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在肛瘘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9
/ 2

磁共振成像在肛瘘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罗锦琳

南昌市人民医院CT室  江西南昌330009

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在肛瘘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肛周感染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前常规检查、MRI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及诊断效能。结果:与常规检查相比,MRI检查对肛周胀肿的检出率略低,但对肛瘘内口、主管、支管的检出率明显更高(P<0.05);与常规检查相比,MRI检查诊断效能更优,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在肛瘘诊断中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在发现肛瘘内口、主管、支管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肛瘘诊断;临床效果

肛瘘是一种常见的肛周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肛门腺体感染、脓肿形成,最终形成一条连接肛管和肛周皮肤的通道。肛瘘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之一,其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传统的临床检查方法,如直肠指诊和造影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肛瘘的初步诊断,但对于深部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限,常常难以准确判断病变的范围和性质。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高分辨率的影像技术逐渐应用于肛瘘的诊断中。磁共振成像通过对组织的水分含量、炎症反应等生物学特征的敏感性,能够提供更为清晰、全面的图像,为肛瘘的定位和分析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目前对于磁共振在肛瘘诊断中的临床效果仍存在一定争议,尤其是其在不同类型肛瘘中的表现和应用范围。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肛周感染患者48例,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范围18-62岁,平均年龄(39.81±6.01)岁。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前常规检查、MRI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纳入标准:(1)经过临床症状、直肠指诊及其他基础检查明确患有肛瘘的患者;(2)年龄在18至65岁之间;(3)在进行常规检查和磁共振成像前未接受任何形式的治疗。排除标准:(1)合并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2)合并严重心脏或呼吸系统疾病;(3)合并有明显代谢性或内分泌性疾病。

1.2方法

常规检查:常规检查包括直肠指诊、临床症状评估和影像学检查,通过观察症状、手指检查和X射线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估患者的肛瘘病情。

MRI检查:本研究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Amira1.5T磁共振设备进行检查。首先,患者在进行检查前会接受详细的术前准备说明,包括禁食等措施。在磁共振检查过程中,患者被要求以特定的体位进入磁共振设备,确保患者的身体位于磁场中心。为了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采用专门设计的盆底线圈,以确保对盆底和肛周区域进行更为精准的成像。在检查过程中,采用螺旋扫描技术,通过多平面、多序列的图像获取方式,全面展现了肛瘘的形态和解剖结构。磁共振成像对于肛周胀肿的检出率较低,但在检测肛瘘内口、主管、支管等深部结构上表现出色,这对于肛瘘的全面评估至关重要。最后,通过采用专业的图像处理和分析软件,对获得的磁共振图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进一步提高对肛瘘类型和范围的准确判断。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两种方法检查结果比较

表1两种方法检查结果比较

方法

肛周脓肿

肛瘘内口

肛瘘主管

肛瘘支管

合计

MRI检查

30(62.5)

8(16.67)

6(12.5)

6(12.5)

20(41.67)

肛周检查

42(87.5)

1(2.08)

3(6.25)

2(4.17)

6(12.5)

10.338

P

0.001

2.2两种方法检查诊断效能比较

与常规检查相比,MRI检查诊断效能更优,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两种方法检查诊断效能比较

方法

结果

阳性(术后病理检查)

阴性(术后病理检查)

合计(术后病理检查)

灵敏性/%

特异性/%

准确性/%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

MRI检查

阳性

18

1

19

阴性

10

19

29

合计

28

20

48

64.29(18/28)

95.00(19/20)

77.08(37/48)

94.74(18/19)

65.52(19/29)

常规检查

阳性

4

2

6

阴性

24

18

42

合计

28

20

48

14.29(4/28)

90.00(18/20)

45.83(22/48)

66.67(4/6)

42.86(18/42)

3讨论

此次研究中,磁共振成像在肛瘘诊断中的表现相对较好,特别是在检测肛瘘深部结构方面,如肛瘘内口、主管和支管。相较之下,常规检查在肛周脓肿的检出率较高,但在深部结构的显示上显著逊于磁共振成像。这可能是因为常规检查主要依赖于直观触诊和影像,对于深层解剖结构的显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MRI通过其高分辨率和多平面成像的特点,更全面、准确地呈现了肛瘘的解剖结构,尤其对于隐匿性病变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与常规检查相比,MRI检查诊断效能更优,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这意味着磁共振成像在阳性结果的情况下,更能准确地指导临床医生进行相应的治疗决策,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

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注意。首先,样本量相对较小,可能影响结果的稳定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其次,由于研究设计的局限性,未对不同类型肛瘘进行详细分层分析,而不同类型肛瘘可能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表现产生不同的影响。MRI作为一种无创、全面且高效的检查手段,对于肛瘘的早期诊断具有显著的优势,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有力的信息。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以实现更个体化、精准的治疗策略。

综上所述,MRI在肛瘘诊断中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在发现肛瘘内口、主管、支管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提高肛瘘的早期诊断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廖蕾.3.0T磁共振成像在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3,7(13):105-107.

[2]彭双初.3.0T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肛瘘患者术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J].养生大世界,2023(10):149-150.

[3]谢人永,朱智宇,李永刚,等.磁共振成像肛瘘诊断征像分析对临床手术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22,43(9):2490-2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