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高血压人群中多重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其中医证候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01
/ 2

中老年高血压人群中多重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其中医证候分析

杜浩

芜湖市中医医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摘要目的:分析中老年高血压人群中多重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并探究中医证候分析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遴选出在本院接受中老年高血压人群60例(收治时间范围:2022年6月~2023年6月),按照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中医证候分析),对所有中老年高血压人群的多重危险因素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对比2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并发证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老年患者的并发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性对比:P<0.05。结论:中老年高血压人群的多重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血脂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上述因素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密切相关,对患者展开中医证候分析能够明显提升临床疗效,减少并发证的发生,对患者健康起到积极影响,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多重危险因素;临床特征;中医证候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者比例大大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患有该疾病,该疾病属于心脑血管高危因素,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但是随着病情发展,会逐渐伤害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展开危险因素分析,对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干预措施,以本研究随机遴选主体研究样本,考察其实际应用价值,详情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线信息

随机的抽选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收治时间范围:2022年6月~2023年6月,共抽选出6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多重危险因素,根据抽签法,将60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而观察组高血压患者则采取中医证候分析。

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在60岁至80岁之间,组内年龄均值为(73.2±3.8)岁。观察组:男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17例、13例,患者年龄范围:60岁~80岁,平均为:73.2±3.5岁。

对比上述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内容,数据对比并无显著的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遵循医者对患者进行常规用药指导,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水平,做好病情监测。

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辩证治疗: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参考指标,将高血压分为: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心虚证、脾虚证、肺虚证、肾虚证、肝虚证等八个常见类型。根据心血管学会制定的冠心病中医辩证标准分为痰浊证、血瘀证、气滞证、寒凝证等四个常见实证。针对患者的病情分析,对其展开对症用药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干预后临床疗效、并发证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评定本文研究结果使用SPSS22.0进行,计量数据经由()表述,t检验获取处理结果,计数资料经由(%)表述,χ2检验获取处理结果,通过分析如果P值<0.05,则表示具有影响。

  1. 结果
    1. 对比2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

观察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结果:P<0.5(详细见表1)。

     表1  对比分析2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19(63.33)

7(23.33)

4(13.33)

26(86.66)

观察组

20(66.67)

10(33.33)

0(0.00)

30(100.00)

卡方

——

——

——

5.042

P

——

——

——

<0.05

2.2 比较2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证发生率

干预后,观察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详细见表2)。

   表2   对比分析2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证发生率(n/%)

组别

动静脉血栓

冠心病

脑卒中

并发证发生率

对照组

2(6.67)

2(6.67)

2(6.67)

6(20.00)

观察组

1(3.33)

0(0.00)

0(0.00)

1(3.33)

t

——

——

——

5.402

P

——

——

——

<0.05

2.3老年高血压患者多重危险因素临床特征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危险度分层、血脂、高敏感C反应蛋白等指标,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具有密切关系。

  1. 讨论

现如今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年化社会,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比例明显增加[1-2]。随着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甚至存在低龄化、年轻化的趋势,高血压的发生主要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饮食习惯等多方面有关,该疾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3]。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新医治疗,该疾病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作用,然而长期服用药物很容易增加不良反应,同时也会影响的患者的机体功能。从中医角度出发,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情志刺激。从中医角度出发,认为患者长期情绪不稳定,过于暴躁,导致肝气淤结,形成阴虚阳亢;如果患者肝阳上升且无牵制,很容易导致肝风内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容易因为气损阳虚、气阴两虚,造成脾肾阳虚证。上述因素的影响下,患者很容易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

[4-5]。(2)饮食不节。现在人们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高脂肪、高营养、高糖的饮食习惯,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患有高血压疾病。长期的饮食不节、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很容易导致血脂升高、脾胃两虚。(3)内伤受损。患者因为缺乏合理的作息安排,导致自身体力消耗严重,在到达一定年龄时,机体逐渐衰退,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发生率随着增加[6]。通过上述内容可以了解中老年人群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较多,可以根据患者的辨证论治对其展开针对性治疗[7-8]。有关学者提出痰浊证、阴虚证的存在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具有密切相关,在接受治疗过程当中,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配合医务人员工作,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饮食习惯,积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以不断提升临床疗效。

总而言之,中老年高血压人群多重危险因素的存在,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对其展开辨证论治,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沈炀,贺彬婵,周茜,等. 中老年高血压并非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病程影响因素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2,30(7):13-18.

[2] 宋清雅,崔莎莎,谢雁鸣,等. 卵巢癌患者临床特征及联合用药分析[J]. 中成药,2023,45(1):340-344.

[3] 翁沁婕,胡晓帆,唐晓晴,等. 急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肾脏病理相关性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23,24(6):488-492.

[4] 阮蕊茜,王体古,古桑拉姆. 西藏高原地区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J]. 西藏医药,2023,44(2):102-104.

[5] 王海明,邵钧捷,周晶晶,等. 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发病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22,20(2):154-160.

[6] 汪宇,刘庆虹,王家伟,等. 不同肥胖指标与泸州地区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前期人群转归高血压的关系[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23,29(4):420-426.

[7] 黄馨懿,许爱丽,王强,等. 社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与高血压共病的影响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15):3826-3830.

[8] 黄修献,李海涛,王圣,等. 不同年龄组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及冠脉造影特点分析[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20,24(8):1254-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