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OF管理模式对静脉治疗护理管理模式的干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QOF管理模式对静脉治疗护理管理模式的干预效果

关晓倩

安阳市汤阴县人民医院 456150

摘要目的:探究QOF管理模式对静脉治疗护理管理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进行静脉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静脉治疗护理干预,观察组实行QOF管理模式的静脉治疗管理,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无差别;干预后,观察组的静脉治疗护理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OF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在静脉治疗中的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的安全性。

关键词QOF管理;静脉治疗;护理管理模式

静脉治疗是一种关键且基本的医疗技术,其通过输液管道将药物、血液生物制剂注入患者体内,确保其血液系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治疗[1]。然而,由于静脉输液的应用范围广、受众群体大、工作量大、涉及的药物种类繁杂以及患者的静脉条件各异,这给护理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果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护理质量没有得到保证,可能会导致液体渗出、静脉炎等输液相关的并发症,从而威胁患者的健康和安全。传统的静脉输液配合常规护理管理,虽然有其固定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具有明确的指导效果,但在针对性和风险预防方面仍存在不足。而质量与结果框架管理模式(quality and outcomes framework,QOF)正逐渐取代常规护理管理,成为输液治疗过程中的首选辅助护理形式[2]。这种转变源于对更精细、更全面护理的需求,以及对提高患者治疗体验和效果的追求。质量与安全管理模式注重每一个细节,从预防措施到紧急处理,确保患者的安全与舒适。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进行静脉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静脉治疗护理干预,观察组实行QOF管理模式的静脉治疗管理,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18-67岁,平均(42.85±2.96)岁;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19-66岁,平均(42.08±2.67)岁。一般资料的数据信息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行常规静脉治疗护理干预。

1.2.2观察组

观察组实行QOF管理模式的静脉治疗管理,(1)制定静脉治疗风险防范制度。所有护理人员都需要认真学习并理解这些规章制度,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够遵守和执行。此外,完善奖惩措施,对表现优异的个人给予奖励,对发生静脉输液相关不良事件的科室和个人进行惩罚,并要求其积极总结经验,立即整改。(2)完善监督机制:组建护理质量安全委员会,负责监督和检查静脉治疗护理质量;落实安全检查相关措施,定期开展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加强与各科室的沟通与协作,确保输液安全信息的畅通,共同提升护理质量。(3)强化并发症预防护理:对于液体外渗的问题,要求护理人员结合临床知识和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穿刺部位,并采用适当的固定方式。这有助于减少因固定不妥导致的液体外渗,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的顺利进行。对于静脉炎、导管堵塞和皮下瘀斑等常见问题,为护理人员提供了针对性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如何执行标准化的无菌操作,以及如何提高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4)成立输液安全管理护理小组:为了更系统地监督和管理输液治疗的安全进行,成立了专门的输液安全管理护理小组。该小组的成员主要由科室内工龄超过5年的资深护理人员组成,她们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输液治疗情况。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监督输液治疗各个环节的安全性,并对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记录和分析。

1.3观察指标

1.3.1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的静脉治疗护理质量,包括护理流程、护理操作水平、护理安全,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质量越好。

1.3.2对比两组静脉治疗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静脉炎、导管堵塞、皮下瘀斑。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比较用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静脉治疗护理质量

干预前,无差别;干预后,观察组的静脉治疗护理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干预前后的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比较(x±s,分)

组别

护理流程

护理操作水平

护理安全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n=50)

62.98±3.55

73.45±5.78

66.96±3.68

80.57±5.11

67.37±3.71

79.62±5.16

观察组(n=50)

62.46±3.74

87.95±5.88

66.59±3.16

87.23±5.51

67.12±3.88

87.63±3.71

t值

0.713

12.435

0.539

6.267

0.329

8.912

p值

0.478

<0.01

0.591

<0.01

0.743

<0.01

2.2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静脉治疗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组别

静脉炎

导管堵塞

皮下瘀斑

总发生率

对照组(n=50)

3(6.00)

3(6.00)

6(12.00)

12(24.00)

观察组(n=50)

1(2.00)

1(2.00)

2(4.00)

4(8.00)

2

-

-

-

4.762

p值

-

-

-

0.029

3讨论

静脉治疗的基础原理是利用静脉液体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差异,通过输液管道将治疗药剂输注至患者体内,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手段,因此静脉治疗的安全与有效性至关重要[3]。传统的输液治疗护理管理往往采用固定化的模式,护理人员在体系中主要遵循医嘱执行任务,但对于预防液体渗出、静脉炎、皮下瘀斑、导管堵塞等并发症的关注不足[4]。然而,随着临床护理管理经验的积累,输液治疗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逐渐受到重视。

针对这一趋势,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输液治疗护理模式开始应用于临床实践。该模式旨在提升护理人员的静脉治疗水平,降低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治疗环境[5]。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指导,护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静脉治疗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从而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种护理模式还强调对静脉治疗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和管理,通过定期评估和反馈,不断完善和优化护理实践,以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综上所述,QOF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在静脉治疗中的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韩菁.应用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在降低静脉治疗护理并发症中的作用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3(4):162-164.

[2]何丽红.应用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在降低静脉治疗护理并发症中的作用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3(7):148-151.

[3]周娟娟,刘晓.精细化质量管理工具在静脉治疗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3(5):156-159.

[4]鲁振君.静脉治疗专业小组联合循环改进管理模式对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3(2):87-89.

[5]袁静.循证护理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静脉输液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3(11):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