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治疗后,在家如何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6
/ 1

心肌梗塞治疗后,在家如何护理? 

林莉

德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德阳  618000

随着老年化,国内老龄人口增加,一些老年疾病的患病概率也随着上升,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大,老年人身体素质逐步减弱,尤其是心血管功能,其中心肌梗塞为患病频率相对较高的疾病之一。其也是威胁程度相对较大的疾病之一,一旦发作,需要及时到院采取对症治疗方案,且经过医院治疗外,还需要在家里采取专业性相对较强的护理措施,以有效加快患者康复速度,也可有效减少风险因素。但很多患者或家属缺乏专业知识,并不了解居家护理方法,无法得到良好的护理干预,或可加重病情。为此,本文采取通俗语句总结如下。

1)了解发病征兆和疾病知识

心肌梗塞患者的复发概率相对较高,或心血管疾病患者患心肌梗塞的概率相对较高,一旦发病,病情快速恶化,可存在较大的风险因素。家属或患者自身需要了解先兆症状和常见不适症状。一般情况下,当出现胸部疼痛感相对较强、发热、头部疼痛、牙齿突然疼痛、心律失常、突发性昏迷等症状,则可出现心肌梗塞,应做好预防措施,保持警惕心。

心肌梗塞一般被人们称为“心梗”,冬季患病率更高一些,且多在后半夜。其常见不适表现为相对强烈的胸部疼痛感,也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或发热、呼吸不畅、心衰、休克等症状,且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延缓疾病进展,可逐步发展为心脏破裂等并发症。其诱因相对较多,如长期劳累过度、过度暴饮暴食、情绪起伏相对较大、天气寒冷、“三高”疾病、心脏病遗传史等。

2)遵从医嘱

诱发疾病的因素相对较多,如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疾病有较高概率诱发心梗。心梗对身体损伤程度相对较大,可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为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需要采取相对积极的态度参与到临床治疗中来,认真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努力遵从医嘱。存在原发疾病患者,还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坚持服用降血脂药物等,按时用药,按时监测血压,保持相对平和的情绪状态,以维护好自身血管,减少发作次数,改善预后。

3)饮食护理

饮食与心梗相关性相对较高,且心梗患者的饮食限制相对较多。日常应当结合自身营养需求和饮食偏好,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保持清淡的饮食习惯,控制盐分、糖分摄入,多饮水,多吃膳食纤维,补充合理的蛋白质,并按时摄入人体所需的各类维生素。

为保护心脏,每日应养成多餐少食的饮食习惯,不要突然大量摄入食物,也不要过度挑食,应保持相对均衡的饮食结构。且应当控制每餐摄入量,保持7-8分饱,不要过饱,以免增加心脏负荷。

要戒除不良饮食习惯,不要抽烟、喝酒,也不要多吃动物肝脏等胆固醇含量相对较高的食物,每日应当控制热量摄入。

可每日早晨起床后,饮用300-400ml的温开水,可有效稀释血液,也可保护心脏,减少各类并发症发生率。

4)保持平和的情绪状态

患病后身体不适感相对强烈,且容易因为小事出现较大的情绪反应,也易被激怒。也有的患者患病后也容易过度担心病情,但情绪波动较大可损伤患者心脏,也对病情有较大的不利影响。心梗患者出院后,应当控制自身情绪,不要过于焦虑、恐惧或过于开心,尽可能减少情绪波动。

家属应当多关心患者,多支持患者。也可通过维持良好的家庭氛围,以减少患者情绪波动。日常护理时,也要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多与患者沟通,多了解患者想法,多开导患者,多与其沟通。当情绪相对较重,可通过积极心理暗示、转移注意力(如参与下象棋、散步等娱乐活动)。让患者多呼吸外界新鲜空气,多观看美好的动植物,以排解心理压力。

5)保持合适的运动量

心梗患者病情快速发展时,应留院治疗,卧床静养,保持合适、规律的作息,得到充足睡眠,尽量减少活动,但长期卧床可提高血栓、压疮风险,家属或护理人员应按时按摩四肢,按时翻身。如果患者病情逐步稳定后,应当在医务指导下,采取散步、体操等有氧运动。

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警惕心,不要做大体力劳动,也不要搬运过重物品。如果搬相对较重的物品时,屏住呼吸,也需要耗费较大的肌力,可耗费大量氧气,可能导致心梗复发,因此日常生活中应当留意。保持合适的运动量,要循序渐进,不要剧烈运动,如不要过度锻炼,也不要参加长跑等运动,否则可损伤心脏。

6)预防便秘

如果卧床时间相对较长,患者胃肠蠕动速度相对较慢,其出现便秘的概率相对较高。如果病情需要床上排便,则应当遵从医嘱,为改善便秘情况,可多饮水,多进食膳食纤维含量。如果饮食无法改善便秘情况,则可在医嘱下,在排便前含服硝酸甘油或使用开塞露,并让患者不要过度用力,不要加重心脏负荷。

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保暖,注意洗澡温度,控制洗澡时间,按时复查。

总而言之,心梗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相对较多,风险因素相对较多,应当采取合适的在家护理措施,以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