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连续护理干预效果的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连续护理干预效果的观察

吴雨潞

湖北省荆州市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434000

【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连续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6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为进行对比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n=20)和参照组(n=20),统计并对比患者护理前和护理4周后吞咽功能和摄食能力。结果:护理3个月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和摄食能力较护理前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组患者各方面恢复情况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连续护理干预较传统常规护理干预而言,在系统时间内可更好的提高患者吞咽功能和摄食能力,确保脑卒中患者术后恢复期能够摄入足够的能量以维持身体恢复的基础上能更好的保持营养均衡,且在连续性护理下患者生命安全性有保障,还能帮助患者树立乐观、积极的心态。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连续护理;干预效果;

前言

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较高是神经科常见疾病,脑卒中患者神经受损引起吞咽功能障碍从而营养摄入不足,且脑卒中患者处于高代谢且处于应激状态,机体能量消耗较大,患者胃肠黏膜屏障受损易出现营养不良,且吸入性肺炎、误吸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影响患者术后恢复[1]。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须通过护理干预增加机体营养摄入,改善患者恢复吞咽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因此,本文旨在分析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连续护理干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6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为进行对比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n=20)和参照组(n=20),其中脑卒中类型有脑出血21例,脑梗死19例。研究组年龄38~69周岁,平均(42.56±2.84)岁,男性12例,女性8例;参照组年龄39~72周岁,平均(43.22±2.64)岁,男性13例,女性7例。经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纳入标准:(1)经脑部CT或磁共振检查,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2)患者认知健全,无沟通障碍;(3)经洼田饮水试验确定为吞咽功能障碍;(4)家属或本人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

排除标准:(1)有严重心、肝、脑、肾脏疾病患者;(2)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者;(3)咽喉病变、口腔黏膜溃疡或入院时肺部感染;(4)临床资料缺失或研究过程中临时退出者。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常规护理干预,具体为: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进行缩唇训练、颊肌训练、舌肌训练、软腭训练和吞咽反射刺激练习,每天训练3 次,强度以患者耐受力为主,共接受4周的会干预。研究组在与参照组相同的护理干预基础上接受连续护理干预,具体为:(1)营养护理。在保证营养摄入充足和均衡的基础上尽量选择软烂易消化食物,避免食用不易咀嚼和消化的食物,进食时少量多次缓慢完成,病情严重的患者需给予鼻饲营养。(2)进食护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吸管辅助患者喝汤、喝水,进食需选择较薄且偏小的勺子,进食时应将床头适当抬高,辅助患者颈部适当前屈,方便食物下咽,进食结束后维持该体位半小时左右避免误吸。(3)环境护理。护理人员要保证患者进食环境明亮、安静,协助患者清洗双手并调整进食体位,嘱咐患者进食期间不要进行与进食无关的事情,集中注意力进食。(4)口腔护理。吞咽障碍患者受面部肌肉瘫痪影响患侧齿颊间容易滞留食物残渣,引起口腔发生不良反应,加强进食前后对患者口腔的护理,如利用合适的漱口水或清水在进食前后进行漱口,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残留物。(5)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施以心理干预,护理干预期间护理人员需通过具有亲和力的沟通方式了解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期间存在的不健康心理状态,并给予必要的疏导,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并树立治愈信心。

1.3 观察指标

1.3.1通过吞咽功能检查评分量表(VFSS)对患者吞咽功能作出评价,总分10分,患者吞咽障碍与分值呈反比例关系。于护理前和护理4周后通过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估患者摄食能力[2],总分7分,分值高低与患者摄食能力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Excel表格后,连续性资料行t检验;定性资料行检验,SPSS25.0统计学软件统计组间差异,如结果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VFSSFOIS评分对比  护理3个月后两组患者较护理前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组患者各项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VFSS和FOIS评分对比(±s)

组别

n

VFSS(分)

FOIS(分)

护理前

护理3个月后

护理前

护理3个月后

研究组

20

2.53±0.37

6.84±2.53

3.72±1.34

6.34±2.26

参照组

20

2.26±0.62

4.72±3.38

3.28±1.68

4.43±1.78

t

1.672

2.246

0.916

2.969

P

0.103

0.031

0.366

0.005

3讨论

脑卒中具有较高致残率、致死率和复发率,部分患者患病后与吞咽功能相关部位肌肉会出现不同程度损伤,导致吞咽功能障碍除无法正常进食外还会引起较多并发症,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脑卒中致死率和复发率明显下降,但经过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存在吞咽障碍[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吞咽功能和摄食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由于本次连续性护理通过营养护理、进食护理、环境护理、口腔护理和心理干预给予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完整的吞咽功能恢复连续性护理,可通过调整食物种类的方式确保患者摄入的营养相对均衡,可控制食物让患者更容易进食,必要时给予鼻饲营养及时补充机体所需营养;改善进食环境并加强口腔护理可使患者进食期间能够集中注意力,避免口腔溃疡等疾病发生,从侧面提高临床护理安全性;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对加快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给予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连续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摄食能力,让患者在恢复期间能够摄入足够的能量并保持营养均衡,不仅临床护理安全性有保障,还能让患者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露,邓霞,冯宗宣. 时间护理联合冰酸刺激在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2,35(12):2134-2136.

[2] 孙艳. 中医康复护理联合吞咽训练及摄食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3(12):22-25.

[3] 张丽丽,邓燕儿,李凤桃. 康复心理护理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21):3987-3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