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的分析

/ 2

1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的分析

廖鹏辉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广东  广州  510700

据统计,约有高达80%的心脏骤停发生在居家和室外,因此实施心肺复苏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欠佳,导致抢救质量不高。医学经验探究后发现,实施心肺复苏的窗口期是4-6min,每延迟1min,患者的生存率下降8%[1]。实施心肺复苏可实现心脏对全身组织器官的有限灌注,减少缺氧、缺血而造成的神经损伤和机体残疾。而良好的心肺复苏效果取决于抢救及时的同时离不开高效准确的护理。集束化护理是现代化护理新概念,通过一切被证实有效的护理方案来处理心肺复苏中的护理难点,达到巩固治疗效果,减少预后障碍的护理目的[2]。本研究重点分析了1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的效果,现进行如下报告:

【临床资料】

患者陈某,男性,50岁,2022年7月14日清晨约7:55分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进行性加重,尖叫一声后昏迷,伴有小便失禁,不伴有抽搐和呕吐现象,家人立即呼叫“120”求助抢救。院前急救车达到患者所在地时,患者已经心跳停止,2022年8点22分进行心肺复苏,采用球囊进行辅助通气,8:24开放静脉通道予以肾上腺素每3分钟1mg注射,并立即转送回院,到院后立即送入抢救室,血液、心率等均无法测出,双侧瞳孔散大固定,直径约5mm,对光反射消失。持续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每3分钟1次静脉注射肾上腺素、静滴碳酸氢钠、实施补液、纠正酸碱平衡。8:42患者心电异常,提示室颤,立即予电除颤,前后除颤7次。9:25患者恢复自主心律,继续实施补液治疗升压治疗,而后送入ICU继续救治。

【护理问题】

【护理目标】

  1. 恢复自主循环;
  2. 保持呼吸道畅通;
  3. 降低颅内压;
  4. 病情监护;

【护理措施】

  1. 恢复自主循环:接120指令后,立即联系现场,判断病情,立即启动院前心跳骤停流程应急预案,有现场人员可电话指导心肺复苏操作,提高复苏成功率,直至急救团队达到现场后,由急救人员接替并且进行高级生命支持手段,快速精准心律、气道、循环、用药、呼末二氧化碳的检测,确保急救团队高效进行,现场启用心肺复苏机代替人工按压,提高复苏质量,同时开放静脉通道,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和静滴碳酸氢钠,同时观察记录患者的呼末二氧化碳指标,密切观察除颤心电监护仪上各种心律失常的表现,转运过程中持续使用复苏机。

2.降低颅内压:心脏骤停的患者颅内压升高、脑代谢活动增快,如不干预,患者会出现血压持续性增高且呼吸、心率减缓的情况,将加速死亡进程。除了应用脱水和消肿的药物外,到达院内前提前告知院内准备复苏床,降温机,还应当给患者佩戴冰帽、冰枕以及冰毯实现物理降温。每3min测定一次患者的体温,保持在33-34℃。

3.保持呼吸道畅通:现场配合医生进行呼吸球囊辅助性通气后快速进行气管插管,查看患者气道堵塞的情况,建立高级气道,吸痰前先对患者进行2mim的纯氧吸入,且在吸痰时随时观察患者口唇、指甲的紫绀情况。

4.病情监护以及转运: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护,需要有提前预防意识,防止心律失常和室颤,以便及时除颤。转运过程,监护仪、呼吸机、复苏机的运行安全,避免掉落。院内床边快速检验检测,早期药物干预。

5.急救信息的有效衔接:院前急救病人病情及时传回院内,有效准备,急救措施放至院前,专科急救前移到抢救室。

【护理评价】

患者在接受急诊院前院内集束化护理干预后,生命体征稳定,呼吸血压、心率平稳,置入vv-ECMO后转入心外ICU继续治疗。

【总结】

心肺复苏是指当患者心脏骤停以及呼吸暂停的时候,应用现代化医学技术和胸外按压技术对患者实施抢救,达到恢复自主循环,组织灌注量正常的抢救目的。集束化护理相较常规护理,强调基于循证基础上进行对症护理,倡导对某一类或者某一种护理风险因子进行干预,集束化护理的每一项护理措施都经过了护理证实可明显的改善护理结局[3]。对而针对心脏骤停患者,集束化的护理方向主要为病情监护和降低颅内压以及呼吸道护理,因为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后有心律失常、再次昏迷的可能,因此要做好病情监护护理,尽早的识别危险因子,针对危险因子进行排查和及时的抢救。而颅内压的护理则是降低患者预后远期障碍,如记忆力减弱、反应迟钝、情绪暴躁等神经受损症状。而呼吸道护理同样是属于集束化护理内容,旨在降低拥堵的痰液阻塞呼吸道的可能,实现呼吸道畅通和不受阻的医学护理目的。因此,根据以上内容可以得出结论,集束化护理的目的是通过有循证实践基础的护理措施来尽可能的优化护理服务,改善护理结局[4]。所以,在本文的这1例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后,患者抢救顺利,抢救结果良好。

参考文献

[1]陈丽虹. 急诊重症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的效果观察[J]. 黑龙江医药,2023,36(4):956-959.

[2]温燕霞. 集束化护理在急诊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0):114.

[3]孙晶晶. 集束化护理在急诊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J]. 智富时代,2019(4):0390.

[4]蒲凤萍,冯雪莲,金玫,等. 集束化护理在心肺复苏术后患者中的实践研究[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9(A02):1790-1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