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史融入初中音乐教学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2
/ 2

音乐史融入初中音乐教学的实践研究

薛华

明光市第二中学  安徽省滁州市  239400

摘要:在这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音乐史的融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将“基于学情,精准目标,有效教学”作为教育工作核心,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改善教学方法,从而切实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营造高效的教学环境,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顺利通过中考艺测,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 音乐史; 新艺术课标; 音乐教材

引言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可以将音乐史知识融入初中音乐教学,以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向中学生们介绍音乐小故事、作曲家生平及经典作品创作背景,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掌握基础音乐文化知识,增进对音乐作品本身风格、情感的感知与理解。我想,如何把音乐史适当且有效地融入初中音乐课堂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究。

1激发兴趣, 教学内容立体化

如果要让音乐史知识能够真正地发挥作用,则必须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优秀的音乐作品对美育教育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需要通过创设情境或问题导向,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优秀音乐作品的内涵,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价值,并与现实生活能建立联系,让教学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例如,在七年级上册 《金蛇狂舞》 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首先,让学生们课前搜集左翼音乐运动时期的资料。其次,学生们可以将找到的资料在课堂与同学共享,进行小组交流。在搜集、阅读资料时对左翼音乐运动有所了解,能够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产生自我成就感,这样也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欣赏音乐作品时,用心感知音乐作品的整体风格,尝试听辨音乐所属国家或民族、使用的乐器,加深对节奏、音色、旋律等音乐要素的理解与把握。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主题、体会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在有限且宝贵的课堂时间内,精炼且有意识地介绍音乐史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偏理论化的知识内容,则不需要长篇大论地照本宣科,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列出知识框架,提供知识的重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鼓励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高效学习。比如古琴曲《阳关三叠》,我们不应一味地将关于古琴及古曲的知识点倾倒给学生,而是要预先给学生安排课前预习清单,提供知识框架和关键词,引导学生自主搜集古琴的相关资料,探索古琴的发展历程和琴曲来源,将音乐史知识有效融入课堂教学中,既能够节省课堂时间,也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结合各种优秀传统文化,创设音乐课堂情境

在初中音乐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丰富音乐课堂的内容,增加课程趣味性,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为此,教师可以创设音乐课堂情境,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与体验优秀传统文化。 首先,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可以融入舞蹈元素,通过舞蹈来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氛围和歌词设计动作,随机配对,把歌曲用舞蹈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音乐课堂情境中,可以融入故事、传说等元素,以趣味化的方式来展现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还可以介绍中国的传统乐器———古琴,古琴是中华民族最为人性化且富有独特韵味的乐器之一,可以让学生深入体验其独特性和种种魅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讲述古琴的历史,介绍古琴的类型、特点和表演方式。 接着,让学生听古琴曲,感受其悠扬怡人的音色,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其意蕴。 在音乐课堂情境中,教师还可以配合古代故事,让古琴的音乐更具情感色彩,让学生在欣赏古琴音乐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优秀传统文化。 在音乐课堂情境中,教师也可以融入节庆文化元素,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教师可以创设思维场景,引导学生发挥个人想象力,提高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深度和音乐鉴赏力,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教学《我和你》前,教师可以使用各种资源,通过演唱会视频、乐器演奏视频等,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魅力,进一步营造出具有中国传统韵味的音乐课堂氛围。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了解刘三姐、旗袍、茶艺等传统元素,了解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艺术品位等方面的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我和你》这首歌曲,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音乐艺术的统一。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音乐演奏、独唱、合唱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创新性地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曲目表演之中,让学生在演奏和表演的过程中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与音乐艺术的融合,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和表演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音乐问答、抢答、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情感,提高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体会和理解能力。 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创意表演《我和你》这首曲目,培养学生在团队中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并通过团队讨论交流,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和创作能力。 教师结合各种优秀传统文化,创设音乐课堂情境,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其对于音乐艺术的情感理解和创新表现能力。 同时这也切合当前教学改革的导向,以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切入点,转换学生对音乐艺术的认识,使教学更为生动、实际和情感化,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文化内涵。

3认真落实巩固练习,及时进行课堂检测

学习与检测是相辅相成的,检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与提升。经常进行随堂检测,对学生不仅具有鞭策作用,也有利于教师适时掌握学生学习状态,便于课后的教学反思,及时修正教学设计。因此,检测在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检测的内容也需要合理化、基础化,最终的目的是体现广泛性与普及率。具体措施与方法如下。第一,安排课代表随堂记录课堂教学实况,如:出勤率、纪律情况、课堂互动率、课后作业达标率等。学生的课后作业是完成评价手册上的综合习题,一般课后完成,下节课教师评讲,尽量以教学单元为检测内容,争取做到“课课清”。第二,学生的随堂测试、单元测试、期末测试都依据不同的分值项给学生打分,这是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它既可以作为学生个体的评价,又可以作为教师教学反思的依据,为下节课的课堂教学作参考指导。此外,高效的课堂教学还需要采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比如,课前预习法、随堂测试法、抽查检测法、学生讲解法、作业检查法、试卷检测法等。总之,学习与检测、互动与反馈、讲授与自主练习,都是必不可少的课堂教学方法。形式是多变的,内容是精确的,课堂也会是高效的。

结语

综上所述,多元化是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态势,音乐艺术也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多元音乐文化知识的讲解和渗透,强化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综合素养,让学生真正接触了解并学习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知识,以拓宽知识面和学科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将音乐史知识有效融入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使学生体会到艺术的魅力与趣味性,理解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有助于中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J].亚太教育,2022(11):40-42.

[2]戚辰雨.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积极性调动的探讨及策略[J].音乐教育与创作,2022(09):12-15.

[3]林凡.地方戏剧引入中学音乐课堂中的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8):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