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产前胎心监护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6
/ 2

心理护理在产前胎心监护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卢艳华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 加格达奇区 165000

【摘要】目的 研究产前胎心监护中应用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产前胎心监护的孕妇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时采取的方法是随机抽样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采取的护理方法分别是心理护理、常规护理,于护理前后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并将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进行对照分析,同时评估比较两组孕妇的依从情况。结果 护理后2组的焦虑评分均小于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经评估依从性,观察组的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心理护理运用在孕妇的产前胎心监护中不仅有利于减轻孕妇的焦虑情绪,同时又可以提高孕妇的依从性与配合度,在临床上有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产前胎心监护;心理护理;焦虑;依从性

胎心是反应胎儿宫内活动以及身体情况的一项重要性指标,在产前通过实施胎心监护能够实时了解胎儿的生理活动和变化,及时发现胎儿的指标异常情况,并为临床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将孕产妇、胎儿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降至最低。但多数产妇在进行胎心监护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缺乏正确的配合行为和依从性,直接影响胎心监护的合格率,反而加重产妇的不良情绪,形成恶性循环[1-2]。心理护理是近年来护理工作中发展总结出的一种护理措施,充分体现出了护理工作的人性化特征,旨在通过系列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树立良好心态,使其积极的配合。选择160例进行产前胎心监护的孕妇,进一步探讨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行产前胎心监护的孕妇160例,采取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中各80例。观察组中,年龄22-36(28.96±2.51)岁,孕周34-38(36.52±0.27)周。对照组中,年龄22-37(28.98±2.62)岁,孕周35-38(36.58±0.30)周。统计分析2组的一般资料,P>0.05,有可比性,医院伦理部门批准通过。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施胎心监护的过程中指导孕妇如何配合,回答孕妇提出的问题。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主动向孕妇介绍胎心监护室的环境,向其说明胎心监护仪的安全性、使用方法和性能,以及做胎心监护的重要性,让孕妇的心理有安全感,情绪有满足感,提高其在胎心监护过程中的依从性。综合评估产妇的实际情况,询问孕妇是否有特殊情况,如果在胎心监测的过程中发现胎儿活动量过大导致其心率加快,指导孕妇如何安抚胎儿的情绪,并且叮嘱孕妇不要过于担忧。重点向产妇介绍其自身情绪波动与胎心率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孕妇多收听一些优美的音乐,保持健康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保持情绪的稳定,鼓励孕妇在孕期出现任何负面情绪要及时与家人或朋友沟通,及时倾诉,避免负面情绪长时间堆积。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评价的指标包括两项,其一是护理前后孕妇的焦虑情绪变化情况,使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此项指标予以评估,评估所得分数若在50分以下,代表孕妇并不存在焦虑情绪,或其焦虑情绪已经完全消失;得分在50到59分区间内,说明孕妇已经呈现出轻度焦虑;得分在60至69分区间内,说明孕妇的焦虑程度为中度;若得分已经超过70分,说明孕妇出现了重度焦虑。以得分高度,判断孕妇焦虑的具体严重程度。其二是孕妇在接受胎心监护过程中的依从情况,根据孕妇的表现和配合度对此项指标进行评估,依从性包括有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三个等级,计算依从率时纳入部分依从和完全依从的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7.0作为统计学数据分析软件,计数型指标和计量型指标分别表示为例数/百分率、均数±标准差,检验分别用卡方和t。以统计值P的最终获取值作为判定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当P值<0.05,提示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焦虑

护理前2组孕妇均伴有焦虑情绪,并且焦虑评分相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较护理前相比孕妇的焦虑评分均下降,观察组护理后的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对比焦虑评分(±s,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t

P

观察组(n=80)

57.81±3.26

41.15±3.30

27.819

<0.001

对照组(n=80)

57.45±3.20

48.79±3.61

13.905

<0.001

t

0.610

12.099

/

P

0.543

<0.001

/

2.2依从性

通过评估对照依从性,观察组80例孕妇中有2例不依从,未完成胎心监护,有28例孕妇部分依从,有50例孕妇完全依从,依从率是97.50%。对照组80例孕妇中有9例不依从,部分依从有35例,完全依从的孕妇有36例,依从率是88.75%。经统计学分析,χ2=4.783,P=0.028,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经实施胎心监护可以了解胎儿的生理指征变化情况,是了解胎儿在宫内发育情况的重要方法。但大多数妊娠女性在孕晚期会呈现出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胎心监护的结果会出现异常,进而影响客观判断结果

[3]。若要让孕妇顺利的配合完成产前胎心监护,积极的护理是必不可少的。此次研究显示,接受心理护理的孕妇其依从性更高,而且焦虑情绪明显缓解,体现了心理护理的应用优势。分析原因:心理护理的运用主要是用以缓解孕妇在胎心监护过程中的不良情绪,帮助其掌握胎心监护的相关知识,避免孕妇的行为影响胎心监护结果的准确性,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护理措施[4-5]

综上,将心理护理运用在产前胎心监护中是具备临床推广价值的。

参考文献

[1]金丽,刘亚茹.产前胎心监护对新生儿预后及窒息率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8):98-99.

[2]吴丽琴.浅析心理护理在孕妇产前胎心监护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30):4374-4375.

[3]袁桂花.心理护理在孕妇产前胎心监护中的运用探讨[J].甘肃科技,2022,38(17):93-95.

[4]程琳.心理护理在产前胎心监护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29):228-230.

[5]王玉春.心理护理在产前胎心监护中的应用价值[J].妇幼护理,2022,2(6):1321-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