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动过程中的传热机理与传热特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1
/ 2

热动过程中的传热机理与传热特性研究

张莉岩

吉林省一金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热动过程是物质内部能量传递和转化的过程,其中传热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方式。传热机理的研究对于各个领域的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热能利用、能源储存和输运、环境保护等。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热动过程中的传热机理与传热特性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热动过程;传热机理;传热特性

引言

热动过程是热能在物体或介质之间传递的过程,涉及到传热机理和传热特性的研究。了解热动过程的传热机理和传热特性对于优化能源利用、改善工艺流程以及提高系统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热动过程中传热机理和传热特性的研究。

1热动过程中的传热机理与传热特性概念

1.1传热机理

传热是热能从一个物体或系统传递到另一个物体或系统的过程。传热机理包括三种基本传热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传导是通过物体内部分子或电子的热运动传递热能,主要取决于物质的热导率和温度梯度。对流是通过流体(气体或液体)传热,主要由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流动速度和温度差异决定。辐射是通过电磁辐射传递热能,热能以光的形式通过空气或真空传播。

1.2传热特性

传热特性描述了传热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参数和性质。热导率是物质传导传热的特性,表示单位面积上单位长度内温度梯度导致的热通量。对流传热系数是描述通过对流传热的性质,表示单位面积上单位温度差导致的热通量。辐射传热特性包括黑体辐射率和表面发射率,它们描述了物体辐射传热的效果。研究热动过程中的传热机理与传热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控制传热过程,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设计更有效的热传递设备、改善材料的热性能等。

2热动过程中的传热机理与传热特性中面临的问题

2.1复杂性

由于热动过程涉及多重传热方式和耦合作用,准确地描述和建模这些复杂现象是一项挑战。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传热模型。模型的选择和参数确定往往面临困难,因为不同系统和条件下的传热机理可能存在差异,而且实验数据采集也可能受到限制。建立准确、可靠的传热模型和预测方法是一个重要问题。在研究传热机理和特性时,需要估计各种参数,如传热系数、传热阻抗等。这些参数往往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流动速度等。对于复杂系统或多相传热问题,参数的估计更为困难,同时也增加了误差和不确定性。如何准确地估计和确定传热参数是一个关键问题。由于热动过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仅依靠理论模型往往无法完全描述实际现象。进行实验验证和验证是必要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可能会受到问题复杂性和实际约束的限制。

2.2尺度效应

在热动过程中,从微观到宏观尺度,传热机制和特性可能会发生变化。在纳米尺度下,传热现象可能受到量子效应的影响,而在宏观尺度下,则可以使用连续介质力学方法来描述传热行为。如何进行有效的尺度转换并建立跨尺度的传热模型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不同尺度范围内的传热现象可能存在尺度相关性。在某些情况下,小尺度上的传热行为可能会影响大尺度上的传热特性,例如热波在界面处的散射以及界面温度梯度的影响。在实际研究中,由于尺度效应的存在,研究者通常会面临尺度限制和约束。在微观尺度下,使用原子模拟方法进行精确建模可能是非常耗时的。而在宏观尺度下,使用连续介质模型可能无法准确捕捉到微观的细节。

2.3材料界面传热

材料界面的接触阻抗是指在界面上由于不同材料性质的差异,导致传热阻抗增加的现象。这会导致传热过程中界面的热阻增大,从而降低传热效率。材料间的热传递主要通过传导传热和辐射传热进行。在材料界面传热中,界面处的传热机制可能会受到界面结构、表面性质、界面层的存在等因素的影响。理解界面传热机制对于优化传热性能和设计高效的界面传热材料至关重要。深入理解并准确描述界面传热机制是一个挑战。在传热过程中,材料界面上的热阻会影响热量的传递速率。界面热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界面接触阻抗和界面层的热阻。这两部分的存在会导致界面传热效果不佳,并且增加传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降低界面热阻并提高热量传递速率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3热动过程中的传热机理与传热特性优化提升策略

3.1多物理场耦合模拟

多物理场耦合模拟是一种综合考虑热动过程中的传热与其他物理场相互作用的方法。它通常涉及对流体力学、传热传质、结构力学、电磁场等多个物理场的耦合分析和模拟。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包括各个物理场的方程和边界条件。这些方程需要考虑不同物理场之间的耦合关系,如传热与流体流动之间的耦合、传热与结构力学之间的耦合等。确定物理场之间的耦合接口,即界面或区域,以确保传递边界条件和耦合参数的准确性。选择适合的数值方法和算法来求解耦合模型。这可能包括有限元方法、有限差分方法、基于格子的方法等。

3.2多尺度建模与仿真

在多尺度建模与仿真中,可以将热动过程从宏观尺度分解为微观原子/分子尺度或介观连续介质尺度的问题。这种分解使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传热机理,并能够解决热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对宏观尺度下的传热问题进行描述,包括系统的整体特性、边界条件和所需的输出参数等。根据宏观问题的描述,选择合适的子尺度,可以是原子/分子尺度或介观连续介质尺度,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在原子/分子尺度下,可以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考虑基本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传递机制。在介观连续介质尺度下,可以使用格子Boltzmann方法、蒙特卡罗方法等来建立模型。在不同尺度间建立耦合方法,确保信息和能量的传递。

3.3界面工程与表面改性

界面工程与表面改性是一种通过调控材料的表面和界面结构、物化性质等手段,以改善传热性能的方法。在热动过程中,材料的界面特性对传热行为具有重要影响,通过界面工程和表面改性可以有效提高传热效率、增强传热特性和控制传热瓶颈。通过在材料表面涂覆一层功能性薄膜或涂层,可以改变表面的光学特性、热导率、吸附性能等。在太阳能热集热器中采用选择性吸收涂层,可以提高光吸收和热辐射能力,实现更高效的热转换。通过在材料表面制造微纳米级的纹理结构,可以增加表面积、改变表面形态,增强传热表面的吸附能力和传热性能。在热交换设备中,通过表面纹理结构可以提高热交换器的流动强化效应,增加对流换热的传热系数。通过添加界面改性剂或界面活化剂,可以改变材料界面的粘附性、界面稳定性和传热阻抗。这样可以促进传热界面的接触和传热效果。在热界面材料中添加导热填料,可以提高材料之间的热接触,并减小传热界面的热阻。

结束语

通过对热动过程中的传热机理与传热特性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热能在物体或介质之间的传递过程,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应用这些知识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进工艺流程,以及优化系统设计。未来,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研究新的传热机理和传热特性,探索更高效、节能的传热方式,以应对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的挑战。传热研究的发展将为各行各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宋翔宇.直埋球墨铸铁热力管道热动态传热特性及保温优化[D].燕山大学,2021.

[2]刘津池,于淼,刘静等.消防服热力学体系的传热机理分析[J].服装学报,2021,6(01):14-22.

[3]胡旺盛.纳米流体在内置螺旋扭带管内流动与强化传热特性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20.

[4]宗雯文,唐静君.大学热动专业实验的创新研究[J].科技视界,2018,(21):119-120.

[5]张涛.非热动专业热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8,(23):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