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融入黄河文化教育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7
/ 2

技工院校融入黄河文化教育实践研究

段云龙

山东滨州市技师学院  256500

摘要:黄河文化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根脉所在,成为中华儿女共同拥有的精神家园。黄河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精神标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内容。技工院校作为我国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的重要基地,在弘扬黄河文化方面肩负着特殊责任和使命。基于此,本文重点对技工院校融入黄河文化教育实践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技工院校;黄河文化;教育实践;融合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大对黄河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为进一步弘扬黄河文化、传播黄河精神、传承中华文明、凝聚民族力量、培养时代新人,技工院校应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将黄河文化融入技工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培育学生的黄河文化素养

(一)利用学校校史,打造黄河文化特色校园

目前,各技工院校都把校史文化作为提升办学实力的重要载体,以校史为载体,打造学校特色,传承学校精神。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黄河流域发展过程中,孕育了独特而深厚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源头和摇篮。黄河文化的特色就是黄河文明的特点。在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注重挖掘、整理和利用学校校史资源,建设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从办学历史、办学理念、校训校歌到学校发展愿景,都要注入黄河文化元素。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要充分利用校园建筑、雕塑等载体进行体现和传播,将黄河文化元素融入校园建设中。这样既可以把黄河文化精神融入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之中,又可以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增添一份厚重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气息。

(二)整合师资力量,打造优秀黄河文化教学团队

将黄河文化精神融入“思政课程”教学中,首先要组建一支政治素质高、师德师风好、理论功底深、实践能力强的教学团队。在教学团队中要注重对教师进行黄河文化的系统培训,提升教师对黄河文化精神的认知水平和研究能力,以及运用黄河文化精神开展课程教学的能力。其次要注重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让新老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为了确保课程教学质量,在组建教学团队时,要注重对年轻教师的选拔,注重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一方面可以通过选派优秀年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培训等方式,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另一方面可以鼓励新教师多向老教师学习,借鉴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将其融入教学工作中去。在“思政课程”教学中融入黄河文化精神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形成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具体方法。

(三)优化课程设置,打造特色黄河文化课程

课程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载体,也是培育学生黄河文化素养的主渠道。在技工院校的教学中,应根据黄河文化的不同内涵和特点,对现有课程进行优化整合,打造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课程。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对相关课程和内容的整合力度,不断优化、拓展和丰富现有的教学内容,使其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二是要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与形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黄河文化博物馆、观看黄河文化题材电影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黄河文化所蕴含的丰富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用黄河文化精神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提升。

二、大力拓展第二课堂,丰富学生对黄河文化的体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弘扬黄河文化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在技工院校开展黄河文化教育活动,既要讲好黄河故事,又要注重讲好中国故事。一是创新载体,探索多种形式的黄河文化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让学生了解黄河历史,传承黄河文化;利用网络平台“讲好中国故事”系列活动,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学生参观各地博物馆、展览馆等场所;依托当地特色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开展“黄河之旅”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红色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聆听红色故事等等。二是深度挖掘,打造精品课程和特色课程。鼓励教师编写有关黄河文化的校本教材,让学生了解黄河文化的内涵;鼓励教师利用专业特长积极开发与黄河文化相关的课程教学资源;鼓励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研学旅行活动;引导学生对本土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对本土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三是丰富内容,构建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教育,开展以“知行合一”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体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注重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技能训练与职业素养培养相结合。四是注重引导,建设“黄河文化”特色校园。弘扬黄河文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大力开展黄河文化教育活动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感恩教育。通过各种活动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处时代及所生活的环境进行全面认识,了解祖国大好河山和中华文明历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校外实践基地作用,培养学生的黄河文化传承意识

黄河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技工院校应充分发挥校外实践基地作用,让学生深入了解黄河文化,并在实践中感悟黄河文化的魅力。一是依托黄河文化资源,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探索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技工院校可以与黄河流域重点地区的企业开展联合办学,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可以与黄河流域相关产业开展合作办学,共建校企合作专业。二是开展“三下乡”“返家乡”等活动,到黄河流域参观考察,了解当地文化历史、风土人情和历史名人。三是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深入企业、深入乡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在企业进行实训实习、在乡村进行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切身体会黄河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所在,更好地理解黄河文化的深刻内涵。四是组织学生开展黄河文化研讨交流活动。组织学生就弘扬黄河文化开展大讨论,撰写论文、撰写研究报告等,交流心得体会。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我为祖国点赞”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弘扬黄河文化氛围,增强学生对黄河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技工院校融入黄河文化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通过培养学生对黄河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郑志飞.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养与校园文化融合的探索[J].教育时空,2021(5)

[2]侯雪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思考[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20(10)

[3]刘友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外企业家,20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