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3
/ 2

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策略分析

沈超

身份证号码:330523199507183213

摘要: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策略分析,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共享,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制定有效的保护策略和治理措施,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对新形势下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1]。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  X32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变得更加紧迫和重要。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需关注水环境影响因素以及采取怎样的措施可以保护水生态环境资源,从源头探寻引起水环境质量变化的成因,探究影响水环境质量变化的关键因素,明确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水环境质量的,对区域水生态环境的防治保护和综合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

1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发展对环境保护管理的意义

1.1推动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化发展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对环境保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之一是推动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传统上,经济发展常常忽视环境保护,导致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给社会和经济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然而,随着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已经能够更准确地了解环境状况,评估环境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可以提供全面的环境数据,包括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土壤污染等方面的信息。这些数据为政府决策者和企业经营者提供了准确的环境基础数据,使他们能够在制定发展计划和政策时考虑环境因素。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可以实现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化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排污许可制度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还对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排污许可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排污许可制度是一种基于环境容量和污染源特性的管理模式,通过对企业的排污行为进行监测和许可,可以有效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质量。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提供了实时、连续的污染物排放监测和数据分析能力,可以帮助监管部门更好地监测和评估企业的排放行为。基于监测数据,相关部门可以制定合理的排放标准和控制措施,对违规排放进行处罚,促使企业采取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通过健全排污许可制度,可以促进企业实施环境管理和技术创新,达到降低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目标。

1.3打击各种生态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行为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对打击各种生态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行为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需要加强监管和打击。现代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能够实时、准确地监测和评估环境污染情况,识别污染源和违法行为。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为执法部门提供证据,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此外,通过技术手段的支持,可以提高执法效率,加大对违法行为的监管力度,从而减少生态环境污染和犯罪行为。

2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策略

2.1水污染治理

水污染治理的方法主要包括生物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和物理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来降解和转化废水中有害物质和污染物的方法。通过搭建生物滤池、活性污泥法等生物处理设施,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使废水达到排放标准。化学处理技术是利用化学物质对废水进行处理的方法。例如,采用混凝剂可以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凝聚成较大的颗粒,便于后续的沉淀和过滤。同时,通过氧化剂可以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降低其污染程度。此外,利用吸附剂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吸附固定,达到去除重金属污染的目的。物理处理技术也是一种常用的水污染治理方法。例如,利用沉淀池和过滤器将废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去除,使废水澄清。通过膜分离技术,将废水中的溶解性物质和微生物截留,提高水质。除了上述技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也是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合理的农业水资源管理,包括合理利用灌溉水、减少农田排水等措施,缩减农业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此外,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采用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方式,降低农业对水环境的污染。

2.2大气污染治理

首先,采用先进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来减少工业排放物对大气的污染。其中,烟气脱硫技术可以去除燃煤和燃油等燃料中的二氧化硫,降低硫酸雾的形成;脱硝技术能够降低燃煤和燃油中的氮氧化物排放,减少酸雨的发生;除尘技术可以有效去除燃煤和燃油中的颗粒物,缩减细颗粒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其次,推广清洁能源是减少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发展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降低燃煤和燃油的使用,从而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太阳能和风能是无污染的能源,利用它们发电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生物能源则可通过废弃物和农作物等可再生资源进行发电,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此外,加强大气污染监测和管理也是重要的措施。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同时,加强对工业企业和车辆等污染源的管理,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加大执法力度,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2.3合理划分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区域

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基于污染类型和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要选择一种科学的治理方式。例如,我国电力企业发展中,要重点依靠火力发电,整个过程需要燃烧大量的煤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除此之外,工业聚集区域也属于污染生态环境的重灾区。应用环境监测技术,可以及时采集环境数据指标,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自动整合和梳理,依据数据的多元化来确定生态环境的污染类型和污染范围。如果空气受到严重污染,可通过栽种在大量的植物,如梧桐树或夹竹桃等,利用树木呼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的原理,来使空气得到净化;如果水污染比较严重,则要重点检测污染区域水源,找出污染源,应用高科技过滤处理技术,将水源得到净化。

2.4健全和完善生态环境监测预警系统

健全和完善生态环境监测预警系统是助力环境保护管理的重要策略之一。生态环境监测预警系统能够通过监测环境参数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环境异常和潜在风险,并提前预警,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调控。生态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应建立在全面、准确的监测数据基础上。通过部署各类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获取环境数据,并利用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一旦监测数据超过设定的阈值或出现异常趋势,预警系统会发出警报,通知相关部门和决策者,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环境风险和损害。此外,健全的生态环境监测预警系统还需要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各级政府、环境监管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应共享监测数据和预警信息,形成协同合作,提高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的质量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尚处在起步期,始终寻找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流域水环境的因素众多,且不同的流域特征,其影响因素不同,组成错综复杂,水体受到的污染状况亦不同。水资源通过水循环方式参与到水环境的补给中实现动态平衡,任何一个环节遭受污染都会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才能有效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提高我国环境监测的整体管理水平,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荣.环境监测对环保工作的影响[J].黑龙江环境通报,2020,33(02):50-51.

[2]张凯.环境监测工作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分析[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0,1(24):40-42.

[3]崔丽.生态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及措施[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0,1(24):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