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造价成本中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3

建筑造价成本中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

新疆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新疆 830019

摘要:在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初期的设计阶段扮演着决定性角色,它深刻地塑造了成本预算的走向。为了实现有效的成本管控,策略的核心应聚焦于设计策略的创新和施工图纸的精细优化。我们需要深化对那些潜在成本影响因素的理解,并强化成本控制的思维方式,同时提升设计团队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素质。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我们有望显著提升造价成本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

关键词:建筑;造价成本;建筑设计;影响

1建筑结构设计概述

建筑设计的核心规划不仅描绘出施工蓝图,更是经济预算管控的关键策略。它需深度契合工程项目的具体设想,严格遵循国家的法规与政策,确保建筑物在完工后的稳固、灵活性和经济效益。我国在建筑结构设计领域已制定了详尽的一体化标准体系,不断强化了结构稳固性、计算方法、钢筋布局等领域的规范,特别是在地震防护和整体结构的规则性上设定了更高的技术壁垒。因此,结构设计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为了实现总成本的有效管理,精细化的结构设计优化显得至关重要。

2建筑结构设计与建筑造价成本之间的联系

建筑设计布局的策略性规划是工程项目启动的核心驱动力,它直接影响工程的技术实施和资源配置,对项目的总预算贡献显著,占比可达45%至80%。在项目启动初期,精确理解结构设计与成本效益的关联至关重要,这有助于提升设计效率并确保质量。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实践揭示了结构设计与造价成本的两个关键关联维度:首先,设计构思与投资规模息息相关。结构设计的细节,如基础构建类型、结构形态选择以及建材挑选,都紧密地与工程投资绑定。精心设计的结构方案能够大幅减少材料消耗,从而节省开支。其次,设计流程与设计成本的管控密不可分。在实际操作中,结构设计师需依据场地条件和客户期望来调控设计流程。每一个设计阶段和细分计划都直接关联到成本预算,比如不同材质的钢筋和连接方式,会带来设计成本的差异。为了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和经济效益,必须全面考虑整个设计过程,通过优化设计流程,实现对成本的有效且精细化的控制。

3设计阶段造价成本控制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3.1设计周期较短

首先,投资机构和设计机构在造价成本管理上的关注度明显不足。建筑设计过程主要由设计部门独立承担,施工单位则依据设计图纸进行操作,这导致了设计与施工双方的交流不足,同时投资方在协调方面的角色也显得薄弱。一些设计机构由于缺乏对实际环境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时常面临问题。其次,许多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紧凑,设计与施工往往交错进行,这无疑增加了造价成本管理的复杂性,使得有效控制变得尤为困难。

3.2设计方案未能全面考虑造价成本控制

根据深入分析的数据,造价的构成中,设计阶段的影响力被估量在35%至75%的区间,相比之下,施工阶段的影响仅占5%至35%,这凸显了设计阶段对总投资成本的关键作用。一旦工程步入实施阶段,设备和材料采购的成本比重显著提升,这些采购决策皆根植于设计蓝图。因此,强化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显得尤为关键。然而,在现实中,设计和施工环节存在一定程度的分离,设计团队主要关注的是方案的技术安全层面,而对成本控制的关注度并未充分聚焦。这导致设计人员在经济合理性方面的考量可能有所缺失,无法确保最终方案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3.3造价管理人员参与度不高

造价管理的专业焦点普遍聚焦于施工阶段的操作,而在设计阶段的介入程度相对较低。不少管理人员在造价控制上显得力有未逮,原因在于他们缺乏对建筑设计深入的理解。在设计初期,他们未能与设计团队就选材、设备配置,以及施工技术与工艺的决策进行充分的技术交流,这无疑加大了成本管控的复杂性。

4建筑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成本控制策略

4.1树立成本控制意识,优选设计方案

在工程项目中,设计者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的决策直接决定了工程的成本效益。因此,设计过程中必须强调成本管理意识,以项目目标为导向,灵活选择设计方案,同时保证其技术可行性。设计初期,设计者应深入研究基础材料如装饰材料和建筑材料的价格波动,以此作为成本控制的重要参考依据。此外,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将设计人员的成本控制责任与激励机制紧密结合,促使他们理解自己工作的深远影响,并积极将成本意识融入到设计的每一个细节,从而有效控制成本,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提升设计团队的专业素养是另一个关键环节。设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深度直接影响成本控制效果。为此,应持续加强他们的专业培训,让他们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和技术环境,精细打磨设计方案,全面考虑施工材料和设备的选择,以实现设计目标在合理预算下的最优性能,最终整体降低工程的总成本。

4.2结构高度的影响

近时,随着都市化的疾驰推进,人口激增,面对城市空间资源的稀缺,设计师们致力于通过高层建筑的崛起来扩展居住空间,但这无疑增加了建设的经济压力。为了实现成本的有效管理,设计者需精准操控平面负载的平衡。这种负载对建筑的垂直支撑结构,特别是梁柱和剪力墙,产生了显著的轴向压力,使得结构的动态稳定性和抗风能力相应增强,间接导致建筑的高度与造价成非线性增长。结构特性差异会引发水平荷载和风压效应的变化,间接影响工程预算。控制楼层高度不仅是节省结构材料,如缩短柱子和剪力墙的尺寸,减小总体建筑高度和承载负荷的关键,也是直接降低建筑成本的有效手段。此外,它还能减轻上部结构在地震和风力下的负担,进一步节省费用。除此之外,设计策略还触及到其他方面的成本考量,例如通过合理设定地下室的埋深,影响地下水位对地基的影响,从而减少相关桩基础的费用;调整地下室底部和侧壁的构造参数以及钢筋配置,还有对外墙砖砌体、内部隔断和装饰墙体的数量抉择,这些都是整体成本控制不可或缺的部分。

4.3实行限额设计

一旦建筑项目敲定,首要任务是制定出符合实际的造价预算,并生成一份切实可行的规划文档。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严格遵循文档中预设的经济界限,进行技术与施工层面的详细规划。实施限额设计的核心目标在于通过积极策略,有效管控工程造价,强化设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以提升投资分配的公正性和效率。通过限额设计的应用,我们能显著提升成本控制能力,确保项目的资金使用得当且高效。同时,限额设计也兼顾了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了经济与技术的和谐共融,使得建筑成本与技术创新达到理想的比例。此外,限额设计对于设计师来说,是一种成本意识的培养工具,它能提升设计质量,优化方案的实用性。在整个设计进程中,我们需全面审视现场条件和经济环境,通过精确的数据分析来避免过度消耗材料,从而最大化工程效益。为了推动限额设计的实施,我们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监督评估体系,强化精细管理,将评估结果与员工绩效挂钩,以此强化设计师的成本控制意识,从而确保项目的全方位成功。

4.4制定合理建筑设计周期

为了有效管控项目开支,精细规划设计流程显得至关重要。本工程的设计构思涵盖了广泛的范畴,如室内装潢、地基建设等,因此,寻求最优质方案的过程不可能迅速达成,允许适度的时间用于反复修订以确保其技术和经济的双重效益是不可或缺的。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采用价值工程的方法,对各阶段的提案进行深度剖析,侧重于技术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平衡,以提升最终设计的效率和经济性。同时,我们对施工进度的监控同样严谨,确保在预设的时间框架内完成所有施工任务。通过合理调度施工资源,并预先设定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应急策略,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额外支出,从而凸显出设计策略的核心影响力。

4.5平立面设计的影响

建筑设计中,平面布局的精妙关乎经济效率的关键因素。复杂平面往往导致材料消耗的增多,特别是钢材的需求量。在保持面积恒定的前提下,楼层墙体的周长增长,意味着需要更大规格的钢材来支撑。因此,平面布局的规整度直接影响着钢材的用量策略。平面的长宽比例设计也深刻影响着项目的成本结构。结构的主轴方向差异可能导致力量分布不均,进而提升钢筋的需求,这是优化设计时不可忽视的一环。此外,建筑在自然环境如风力和地震的影响下,其稳定性受高宽比的显著影响。宽度过大,抗倾覆的稳定性能减弱,这不仅增加了结构的抗震成本,还可能提高整体建设成本。因此,必须严格遵循设计规范,限定建筑的高宽比,确保其在经济效益与安全性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避免超出标准的最大限制。

4.6加大培训力度,加强造价成本控制

为了提升建筑成本管控的成效,关键在于强化设计团队的专业能力建设。首要任务是确保设计人员完全掌握成本控制策略,使之成为项目预算的精确执行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除了严格的成本控制,还需兼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和经济效益评估,构建一个协同合作的框架。首先,应着重于设计人才的技能提升和知识更新。设计领域常面临技术迭代和需求变化,因此,定期的培训和教育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增强设计人员的理论基础,让他们紧跟行业前沿,还能强化他们对成本控制的认识,使他们在设计阶段就融入成本考量。此外,培训还能培养他们的职业操守,使他们以更高的标准进行设计。其次,为了确保设计方案的高效和稳定,需要在设计单位、管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在方案设计阶段,这三个角色应共同参与,通过事前的深入讨论和协调,消除潜在的设计冲突和施工难题,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增加。特别是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的合作,应基于实际的材料和技术条件,进行灵活而精准的设计优化。总结来说,强化设计团队的专业能力,结合各方的协作,才能全方位地把控建筑成本,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4.7推行BIM设计

在新时代的驱动下,信息技术和智能科技正在深度渗透到建筑行业中,传统的考量范畴已扩展至包括工程构造、材料选择、设计策略等多个维度。BIM技术的引入则为造价管理的精细化提供了新的可能,尤其在设计初期,它的重要性尤为显著。首先,针对高层建筑和广阔施工区域的特点,BIM技术以其强大的可视化特性大展身手。通过构建三维模型,整合各个专业设计,实现对构件、设备和材料的数字化管理,这不仅有助于设计师即时识别设计漏洞,还允许他们通过模拟分析优化设计细节,确保设计的创新性和可行性。其次,BIM技术的“一键计价”功能显著提升了效率。它能够迅速准确地统计和计算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资源变动对工程量和材料需求的影响,从而为工程预算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这样做的结果是显著强化了建筑设计阶段的造价管控,提高了其精准度和执行效力。总的来说,BIM技术的应用正深刻重塑着建筑行业的设计和预算流程。

4.8推行标准化设计,加强设计变更管理

造价管控的高效实施关键在于各个环节的精细化操作和模块化管理,为此,推动标准化设计是首要策略。首先,需构建一套严谨的工程设计激励机制,确保设计团队切实关注成本控制,如有条件,可引入专业设计咨询团队,增强对设计图纸的深度审核,利用如Revit3D等先进技术,为后续施工和验收阶段的造价控制提供坚实基础。此外,通过细分建筑模块,实施标准化设计,优化材料使用,既能提升效率,又能节约资源,进而降低工程造价成本,并推动设计质量的持续优化。通常,标准化设计能显著降低工程造价,但设计变更时务必谨慎处理,确保变更的效益与成本平衡。强化变更管理,将变更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是控制造价的关键。在设计决策中,应兼顾经济性和合理性,避免只追求技术而忽视成本。一方面,制定激励措施,根据设计团队的成本控制表现给予奖励或处罚,促使他们运用造价意识指导设计,寻求成本和技术的最佳结合。另一方面,在合适的时候,聘请第三方设计专家作为造价控制的外部智囊,他们在设计阶段的介入能有效减少可能的失误,通过对建筑标准、预算和可行性的综合评估,实现对整个工程造价的全面掌控。

4.9建立完善的监理机制

强化和实现有效的监理框架,对于管控设计阶段的成本预算至关重要。在项目设计启动阶段,设计师需审慎操作,寻求经济效率与技术精湛度的巧妙融合,而非仅凭直觉行事,同时充分考量施工的实际经济效益。设计机构应注重内部能力建设,通过提升员工素质,尤其是强化设计团队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感,促使他们深化理解造价成本管理的理论内涵。此外,有必要对现有的监理模式进行创新改革,确保在满足设计目标的同时,对设计文档如蓝图进行严谨细致的评估,实施全方位的设计过程监控,一旦发现潜在问题,立即采取纠正措施,以避免对施工进度产生任何不利影响。

4.10建筑地基的影响

为了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固性和耐久性,地基基础设计的前期至关重要。在这个阶段,必须深入研究地基和桩机设计,尤其是在分析地基条件的基础上,必须针对实际施工场地,精确理解天然地基与经过处理的地基之间的差异。选择适当的基础类型是关键。虽然天然地基的承载能力相对较低,无需过多的处理,只需少量投入就能获得良好的使用效果。然而,在对支撑力有严格要求或需要承受较大负荷的建筑中,必须遵循地基处理和设计规范,进行必要的地基加固。确保建筑物地基稳定性的关键在于技术人员的精准决策,他们需选择合适的处理地点和材料,详尽考察选定区域的地质特性,并充分考虑楼层高度的增长、不同楼层的承载力需求等因素,以满足高层建筑的实际需求。此外,根据建筑特性和场地条件选择适宜的地基设计方案,能有效控制建筑工程的成本支出。这样的精细化管理,旨在提升工程的整体效益。

5结论

在建筑工程的全程管理中,成本核算占据核心地位。为了确保成本效益的最大化,首要策略应定位在设计之初,严谨地监控每一分投入,以提升项目的整体经济绩效。特别是在施工图纸设计中的结构设计阶段,它犹如项目预算的蓝图,直接影响到实际施工阶段的财务负担。结构设计师有责任遵循国家最新的规定和政策导向,通过创新优化建筑设计,强化前期的成本预控机制,从而推动整个建筑业迈向更为稳健且环保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施勇.建筑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1,6(1):191-192.

[2]伊蓝.建筑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1(9):54-55.

[3]朱永杰.试论建筑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J].四川水泥,2022(2):81.

[4]牟巍,陈志红.工程设计对造价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J].四川建材,2022,45(7):189-190,194.

[5]崔勇.刍议建筑结构设计对建筑造价成本的影响[J].建设科技,2022(13):81-82.

[6]任娟.建设工程设计成本优化管理的措施及对工程造价的影响[J].陶瓷,2021(1):142-143.

[7]徐正权.浅谈设计企业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并强化造价管理[J].四川建筑,2022,42(5):304-305,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