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实施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1
/ 2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实施策略

李春凤

虎林市第五小学 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 158400

摘要:在现代小学教育理念下,提倡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而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文章就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实施,发挥出最大化的育才效用。

关键词:读写结合;小学语文;语文教学

引言:

语文教师要以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落实核心素养目标为主要目的,积极探寻读写结合的实践途径,将阅读和写作两个主要教学项目融为一体,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在写作的过程中获得综合发展,将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价值最大化。因此,教育工作者应结合课程标准的指导,加强实践研究,深入分析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1]

一、阅读之前先写随笔,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读写结合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需立足于语文教材本身,从课文内容出发选择使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采用先写后读的结合策略,在阅读之前布置一篇100字以内的随笔,写作完成后,随机选择学生分享写作成果,教师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然后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最后引入阅读的课文[2]

以小学语文《白鹅》教学为例,按照上述流程开展教学,正式阅读之前安排学生写一篇小随笔,描述自己在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小动物,如小狗、小猫、小鸡、小鸭等,师生共同进行习作点评,教师与学生交流分享自己所了解的小动物知识,如动物外在形象、喜好的食物、日常的活动等。在交流过程中,学生语言描述出的动物只是停留在表面,如动物是什么颜色的、叫声是什么样的、喜欢吃什么等,不能表现出动物的内在性格特征,语言描述单一、写作缺乏技巧等。教师掌握写作教学实际的学情后,导入《白鹅》课文,使学生带有写作目的与好奇心去阅读课文,一边阅读,一边揣摩课文的写作方法,并与自己的随笔进行对比,查找自己用词、写作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学生完成阅读后,教师根据前期获取的信息,针对学生写作中呈现出的问题,针对性讲解《白鹅》的写作手法,如对比、比喻、拟人、反语等,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说一说《白鹅》的语言特点,例如“课文中哪段文字可以表现出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并挑选出其中的重点词句”等,促使学生思考揣摩作者用词的准确、语言的风趣,以及作者对白鹅表达出的喜爱之情,对生命的关怀与热爱[3]

二、强化教材内容理解掌握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小学阶段的教材内容设计已经较为完善,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读写结合教学方式时,便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小学语文教材的优势,将教材作为课堂读写结合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在实现教材内容讲解及课堂内容拓展的同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及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注重对阅读答题技巧的讲解与练习,而要强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阅读内容,引导学生自行对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有效培养学生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应用读写结合教学方式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自行对文章进行阅读,对不理解的地方及优美语句分别标注,在学生完成阅读任务之后帮助学生解决不理解的问题,再让学生对所标注的优美语句进行仿写或扩写,再对这篇文章进行读后感总结,使学生在阅读中完成写作,在写作中深化阅读,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

比如:在对课文《慈母情深》进行教学时,教师便可先带领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阅读感受作者是怎样描写慈母情深的,让学生对课文中描写人物特征的语句进行勾画,引导学生思考勾画出来的语句有着怎样的特点,从而使得学生掌握不同场景描写人物的方法。之后教师便可趁热打铁将本节课的课后作业内容设计为结合人物描写特点,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充分运用,达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目的。

三、整合阅读和写作任务

为了落实“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为学生安排合适的阅读和写作活动,并尽力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做好写作的准备,在写作中反馈阅读的效果,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过程。一方面,教师需要考虑中高年级小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设计适当难度和层次的习作阅读任务,遵循由简到繁、由长到短、由易到难、由模仿到创新的设计原则,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关注中高年级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合作态度,规划有层次、有步骤、有延续性的阅读与写作活动,让学生自然地从阅读过渡到读后感写作,从类型阅读延伸到专题仿写,稳步提升学生的写作综合能力,并让学生掌握类型作文的写作方式和技巧,逐渐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惧怕心理。

四、加强课外阅读写作训练

教师应为学生组织一系列的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习惯,有效丰富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学习内容,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养成做阅读笔记的习惯,在读中写、在写中读,使读写结合能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得到有效落实。阅读是小学生获得知识的源泉,教师应为学生选取与所学内容相关联的课外阅读内容,有效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解决学生“提笔无话”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

比如:在对《少年闰土》进行学习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闰土的人物形象,教师可将课外阅读材料设置为鲁迅先生《故乡》这一小说的其他片段,让学生对教材内容与课外资料进行对比阅读,从而感受少年闰土机灵敏捷、聪明勇敢、见多识广的形象。教师也可为学生组织开展读书分享会,以鲁迅先生作为分享会的命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哪些鲁迅先生的至理名言,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共同发展

五、加强个性化的写作指导和反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指导和反馈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实现“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保障。为此,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个性化的写作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写作能力,指明下一阶段的学习方向,并稳步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为了实现有效的写作指导和反馈,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写作水平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建设性和激励性的指导和反馈。这包括指出学生作文的优点、缺点,并提供改进方法,同时给予肯定、鼓励和建议,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此外,教师还需要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进行写作指导和反馈。除了常用的文字点评和语言鼓励,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类型的交流活动来进行间接的指导和点评,使教学评价更加生动立体,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评比活动,要求学生就同一题目展开写作,并通过相互传看、投票等方式评选出最优秀的作文。这样做不仅可以促进同学之间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还能凸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读写结合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在课程标准不断落实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应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读写结合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婧,张超.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J].读写算,2021,(27):132-133.

[2]邴小慧.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50):23-24.

[3]高明.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1,(10):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