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精准教研,技术支撑提升素养--浑南区(中央电教馆)智能研修平台实践应用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1
/ 2

数据驱动精准教研,技术支撑提升素养--浑南区(中央电教馆)智能研修平台实践应用与思考

胡兵

浑南区教师进修学校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构建区域智慧教育新样态,加快学校教研从经验向实证的智慧化转型,赋能浑南区小学学科教师教研能力提升,我们以区内试点学校及学校所在的教育集团为切入点,与小学数学学科教研工作相融合,应用(中央电教馆)智能研修平台的相关功能,结合辽宁省小学数学学科核心团队研究成果,进行智能研修平台的应用与推广。

一、智能精准教研

利用智能研修平台采集课堂教学行为和课堂教学行为AI数据分析报告这两项功能,结合小学数学学科“三位六度”课堂观察量表,开展教研活动。

智能研修平台最具特色的功能就是可以采集课堂教学行为数据,对课堂中师生的9种教学行为,即教师的讲授、巡视、板书、师生互动,学生的读写、举手、听讲、应答、生生互动,以课堂为核心,真正实现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音视频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实证化数据服务。同时平台还会提供课堂教学行为AI数据分析报告,对课堂中教学行为分布、课堂互动S-T曲线、教学模式Rt-Ch分析、课堂表现度、课堂参与度、课堂关注度、教学行为时序、课堂对比分析和教师周期行为分析这9个维度学情进行分析,我们就利用这两项功能,结合“三位六度”课堂观察量表,对一节课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用获得数据的采集与分析,进行“备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教研。

如:在李明老师执教的六年级《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时,李老师为孩子们创设了“学校篮球队要派一名队员参加投篮比赛,在三位队员中应该派谁去”这一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利用师生教学行为采集功能,我们看到此时学生的听讲、应答、师生互动行为都被完整的记录下来,我们分析学生的参与度和关注度达到了100%,接下来教师给出表格中的数据既有投篮总数,还有投中的数量,且数据完全不同,教师提出让学生说一说“你想派谁去?并说说你的理由”这一问题,再次将学生的关注点集中到了看似杂乱且能比较大小却不能直接解决问题的这些数据上,同时引导学生理解用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与同伴分享出自己思考的过程,这个教学环节的设置,既能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又能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学生的表现度数据,我们就能分析出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非常合理且高效的。

在课堂进行到学生在进行三位选手命中率比较的时候,在比较过程中出现了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学生们利用学过的知识想要解决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问题必然会用到通分的办法,此时通分会产生非常大的公分母,计算的难度陡然增加,对于一些计算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来讲就很容易跟不上教学节奏了,如果想要全体学生都完成,此环节需要的时间就相对比较长,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李老师就马上调整了突破这个难点的方法,马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分工进行计算和比较,最后汇总出比较的结果,再在班级进行汇报交流,交流过程中,有些学生就总结出了自己在获得结果的过程中很快速的方法,不仅仅依靠计算,还有不计算也可以直接比较出结果的方法,并说明了理由。

此环节学生在交流结果的同时还汇报了本组的学习方法供其他小组借鉴,缩短了此环节占据的课堂时间,学生的参与度一度又从低谷回到了峰值。同时,通过AI数据分析,在授课中教师有一个问题提出后学生的举手人数非常少,教研组集体反馈是这个问题教师提出的比较难,而且表述不是非常清晰,导致学生举手人数非常少,且学生的专注度也猛降,李老师也及时调改,将问题重新组织语言提出,并调整到同桌互助学习后再提问,课堂教学效果马上就改变了。这节课后,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便依据课堂表现度曲线、参与度曲线、关注度曲线,开展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初步诊断,关注关键点的学生状态,关注群体一致行为与个体偏离活动,关注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分析了学生学习的效果,进而提出调改意见,真正做到“备教学评一体化”教研。

除如上讲的《百分数的认识》一课外,我们还利用智能研修平台精研了由李晶老师执教的《图书馆》一课在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教馆)第三批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区(校)启动会暨成果发布会上做现场展示;张嘉雯老师执教的《分饼》一课在中央电教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2022年全国交流推进会上进行现场交流分享;李明老师执教的《分数除法》一课在“双减”背景下提高辽宁省小学课程建设与实施质量成果现场展示会上现场展示,浑南十一小的“问道”中心数学教研组的老师们也利用智能研修平台的相关功能结合“三维六度”课堂观察量表进行了教研活动展示,获得了一致好评。

f6fe70a271fea746e1038c00266e17ff6fe70a271fea746e1038c00266e17f

二、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

智能研修平台的个人备课具有科学化备课流程、多样化备课模式和规模化备课资源的特点,打破传统的备课书写模式,为老师们提供了科学的线上智能化备课流程,充分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集体备课时也可以在个性化磨课环节、智能化磨课方式和规模化磨课资源的加持下开展,研修平台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对课堂中“师生教学数据”和“评价者教学评价数据”进行智能采集和统计分析,通过可视化表征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能力水平,帮助教师实现教学问题精准诊断、课堂教学精准反思,同侪之间精准帮扶和教研员的精准指导。集体磨课开展研讨时,还可以上传、关联个人备课的教案、导学案、课件等教学资源,方便教研组成员研讨和分享备课资源。磨课过程性数据和结果性数据也都有跟踪记录,对形成区域性的备课资源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数据支撑。  

8d86dbf9be59e831c614a4a5efbb44e

三、听评课

利用智能研修平台同步获取被评课例的AI教学行为数据,听评课教师就可以结合AI客观数据和个人主观评价数据开展科学的评课,还可以根据时序节点针对具体教学环节进行评课,还可以结合课堂观察量表,对被评课进行量化评价,平台还会生成教师能力矩阵和雷达分析图,多维度展示结果,更加科学的为教师开展个性研究、自主研修和反思改进提供数据支撑。平台能够实现授课教师直播授课时,参与评课的教师和教研员无需到达现场,在任何地点,手机、电脑等多种终端都可以完成听评课,在听课的同时还可以编写笔记、评价与思考,这样丰富的记录方式,让听评课更便捷,最大程度的解决了浑南区地域广,校际间距离远,集体教研距离、场地、时间受限的困难,为本区域的教研能力提升助力。

自智能研修平台在我区推广应用以来,我们的教研工作扎实稳步推进,教师能力快速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踏实落地。我们以数据赋能,借智慧东风,落实双减政策,打造 双新课堂,我们将继续借助智能研修平台,探索教育真谛,教研,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