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构成体系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6
/ 2

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构成体系探讨

李 彦 周丽娜 贾立博 褚志杰

中核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研究施工项目成本构成体系对施工企业来说过程投资控制和成本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大型工程施工项目成本体系的建立、项目显性成本构成和项目隐性成本构成进行阐述分析,提出隐形成本控制措施,以期提升项目成本管理水平

关键词: 成本构成;成本控制;显性成本;隐性成本;控制措施

成本管理是对工程项目中所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计划和核算的管理,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和最优化,保证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中竞争优势,研究大型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构成体系对提升工程项目成本分析,加强项目成本控制具有特殊意义。本文从大型工程施工项目成本体系的建立、项目显性成本构成和项目隐性成本构成进行重点分析研究探讨,以期能够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提升工程成本控制水平。

1.传统的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构成

传统意义上施工项目成本主要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是施工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的直接工程费和在施工过程以外施工中发生的其他费用,前者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后者包括冬雨季施工增加费、特殊地区施工增加费、夜间施工增加费、小型临时设施返销费及其他;间接成本包括为施工准备、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的全部费用的支出。

但实际工程施工会发生不确定性难以量化的成本,诸如窝工,材料浪费、机械设备闲置以及工程事故、人员伤亡和不可抗力因素等产生的成本,鉴于此,将成本重新进行划分,以便于分类采取成本控制措施。

2.新型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构成体系的建立

基于目前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和量价分离原则,施工项目成本构成通常取决于“量”和“价"两个因素。其中“量”是资源需求指标,通常是指人工、机械设备、材料、周转材料等施工资源,一般经施工图预算或者项目全过程工作与活动分解后计算所得出。“价”是单位费用指标,根据能否量化可分为显性成本和隐形成本。

2.1 施工显性成本的构成

是项目施工过程中确定要占用或耗费资源对应的成本,主要由项目分包成本、项目人工成本、项目机械成本、项目材料成本和间接成本构成。

(1)项目分包成本

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是工程项目施工的两种分包方式。在施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内通常取决于分包工程量和对应的分包单价。其中,“量”是实物工程量,由施工项目范围和分包方案决定;“价”是分包单价,由分包商的报价以及施工承包方的成本控制需求决定。其可用公式①所示。

(2)项目人工成本

“计件人工”和“计时人工”构成了工程项目施工人工成本的两种形式。按照施工项目分包实行大包的管理模式,人工成本按照合同的形式转移到劳务作业队伍,核算为分包合同成本;将项目管理薪酬归为项目管理费。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除了现场清工作业人员外,一般不再单独核算出施工过程中人工费用。

计件人工成本是按照产成品数量支付的费用。在工程项目施工的劳务分包模式下,一般在核算分包合同总额时用以参考。计时人工成本是按照劳动时间支付的人工费用。其大小取决于劳动时间、人工需求量以及工资标准。其中需求量取决于人工的配置强度和人工配置时间。计时人工费可用公式②示意。

            

(3)项目机械成本

机械成本是施工成本的重要部分,占比约30%。分为自有机械设备续用、新购机械设备、租赁机械设备。其中自有施工机械折旧费往往在施工机械总费用中占比最大,施工单位经常采用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进行计提折旧。经批准在特殊情况下,可按照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使用年数总和法折旧。比如,技术进步较快、使用寿命受施工环境影响较大。其成本可用公式③示意。

                   

对机械设备的租赁数量和租赁单价决定了外租机械租赁费的高低。其中,机械配置配置强度和对应配置时间又决定了机械的租赁数量,其成本可用公式④示意。一般通过谈判来降低租赁价格,以此实现成本降低。

 ④         

(4)项目材料成本

项目材料成本包括消耗材料成本和周转材料成本。

原材料、构件、配件是工程项目成本占比最大的一部分,约占项目成本45%~65%。材料成本由消耗量和材料价格决定。其中工程实物工程量和材料消耗定额确定了材料消耗量。货价、运杂费和采购保管费构成了材料价格,一般情况下指材料从发货地点到施工现场的费用。工程项目施工材料成本可用公式⑤示意。

        

工程项目施工的周转材料成本主要由四个变量决定:单次使用量、单次损耗率、周转次数、回收折价率等确定。其可用公式⑥示意。


(5)间接成本

间接成本是非直接用于也无法直接计入工程对象,但为进行工程施工所必须发生的费用,包括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人工费、教育费、办公费、差旅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管理工具用具使用费、保险费、工程保修费、劳动保护费、施工队伍调遣费、流动资金贷款利息以及其他费用等。

2.2 施工隐性成本的构成

隐性成本包含风险性成本和完全不确定性成本。其由项目所处的环境和条件本身的不确定性、相关利益主体的不确定性,以及主观上不能准确预见项目未来变化或控制影响因素所产生的成本。主要是施工过程中较隐蔽的且不宜量化的成本,包括:施工工人自身技术水平不足造成材料浪费、返工;材料设备供应不及时、劳务人员调配不合理造成的人工窝工;采购人员对市场价格不熟悉造成材料采购价格偏高;对材料质量检验把关不严,造成施工质量不合格而返工;施工组织不合理造成机械设备利用率低;工程事故、人员伤亡及政策变动、规范调整等一些不可抗力因素。

不确定性成本的成因有五个方面:其一,项目具体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性(可发生或不发生);其二,活动所占用资源数量的不确定性;其三,资源价格的不确定性;其五,图纸深度不够或甲指分包配合不及时;其六,政策变动、规范调整等一些不可抗力因素。

3.施工隐性成本控制措施

建筑施工企业主动通过降低自身成本来达到预期收益或超额收益。企业对显性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已较成熟。相对而言,隐形成本由于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难以量化性容易被管理者所忽略,因此隐形成本管理和控制是施工成本管控重点。结合上述内容,主要控制措施有:

(1)选择正规的劳务施工队伍,建立稳定劳务合作方,保证工人技术水平和分工,施工精细化水平较高。避免或减少因为工人技术问题产生的质量成本和进度成本。

(2)周密制定施工组织进度网络计划图,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总结原因,及时调整关键线路和重要节点工期,减少因为人员和机械安排不合理增加的人工成本、机械成本和进度成本。

(3)强化物资采购管理,建立与混凝土、关注市场价格波动减少因材料价格增加的成本,根据供应需求锁定供应订单,合理规避部分涨价风险。

(4)加强材料质量检测部门和人员的培训,杜绝因检测失误造成的质量成本以及返工重建成本。

(5)合理调度组织生产,缩短生产周期,狠抓材料节约,认真执行材料定额管理制度,加强对材料消耗的管理,要树立质量强企理念,全面提高管理质量、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成本、提效益。

(6)增强施工项目参与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工地安全培训,避免工程事故和人员伤亡。针对台风、地震等不可抗力因素,设置应急预案,尽量减少损失。

(7)加强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加强设备技术改造,提高设备综合利用率。比如适当提高机械化率、装配率和使用装修设计一体化、BIM技术、抹灰机器人等,提高效率,减少损耗。

4.结束语

基于“量”和“价”指标的大型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构成体系,是工程项目成本管控制的重要基础。施工企业需要从显性成本和隐形成本着手,创新成本管理模式,严控隐形成本,规避不确定性因素,以期进一步降低项目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彦.TJ公司北疆电厂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体系与方法研究[J].南开大学.2017.

[2]赵文达,闫双玉,高盼盼. 探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措施[J]. 智能城市,2017,3(03):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