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的有效途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2
/ 2

实现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的有效途径探究

银聪

睢宁县水务局魏集水利站 江苏 睢宁 22100

摘要:农村河道是农村地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田灌溉、生态环境保护、防洪排涝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和科学规划,农村河道管理中常常存在问题。因此,探究实现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的有效途径,对于保护水资源、改善农村水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以下对实现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河道;长效管理;有效途径;探究

引言

农村河道管理是农村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工作中却面临着诸多难题。使得之前的治理措施往往难以长期有效。因此,研究和探究实现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农村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水平,改善农田灌溉条件,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的重要性

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在维护农村生产生活秩序、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农村河道长效管理有利于保障农村生产生活安全。农村河道是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承担着农田灌溉、排涝、人畜饮水等功能。加强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可以提高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保障农民生产生活安全,避免因洪水灾害等自然灾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农村河道长效管理有利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农村河道与周边环境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加强河道长效管理,可以有效维护河道的生态平衡,保障水体质量,同时可以促进周边环境的改善,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农村河道长效管理有利于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包括了对河道的治理、保护和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通过加强河道长效管理,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具有保障生产生活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

2当前农村河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河道淤积

在农村河道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是河道淤积。由于缺乏有效的河道清淤措施和监管机制,河道容易因为泥沙聚积而淤塞。这会导致河道断流、排涝不畅以及水质恶化等问题。淤塞的河道会减小河道的横截面积,从而使水流通道变窄,限制了水量的通过。这将导致农田灌溉水量不足,妨碍正常的农业生产和农田灌溉需求。河道淤积会加剧洪水风险。河道的淤积会使得河道的排涝能力下降,无法有效排出雨水和洪水,造成洪水泛滥的风险增加。

2.2水质污染

农村污水、农药、化肥、养殖废水等的排放不规范和处理不当,导致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水质污染严重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会通过径流进入河道,对水中生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毒害作用,破坏了河道生态平衡。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死亡,水生植物数量减少,繁殖能力受损,从而对水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水质污染对农田灌溉造成不利影响。水质污染会使河水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升高,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2.3水量不足

由于气候变化、水资源过度开发和管理不善等因素,农村河道往往无法满足农田灌溉、家庭用水和生态需求等多方面的需要。水量不足会导致农田灌溉问题。农业是重要的水资源利用部门,农田需要充足的水量来满足农作物的灌溉需求。然而,当河道水量不足时,农田的灌溉水源受到限制,影响着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水量不足会引发生态环境退化。河道中的生态环境直接受到水量供应的影响。水量不足会导致湿地干涸、水生植物减少、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进而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持。

3实现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的有效途径

3.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监管力度

实现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监管力度。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农村河道管理的职责和权限,规范管理行为。制定有关河道保护、水资源利用和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村河道管理的法律保障。还应加强对农村河道管理的监管力度。相关部门要加强巡查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行为;加强执法力量建设,提高执法效能;加强对农村河道管理的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河道状况,指导管理工作。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监管力度,能够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促进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的实施和落地。

3.2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持

要加强科学研究,开展与农村河道管理相关的科技创新,推动新技术、新材料在农村河道管理中的应用。例如,利用现代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对农村河道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提高管理效能。需要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升农村河道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培训内容可包括河道管理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环境保护要求等方面。通过定期的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提升农村河道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可以积极引进和应用相关的智能化技术和设备。利用智能监测系统、远程控制装置等先进技术,提高河道管理的实时性和精确性,方便管理人员随时获取河道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3.3加强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

需要加强社区居民和农民的参与意识和行动。通过组织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向居民普及河道保护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农村河道管理中来。加强与农民的合作与沟通,提高农民对农村河道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度。通过定期召开沟通会议、座谈交流等方式,了解农民的意见和需求,加强与农民的互信与合作,共同推进农村河道管理工作的落实。还可以通过媒体和网络等渠道,加大对农村河道管理的宣传力度,普及河道保护和水资源利用的相关知识。借助新闻报道、广告宣传等形式,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农村河道管理的良好氛围。通过加强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能够提高公众对农村河道管理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形成一种全社会的共识和动力,推动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的实施。

3.4增加对河道长效管理的经费投入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河道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较多,需要充足的经费支持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保障农村河道的长效管理。应该提高农村河道管理经费的专项比例。政府部门应根据农村河道管理的需求和工作复杂性,适当调整财政预算中用于河道长效管理的资金比例。通过增加经费投入,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持,用于河道清淤、水质治理、设备更新等方面的工作。可以引入社会投资和多元化的资金来源。通过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河道管理,引导企事业单位、基金会等机构向农村河道长效管理项目提供投资资金。支持设立专门的河道管理基金,吸引社会公众和民间组织捐赠,增加对农村河道管理的经费来源。还可以通过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专项资金支持。积极争取河道管理相关的财政补助、项目资金等资源,用于推动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的实施。通过多方渠道的募集和调配,确保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经费的充足和稳定。

结束语

实现农村河道长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管理机制、规划设计、科学施策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究和改进。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推动创新科技在农村河道管理中的应用,从而为农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有效保障。只有通过综合治理和长期管理,才能保障农村河道的良好状态,实现农村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印恺淳.实现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的有效途径探究[J].居舍,2020,(13):7.

[2]李佑军.农村水利工程长效管理的问题与建议[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8,47(09):22-23.

[3]徐金洲,刘高忠.实现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的有效途径探究[J].时代农机,2017,44(03):234-235.

[4]刘洋.实现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水利,2016,2(10):60-62.

[5]钱金福.对农村河道长效管理运行机制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6,(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