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绿色通道在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2
/ 2

急诊绿色通道在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仲文秀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 急诊医学科 吉林 延边 133000

【摘要】目的:探讨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抢救中应用急诊绿色通道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5~2023.5期间我院治疗的108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救治和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对比两组救治成功率、致残率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救治成功率:研究组更高(P<0.05),致残率:研究组更低(P<0.05),NIHSS评分:研究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抢救中应用急诊绿色通道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救治成功率,降低患者致残率,并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

【关键词】突发性脑出血;急诊绿色通道;常规救治与护理;救治效果

突发性脑出血在临床中十分常见,是指突然发生的非外伤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在所有人群中,中老年群体更易发生该病。该病多在体力活动时或情绪激动时发病,进展迅速、十分凶险、预后较差、死亡率高,发病后短期内患者可出现局部症状、全脑症状,该病的预后与治疗时机密切相关,若治疗不及时,患者可直接死亡,同时该病致残率也十分高,故需及早治疗[1]。急诊科是接诊突发性脑出血的第一环节,近年来,已有部分医院为脑出血患者开通了急诊绿色通道,急诊绿色通道可促使患者急救时间有效缩短,并可提升救治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2]。本研究即探讨了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抢救中应用急诊绿色通道的效果,详细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5~2023.5期间我院治疗的108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即对照组(54例,男28例,女26例,年龄43~71岁,平均57.06±8.18岁)和研究组(54例,男29例,女25例,年龄42~70岁,平均57.72±8.39岁)。两组资料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于呼救120的患者,医护到达现场后立即进行急救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评估患者、识别脑出血、心电监护、吸氧、建立静脉通道、测血糖等,后迅速进行转运,转运期间加强患者的监测,到达急诊科后迅速进行完善影像学检查、采血送检、遵医嘱治疗等处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开通急诊绿色通道,院前急救方法同对照组,评估考虑脑出血时,由护理人员立即上传患者相关信息至院内脑卒中管理群,填写“脑出血急诊绿色通道时间节点”登记表,记录相关时间节点,并告知家属患者病情,电话急诊登记台为患者进行登记挂号,电话卒中小组报告病情,启动脑出血急诊绿色通道,患者到达急诊科后,卒中救治小组、急诊科医师、急诊科护士同时接诊患者,做到分工明确(同时执行),卒中救治小组采集病史、查体,做出初步诊断,并与家属沟通病情,签字,对于诊断明确的患者立即送神经外科治疗,急诊科医师开具静脉抽血检查、心电图、头颅CT等检查,电话通知CT室,完善急诊病历及相关知情同意书,填写时间节点标,对于有家属的患者,安排家属缴费事宜,对于无家属的患者,实施“先救治、后缴费”原则,走绿色通道,急诊护士为患者通过测量生命体征、测血糖、做心电图、建立静脉通道、抽血送检、协助完成影像学检查等护理,对于需行急诊手术的患者,快速做好术前准备。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救治成功率、致残率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评价,得分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软件分析,P<0.05为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救治成功率、致残率对比

救治成功率:研究组更高(P<0.05),致残率:研究组更低(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救治成功率、致残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救治成功率

致残率

对照组

54

47/54(87.04%)

13/54(24.07%)

研究组

54

53/54(98.15%)

5/54(9.26%)

χ2

-

4.860

4.267

P

-

0.027

0.039

2.2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对比

NIHSS评分: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更低(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对比()(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54

13.58±2.67

6.83±1.58

研究组

54

13.29±2.46

4.76±0.99

t

-

0.587

8.158

P

-

0.559

0.001

3讨论

突发性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症,发病率较高,好发于中老年群体,引起该病的原因较多,常见有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脑动脉炎、梗死后出血、动静脉畸形、动脉瘤、夹层动脉瘤、脑淀粉样血管壁、硬膜静脉窦血栓形成等[3]。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和人们各种生活习惯的改变,该病发病率也呈现增长趋势,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

[4]。该病常见症状有头痛、头晕、呕吐以及不同程度的语言、吞咽、意识、运动障碍等,该病不仅发病率高,致残率和病死率也十分高,该病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极有可能导致预后不良甚至死亡,因此,发病后的分秒都关系到抢救效果,而救治越快、越早,患者的预后就越好,故缩短抢救时间,早期进行积极救治尤为重要[5]

急诊科是医院接收该类患者的主要科室之一,急诊绿色通道是指医院在危急重症伤病患者的抢救中,为挽救患者生命而设置的畅通的诊疗过程,该通道可确保危急重症患者就诊、检查、抢救一路路绿灯、不受约束,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确保患者在发病第一时间就得到专业、科学、系统的救治,从而提升抢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6]。同时急诊绿色通道可有效优化突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流程,对患者的接诊、分诊、检查与诊断、抢救、会诊、后续治疗等救治工作进行规范,使患者尽早得到及时、迅速、规范、高效的救治,从而改善患者预后[7]。本结果显示,救治成功率:研究组更高(P<0.05),致残率:研究组更低(P<0.05),NIHSS评分: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更低(P<0.05),说明急诊绿色通道是显著有效的,究其原因与该通道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使患者尽早得到治疗有关。

综上所述,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抢救中应用急诊绿色通道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救治成功率,降低患者致残率,并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

参考文献:

[1]陈峰. 观察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ICU)脑出血患者预防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20, 20(21):242-243.

[2]闫妍.急诊绿色通道在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美学美容, 2019, 28(19):195-196.

[3]刘永瑞, 何羿昕. 脑出血患者术后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9, 36(3):288-290.

[4]李子云, 潘振果. 优质护理理念在脑出血语言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 17(17):218-219.

[5]余琳潇,丁华新.标准化急救结合绿色通道在急性脑出血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21, 37(19):74-75.

[6]辛磊.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97):76-77.

[7]辛磊.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9, 19(97):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