可以明确患者需求,根据疾病特点制定护理方案,并重视患者的情绪变化,帮助其安抚焦虑情绪,学会自我控制。在护理工作中,应当关注患者疾病和治疗措施,促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2]。在得到患者的信任后,有助于规避不和谐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的工作也更积极更主动,在换位思考后护理人员不仅能够理解患者、支持患者,还能调整护理措施,为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提供指导。值得一提的是,心力衰竭的治疗目标是为防止和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改善长期预后

[3]。心衰患者一定要做好个人管理,避免可能加重心衰的因素等,具体防护措施也需要护理人员强调,并做好与患者家属的沟通。结合本次调研可见,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更全面,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改善了心功能指标,充分发挥了护理方案的优势,具有可行性。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实施互动达标理论主导的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提升疾病知识知晓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靖,杨春生,黄凯. 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早期辅助无创正压通气的疗效观察 [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 8 (24): 55+82.

[2]朱林,韦玲,毛柳青. 综合护理管理模式对老年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改善效果评价 [J]. 传染病信息, 2020, 33 (02): 155-157+166.

[3]崔二平,胡萍萍,邱冬霞. 焦点解决模式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J]. 河南医学研究, 2019, 28 (18): 3419-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