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虫发生及绿色防治技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02
/ 2

玉米螟虫发生及绿色防治技术探讨

常国琴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种子管理站  云南镇雄 657200

摘要:玉米螟虫作为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给玉米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为了有效地控制玉米螟虫的危害,同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本文探讨了玉米螟虫的发生规律以及绿色防治技术。通过田间调查和实验研究,总结了玉米螟虫的生活习性、发生条件,并提出了相应的绿色防治策略,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绿色防治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玉米螟虫的危害,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为玉米的可持续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玉米螟虫;发生规律;绿色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经济收入。然而,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和种植结构的调整,玉米螟虫的危害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虽然短期内效果显著,但长期使用会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探讨玉米螟虫的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治技术,对于实现玉米的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玉米螟虫的危害

玉米螟虫的发生会带来多方面的危害。它们主要以幼虫的形式危害玉米的茎、叶及穗部,导致植株受损,进而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具体来说,玉米螟虫的危害包括:(1)蛀食新叶和茎秆:初孵幼虫会潜入玉米的心叶内取食,导致叶片出现花叶或虫孔。随着幼虫的成长,它们会钻蛀茎秆或穗轴,咬食髓部,这可能导致茎秆折断或主茎倒折,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和支撑。(2)破坏营养输送:玉米螟虫幼虫在茎秆内取食会破坏茎秆的组织,阻断水分和养分的输送,导致玉米植株长势衰弱,易受其他病虫害的侵袭。(3)影响果穗发育:幼虫会钻入果穗内咬食玉米粒,导致果穗发育不良,玉米粒的品质和重量下降。严重时,果穗可能会被完全破坏,造成玉米严重减产。(4)传播病菌:玉米螟虫在危害过程中可能会传播病菌,进一步加剧玉米植株的病害情况。

二、玉米螟虫的发生规律

(一)生活习性

深入探索玉米螟虫的生活习性,我们可以发现这种害虫的生命周期与它对玉米等作物的危害紧密相连。玉米螟虫,归类于鳞翅目螟蛾科,是一种食性广泛的害虫,它的寄主范围并不仅限于玉米,还包括高粱、谷子等多种作物。这使得它在农业生产中成为了一个难以忽视的存在。

玉米螟虫的生命周期始于卵,孵化后的幼虫会经历五个不同的龄期。在初孵阶段,这些微小的幼虫主要以叶肉为食,它们巧妙地避开表皮,只留下被啃食过的透明痕迹。随着龄期的增长,幼虫的食量也逐渐增大。当它们达到三龄后,开始转变食性,从叶片转向茎秆。这些幼虫会巧妙地钻入茎秆内部,以茎秆组织为食。这种蛀食行为不仅会导致茎秆变得脆弱易折,还会影响植株的水分和养分输送,进而导致枯心苗等严重问题。

在幼虫阶段的末期,玉米螟虫会在茎秆内部化蛹,进入下一生命阶段。成虫羽化后,它们具有了趋光性和趋化性,这使得它们在夜间活动尤为频繁。成虫会寻找合适的寄主植物进行产卵,从而开始新一轮的生命周期。

(二)发生条件

玉米螟虫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它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首先,气候条件是影响玉米螟虫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温高湿的环境为玉米螟虫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在这样的环境下,玉米螟虫的卵孵化率和幼虫成活率都会显著提高,从而导致虫害加重。

此外,种植制度也是影响玉米螟虫发生的关键因素。连作制度和密植栽培等种植方式容易导致虫害加重。连作制度使得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的虫卵和病菌,为玉米螟虫的爆发提供了丰富的虫源。而密植栽培则使得田间通风透光性差,湿度增加,为玉米螟虫的生长和繁殖创造了有利环境[1]

品种抗性差也是导致虫害严重的原因之一。不同品种的玉米对玉米螟虫的抗性存在差异。一些抗性较差的品种在遭遇玉米螟虫侵袭时,往往无法有效抵抗,导致虫害迅速蔓延。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选择抗虫性强的品种是预防和控制玉米螟虫危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绿色防治技术探讨

(一)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作为预防和控制玉米螟虫危害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农业生产实践中,通过采取一系列精细管理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玉米螟虫的发生与危害。

首先,选用抗虫品种是农业防治中的关键一环。不同品种的玉米在抗虫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通过选择那些经过长期选育、具有良好抗虫性的品种,我们可以显著提高玉米植株对玉米螟虫的抵抗力,从而减少虫害的发生。

其次,合理轮作也是打破玉米螟虫生活周期、减少虫源积累的有效手段。通过实行玉米与非寄主作物的轮作制度,我们可以打破玉米螟虫在单一寄主作物上的连续繁殖模式,从而降低其种群数量。这种轮作方式不仅有助于减少虫害,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为作物的健康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此外,适当调整播期也是降低玉米螟虫危害程度的重要措施。通过错开玉米的播种时间与玉米螟虫成虫的高峰期,我们可以使玉米的苗期避开成虫产卵和幼虫孵化的高峰期,从而减少幼虫对玉米植株的危害。这种策略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玉米螟虫的生活习性来精确安排播期。

最后,加强田间管理是减少害虫栖息地和繁殖场所的关键。通过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和枯枝落叶,我们可以消除害虫的藏身之地,减少其繁殖的机会。同时,保持田间的通风透光性,降低湿度,也能创造一个不利于害虫生长和繁殖的环境。这些管理措施的实施需要农民的精心操作和持续努力,但它们对于控制玉米螟虫的危害具有显著的效果。

(二)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作为一种环保且可持续的害虫控制策略,正日益受到农业领域的重视。它巧妙地利用自然界的平衡与循环,通过增强天敌昆虫的种群数量或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对抗害虫,从而达到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在针对玉米螟虫的生物防治中,主要采用了两种策略:利用天敌昆虫和微生物杀虫剂。天敌昆虫的利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生物防治手段。这些天敌昆虫,如赤眼蜂、瓢虫等,在自然界中本就是玉米螟虫的天敌。通过人工饲养这些天敌昆虫,并在适当的时机将其释放到田间,我们可以有效地增加天敌的种群数量。这些天敌昆虫会积极地寻找并捕食玉米螟虫,从而显著减少害虫的数量,保护玉米植株免受危害。另一种生物防治策略是利用微生物杀虫剂。这些微生物杀虫剂,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都是经过精心筛选和培育的微生物菌株[2]。它们对玉米螟虫幼虫具有高度的致病性和杀伤力,但对人、畜和环境却相对安全。通过喷雾或撒施的方式将这些微生物杀虫剂施用到田间,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螟虫幼虫的数量,减少其对玉米植株的危害。

生物防治不仅有助于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还能保护生态平衡,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生物防治也需要农民的精心操作和持续努力,如合理选择天敌昆虫和微生物杀虫剂、确定最佳的释放时机和剂量等,才能确保其防治效果的最大化。

(三)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因素来防治害虫的一种方法。针对玉米螟虫的物理防治主要包括灯光诱杀和性信息素诱杀两种方法。灯光诱杀是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田间设置黑光灯或高压汞灯,诱杀成虫,减少虫源基数。性信息素诱杀是利用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引诱剂,诱捕成虫,干扰其交配和繁殖,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结论

本文通过田间调查和实验研究,探讨了玉米螟虫的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治技术。结果表明,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治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玉米螟虫的危害,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参考文献:

[1]仝媛. 玉米螟虫发生及绿色防治技术[J]. 种子科技,2023(22):100-102,111.

[2]周祖红,谭明星,杜敏. 巴东县大力推广果蔬病虫绿色防控技术[J]. 湖北植保,20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