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高血压,这些知识你应该掌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7
/ 2

预防高血压,这些知识你应该掌握

罗孝平

由于餐桌改变,高血压是现阶段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高血压不仅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构成较大影响,还可能会加重患者其他疾病的危害性。这种疾病逐渐成为冠心病、脑卒中的风险因素,许多患者在患病早期并无症状,常常在体检时发现,潜在对身体各个器官的危害较大,因此该疾病对人们的机体危害产生了重大影响。临床医学上的高血压主要是由两种类型构成的,即原发性、继发性,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属于前者,其发病原因与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精神压力、遗传因素、运动锻炼等息息相关。只有正确掌握疾病预防知识,才能避免高血压的危害影响身体健康。以下则是对高血压预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科普,以便更好地提高社会大众对高血压的认知。

1.高血压发病诱因

临床对于高血压的病因并不明确,但通常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原因有关。高血压指的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超过正常数值的现象,传统概念是一般非将同日测得三次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血压。

1.1遗传因素

如果家族中有人群患有高血压,可能会使子代携带相关致病基因,增加患有高血压的风险;

1.2疾病因素

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等,此类疾病容易使肾功能受到影响,增加水钠潴留的概率,同时可能会使血容量增加、血管阻力升高,所以形成高血压;

内分泌疾病:如嗜铬细胞瘤、绝经期综合征等,此类疾病会使交感神经兴奋,体内的肾上腺素或儿茶酚胺等其他物质释放增多,从而使血管收缩,引起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如主动脉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此类疾病会使机体的供血减少,也会使肾脏供血减少,促使机体分泌较多的肾素,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1.3体重因素

肥胖和超重是加大高血压患者疾病复发率的重要因素,这类患者的发病风险是正常人的1.5倍左右。

1.4饮食习惯因素

长期高脂高盐饮食易致高血压患者的发率病升高,其次会随着日常饮酒量的增加而加大,10%左右的高血压都是由于酗酒所引起的。

1.5情绪因素

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心理压力过大也易致高血压患者的发率病升高,因此保持心态平衡,但看名利,实时调整预期目标,知足常乐心态,能降低高血压发病率。

2.高血压预防相关知识

2.1健康饮食

新鲜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营养元素,如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能够有效降低血压并保护血管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想避免高血压的发生,就要多食用一些相对新鲜的蔬菜水果,合理膳食,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注意均衡饮食,避免暴食,保证日常饮食的清淡性;避免高脂高糖饮食;以确保身体机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同时限制人们日常的钠盐摄入量,借助低钠盐代替日常食盐(长期限制钠盐摄入量,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2.2适当减重

超重和肥胖均易导致人们的血压出现升高现象,进而加大其高血压的患病风险,腹型肥胖与此类疾病的关联性作用相对较强。为此针对这类患者,医护人员建议建议:“建议女性患者将腰围控制在80cm以下,男性患者控制在90cm以下”。随着生活舒适度的不断提高,食物类型越来越多,此时部分群众可能会出现暴食的情况,进而导致其体重超标。为降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人们在日常饮食和生活中应当着重关注运动项目,如散步、打太极拳等等。适量运动具有多项优势,一方面能够有效增强患者的各系统调节功能,提高身体耐受性;另一方面能够加快血液循环,避免心血管出现硬化和老化现象,因此建议广大人民群众坚持适当运动和减重,以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

2.3保证健康的生活习惯

酗酒和吸烟都是诱发高血压的重要因素。由于过量饮酒和尼古丁刺激会加快患者的心率,并使其肾上腺素出现飙升现象;据研究表明,如果患者每日的饮白酒量在50ml以上,相比较这类人群比不饮酒的人群更容易患高血压。这就需要人们予以高度重视,否则将会给家庭、社会带来严重影响与打击。为此,要想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就要保证戒烟限酒健康的生活习惯。目前,我国每天大概有几千人次因生活习惯不健康而死亡。而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在短时间内恢复身体机能,还能抵御各种类型的疾病,这对于预防高血压来说十分关键。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当保证生活起居的科学规律有效性,避免过度劳累,适当参加锻炼活动,以确保身心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2.4保持心态平衡

社会发展进程日益加快的当下,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也随之增加,部分群众在此期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如失眠、紧张等,进而加大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因此人们保持的心态平衡,通过社交、运动等方式放松身心,必要时还增加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干预情绪波动,能够起到良好的疾病预防效果。因此在实际预防中,人们应当切实保持自身的心态平衡,遇到困难冷静对待,尽量排解负面情绪,以避免因情绪波动过大而引发高血压的发生。

2.5定期检查血压变化,坚持按时服药

在未使用药物降压的情况下,高血压指的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超过正常数值的现象,世界卫生组织(WHO2020年新版)对高血压定义是一般将收缩压≥130mmHg和(或)舒张压≥80mmHg,定义为高血压。此时可通过药物和生活习惯干预的方式进行治疗。如果参数指标大于130/80mmHg,就需要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并向患者宣教血压升高带来的危害,同时定期检查患者的血压变化,直至其血压恢复至健康稳定状态。待疾病确诊后,最为关键的就是定时服药,这对于高血压的控制与预防来说十分重要。基于医生的要求,按时按量服用药物,能够将血压控制在合理区间范围内,减少或避免血压升高对身体器官造成不利影响。这也是高血压预防与控制的关键举措,需要医护人员予以高度重视与关注。

以上则对高血压病因和相关预防内容进行了简要科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科学控制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