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教育困局背景下语文教育理念的变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7
/ 2

浅谈中国教育困局背景下语文教育理念的变革

郭家欣

海南师范大学 015000

摘要:教育乃国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但在一种程度上,教育先行却无法真正脱离经济基础的束缚,教育相对独立却依旧受生产力的制约。在中国教育日渐发展的历程中,一些问题也随之衍生,并成为制约中国教育进一步变革与跃进的主要阻力。中国教育的困局以及如何能够对其进行根本意义上的变革,也成为中国教育家们不断探索和努力的方向。本位以中国教育困局为具体现实背景,并以此来架构语文教育理念的变革方式与途径。

关键词中国教育困局;语文教育理念

On the reform of Chinese education Concep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ese education Dilemma

Abstract:Education is the vital task of a country and the cornerstone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However, to a certain extent, education is not really free from the shackles of the economic base. Education is relatively independent but still subject to the constraints of productivity. In the course of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some problems have also been derived and become the main resistance to the further reform and leap of Chinese education. The dilemma of Chinese education and how to reform it in a fundamental sense have also become the direction of constant exploration and efforts of Chinese educators. Based on China's educational difficulties as a concrete background, and on this basis to construct the concept of Chinese education reform ways and approaches.

Key wards:China's education dilemma; Concept of Chinese education

1 绪论

中国教育通过一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为中国的建设与发展输送了大批人才。从1978年恢复高考开始,中国受教育者的数量便在不断增加,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与发展水平也在急剧上升。根据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便已达到40%,提前五年实现了国家教育规划制定的目标。到今天,最新数据显示,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57.8%,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阶段。[[1]]但目前,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一些与教育相关的问题也随之而引发,成为困扰我国教育事业前进的阻力,中国教育也由此生发出了基于其独特社会背景的教育困局。

2 制约中国教育发展的具体因素

2.1应试教育理念与教育评价体系的单一性

在中国如此庞大的受教育人群基数下,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成为争夺的对象。而广大的中国学子究竟如何能摘得心目中的“桂冠”,考取自己理想中的学府。便唯有通过应试这一基本渠道,考试成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每一个中国学子的必经之路。但考试这一单一的教育评价标准却不止一次的受到各种教育学家与受教育的批判。应试教育过于强调学生的学习分数,给学生带来众多的学习压力,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应试教育将学生的发展范围限定于书本与课堂,导致学生缺乏相应的创新力与想象力;应试教育剥夺了社会公平的“砝码”,致使教育资源的分配更加剧了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平衡。而基于应试教育方式下的应试教育评价体系也因其过于注意终极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与发展性评价,过于注重量化而忽视质化而饱受诟病。因此,如何尽可能的改变中国教育应试与评价体系所衍生的副面教育问题,成为我们当下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2.2教育方式与教学过程的刻板性

当下中国教育过于强调学生分数,致使总体教育目标下教育方式的刻板性。一些教师常常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教学任务而采取“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样既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主人翁意识,又使得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难以真正发挥。教育过程也较为单一与刻板,将学生限制于了无生趣的课堂中,学生既没有机会进行生活实践,又没有运用相关理论知识的良好途径。一些学校甚至机械的照搬一些在学生应试教育上取得良好成绩的学校的管理模式,既不因地制宜的进行改进,又没有学到相关学校真正的教育精髓。这样教育方式与教育过程的刻板性,也成为了制约中国教育发展的阻力。

3 解决中国教育问题当下的策略与措施

3.1国家颁布相关教育政策与法规

基于中国教育所面临的教育困局与教育问题,中国的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人士也在不断积极探索与努力改进。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2]]“双减”政策的颁布,从顶层设计的角度,为中国教育指出了一定的发展与变革方向。“双减”政策的提出,意在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而努力。这一教育政策的提出,又纠正了我国教育发展方向上的某些偏离,为破解中国教育问题提供了一定可行的政策指导。

3.2积极探寻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标准与教学评价方式

教育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人文以及社会客观发展的产物,因此教育不会脱离一定的社会基础而单独存在。但是,由于中国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各地教育资源与教育水平也存在极大程度上的不同与差异。基于此,各级各类学校可以依据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客观条件,采取和探寻更加合理的教育评价方式。如可以采用学生互评、学生学习档案袋建立、或积极向一线教师宣扬新型的教育理念,让教师更多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等,以变革和探寻更加合理新颖的教学评价方式。

4中国教育困局下语文教育的相关变革与努力

4.1更加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两大基本特征,工具性体现在它是个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是人群间交流信息、沟通心灵的工具,还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记录和文化传承的代码。人文性体现在,一定的语言文字是思想情感与价值观的载体,传递一定的人文情感理念与文化内核,因此语文学科的两大基本特征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现代语文教育过分注重语文工具性,过分注重机械化抄写、背诵,而忽略了学生个体情感的体验与表达。因此,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将一些机械性作业替换为一些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情感表达,从而为学生课业减负,为教育革新努力。

4.2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改变自身教学理念

语文教师是连接语文课程内容与学生学习的重要中介者,教学理念的转变一定要依赖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要发挥自身学习指导者与引领者的重要作用。语文课文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与重要载体,语文教师要转变自身教学角色,不能一味自己主导教学内容与教学进程,而是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更多的给学生表达情感与交流情感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交流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与真挚情感,教师只做学生情感的引领者,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从而解决教师“满堂灌”教学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3积极探索改进具体的语文课学习评价方式

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积极了解和学习最新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弥补应试教育给学生带来的不良情感情绪。多发挥过程性与发展性评价的作用,观察学生在课堂学习和日常学习中的所取得的进步,具体真诚恰当的进行鼓励与引导,以积极的态度鼓励学生、赞扬学生,使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并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弥补应试教育终极性评价的缺点。

中国教育有着自身发展所衍生的困局,这些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其实问题的表象下根源还在于中国经济发展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中国教育的发展,中国教育与欧美发达国家教育的差距,根源还在于经济基础。因此,我们要给中国教育时间,相信它会并且能够得到更好吃的发展。我们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不管教授哪门学科,都要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只有我们每个教育从业者个体不断努力,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聚小流而成江海,中国教育的未来才会愈加充满希望。

参考文献

[1]陈玄玄.我国不同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格局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20.[3]

[2]周洪宇,齐彦磊.“双减”政策落地:焦点、难点与建议[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01):69-78.


[[1]]陈玄玄.我国不同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格局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20.

[[2]] 周洪宇,齐彦磊.“双减”政策落地:焦点、难点与建议[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01):6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