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02
/ 2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王春雨

肇源县古龙镇中心校

随着我们国家的高速发展,农村大力发展机械一体化,农村大量劳动力剩余,很多年轻人都不断拥向城市,为国家的繁荣,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但庞大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造成目前全国约有农村留守儿童5000余万。这些留守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思想成熟期,由于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大部分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缺失”,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不与父母交流,从而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行为和心理上都偏离成长发育的轨道,深入了解每个留守儿童的性格和心理特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性格上的缺陷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开,基本上属于隔代抚养,而隔代抚养中由于长辈精力有限或者处于对孩子的溺爱,对小孩的管教不严,孩子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得孩子无拘无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同时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孩子感情上缺乏依靠、内心的活动很难向外倾诉,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孤僻。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孤僻,具体表现在缺乏自信,过度怕羞,拒绝交朋友。

2.心理上的障碍

亲情对于培养儿童良好的情感来说至关重要,在父母的关爱下,在家庭温暖的环境中,儿童从小就在心理播下爱的种子。而农村留守儿童由于感受不到父母的亲情,在留守儿童身上很难找到这个年龄孩子们应有的那种天真与活泼,被错误地认为他们懂事了,却又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父母那种不可替代的。缺少关爱和交流的留守儿童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障碍。有困难没地方倾诉,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孤独倾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这些心理障碍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经常不能集中注意力来学习,回去又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困难重重,经常不能够按时按要求完成作业。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就产生厌学、逃学、沉迷于游玩,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走上犯罪的道路,误入歧途。

3.认知行为上的偏差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孩子有疑问都无法得到解答,使得他们不能对事情有个正确的认识,造成认知行为上存在偏差。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往往呈现出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农村留守儿童情绪化。

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建议

1.加强了解留守儿童的个性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诸多问题主要是由于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大部分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缺失”,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不与父母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所以班主任要深入了解每个留守儿童的性格和心理特征,才能有的放矢、因人而异地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

任课教师应特别注意保持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联系和沟通,加大家访力度,向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家的生活状况、思想动态,汇报孩子在校的学习态度、行为表现等方面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孩子沟通和疏导,减轻他们的压力,消除思想包袱,使其能把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对于绝大多数性格孤僻、任性,不愿与人交流的孩子,因为他们长期缺乏亲情的关爱,教师必须以爱为基础,用爱感化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慈爱和温暖,从而消除师生隔阂与对立的情绪,使师生的情感逐渐融合,建立情感联系,培养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

2.发挥家长的的正面教育作用

要重视发挥家长在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心理成长中的作用。家长要发挥对子女的教育义务,要多跟孩子交流,尽可能地保证每天跟孩子通电话,多跟孩子谈谈心,多跟孩子沟通,对孩子的心理、情感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家长要主动跟老师联系,不要等老师来主动联系你,通过跟老师的交谈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同时可以跟老师交流一下怎么教育孩子,以便能够及时地了解孩子的心理问题。

3.营造关爱的良好氛围,让其感受班集体的温暖

同时,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课,倡导大家在生活上、学习上多给留守儿童一些热情的帮助,以解答学生成长中的烦恼。做到教师就是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员,负责孩子思想、情感辅导。还可以用“一帮一”的方法,组织一部分好学生从生活上、学习上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班级的温暖,从而逐渐产生对班级的感情与班级融为一体。

4.完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在留守儿童的成长中,学校每一名教师要负起更大的责任,必须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以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的心理。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成长记录袋,但不能让留守儿童知道,以免刺激孩子。对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活动中的表现及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以实现对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道路上监护的缺位。同时在“五好学生、进步之星”的评比中向留守儿童倾斜,并且树立标兵,在留守儿童中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教学氛围。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未来建设成果的重要因素。学校和老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关爱、鼓励和帮助,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说,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

所有老师应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生活上尽可能帮助他们;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学习上给他们更多地指导;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感,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是某一方面就能完成的,需要家庭、 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参与,从而构建完善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