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中心城区星级酒店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4
/ 2

太原市中心城区星级酒店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杨 淇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 沈阳  110168

摘要:本文以太原市中心城区星级酒店POI数据为基本数据样点,运用Arcgis软件,通过平均最近邻分析、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太原市星级酒店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论有:(1)从整体酒店分布格局来看,太原市各区酒店数量差异较大;酒店呈集群分布,形成集聚效应;整体分布呈现中心集中连片,周围点状分布的格局;(2)从不同等级的酒店类型比较来看,首先,各星级酒店数量差异较大:其次,各星级酒店空间分布形态有所差异:最后,各星级酒店等级由上至下呈现中心-外围分布。(3)影响太原市中心城区星级酒店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历史文化因素、交通条件因素以及商业中心的影响等。

关键词:POI,核密度,空间分布格局,酒店

0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出行的频率越来越高,酒店业逐渐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产业。进行酒店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对城市酒店的合理布局以及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对酒店空间分布的研究大致有三个层面:国家层面、省域层面、市域层面。国家层面,花立明通过ArcGIS,采用区位熵等方法,对我国不同等级星级酒店在全国范围内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3];省域层面,刘辰等从点和面两个层面对江苏省各星级酒店的空间布局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5];市域层面,刘俊等采用核密度分析法等分析了成都市酒店时空格局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1]

本文以太原市为研究对象,通过高德数据API,获得酒店POI数据,运用Arcgis软件,通过对太原市中心城区酒店服务业空间结构及特征的研究,运用平均最近邻分析、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太原市酒店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力图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1研究区概况、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太原市,是山西省省会,是山西省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截止2020年,太原市常住人口为530.41万人。

太原市下辖6个区,3个县,1个县级市。本文研究区域为太原市中心城区(包括6个区:迎泽区、万柏林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小店区、晋源区)。

1.2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次研究所使用的数据包括两类:(1)POI数据:通过高德地图API获取研究区内酒店的POI数据。包括五星级酒店、四星级酒店、三星级酒店、二星级酒店及以下四类,共1866个。其中,五星级酒店52个,四星级酒店71个,三星级酒店76个,二星及以下酒店1667个,运用Arcgis软件形成太原市中心城区酒店空间数据库,有效字段包括酒店名称、酒店类型、酒店位置等。(2)边界及行政区划数据:通过规划云网站下载太原市中心城区行政区划矢量数据以及道路矢量数据。

1.3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通过最近邻指数与核密度估计法来研究空间点群的分布特征。最邻近点指数是反映空间点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相邻程度的地理特征,主要判断要素在空间上分布类型,其空间分布类型主要有均匀、随机和集聚3种。核密度估计法是一种空间聚集区域密度分析测量方法,揭示地理事件在地理空间位置的发生概率。

2研究结果

2.1整体酒店分布格局特征

总体来看,太原市中心城区星级酒店空间分布主要体现出以下特征:

首先,各个中心城区酒店数量差异较大,多集中于小店区。小店区各级酒店数量为994个,占中心城区全部酒店数量的53.27%,尖草坪区和晋源区酒店较少,分别为74个、88个,分别占全部酒店数量的3.97%与4.72%。

其次,酒店在城市区域集群分布,形成集聚效应。整体分布呈现中心集中连片,周围点状分布的格局。中心基本呈现集中连片式分布,其中,核密度最高的区域是五一广场以西的区域,这里是太原的购物中心、商务中心,也是太原站所在位置。周边的部分点状分布分别以学校、太原南站为核心向外发散,形成若干个小的高密度空间。

2.2各星级酒店空间分布特征

通过平均最近邻分析,发现太原市酒店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集聚特征。

通过核密度分析,分别得到二星级及以下、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酒店核密度分析图,通过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首先,各星级酒店数量差异较大。太原市中心城区五星级酒店有52家,四星级酒店有71家,三星级有76家,差异比较小,但是二星级及以下酒店共有1667家,由此可见,太原市城区酒店空间分布主要以二星级及以下酒店为主,三、四、五星级的酒店分布较少。

其次,各星级酒店空间分布形态有所差异。五星级酒店呈点状分布,二星及以下酒店呈整体连片、周边点状分布。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覆盖范围较小,集中在中心商务区,二星及以下酒店分布范围较为广泛。

最后,各星级酒店等级由上至下呈现中心-外围分布。等级越高的酒店越处于中心商业区。太原市星级酒店主要集中在柳巷商业区和长风街商业区,且以三星级以上酒店为主。

2.3影响酒店分布的主要因素

2.3.1历史因素

太原市酒店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与其城市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的必然性。太原站为核心的区域不仅是各类酒店分布的高密度区,三星级以上酒店也大多在此集聚,如并州饭店,迎泽宾馆等。而小店区作为酒店数量最多的区域,是太原市与晋中市联合开发的前沿地区,因此公共服务设施等也在不断完善,带动了该区域酒店行业的发展。

2.3.2交通条件因素

对于酒店行业而言,交通是联系客人和酒店的主要纽带,酒店的选址受交通要素的影响。从太原市酒店业的分布来看,大型的交通站点,如太原站、太原南站,都是酒店分布核密度较高的位置。另外,道路的通达性也是酒店选址的重要因素。

2.3.3商业中心的影响

以五一广场为核心的高密度区,已经形成了太原市的商业中心,铜锣湾购物中心、汇都购物中心都位于此处,商业发展带动的周边服务设施的完善,为酒店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3结论和讨论

从整体酒店分布格局来看,太原市各区酒店数量差异较大,多集中于小店区。酒店在城市区域集群分布,形成集聚效应。整体分布呈现中心集中连片,周围点状分布的格局。

从不同等级的酒店类型比较来看,首先,各星级酒店数量差异较大,等级越高,数量越少,主要以二星级及以下酒店为主:其次,各星级酒店空间分布形态有所差异,由高等级酒店到低等级酒店,各等级酒店的分布呈现由点状分散到集中连片、局部点状的趋势,且覆盖范围越来越大:最后,各星级酒店等级由上至下呈现中心-外围分布,等级越高的酒店,越分布在城市中心位置,而等级较低的酒店则更多的向外围扩展。

综合分析太原市酒店的分布状况,发现影响酒店分布因素主要有历史文化因素、交通条件因素以及商业中心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俊,彭聪,于书逸等.成都市酒店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41(06):55-61.

[2]卢扬丽,吴庆双,王芳.粤港澳大湾区星级酒店空间分布特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2(4):375-380,399

[3]花立明.中国星级酒店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7,37(02):21-25.

[4]刘宏盈,张娟.广西高星级酒店空间分布与优化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7(02):51-56.

[5]刘辰,谭石柳,姜海宁.江苏省星级酒店空间布局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7(03):352-360.

[6]刘国果.广州星级酒店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11,32(01):102-113.

作者简介:杨淇(1997—),女,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21级硕士研究生,城市规划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