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与正面管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5
/ 2

惩罚与正面管教

金丽梦

黑龙江五大连池市团结镇中心校  164100

摘要:传统的管教方式是惩罚说教,关注的是教给孩子不要做什么,正面管教关注的是教给孩子要做什么,关注问题的解决。孩子是整个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关键词:惩罚  后果 影响 正面管教

好的教育是什么样?不同时代,不同社会,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不同的答案,新时代对教育有了更高的标准和挑战,教书已然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育人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一、惩罚的后果

密歇根大学伊森·克罗斯博士的实验表明:当一个人受到惩罚辱骂时,情绪上遭受到的创伤,和身体受到伤害的疼痛程度不相上下;批评打骂,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像刀枪一样伤害孩子!且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展。

你仔细想过孩子们在受到惩罚时会怎么想吗?有些孩子会认定自己是坏孩子或没用。有些孩子会决定不再做那些让自己受到惩罚的事,但他们这是出于恐惧和害怕,而不是因为有了对与错的概念。也正是这些孩子可会成为“讨好者”,他们总想要证明自己还有可取之处,因为内心深处认定自己不够好。另一些孩子则可能琢磨着以后怎么打败你,或者将来怎样才不会被你抓到。很多孩子想的是报复。在受到惩罚后,有些孩子心里会留下不公平的感觉。他们不会将心思集中在招致自己受到惩罚的行为上,而是对惩罚他们的人充满了怨或者感到自己很屈辱。

二、对惩罚的错误认知

有些成年人错误地认为,孩子之所以继续他们的不良行是因为惩罚没有严厉到使孩子从中吸取教训的程度。所以,他会更严厉地惩罚孩子,而孩子则会找到更聪明的方法来避免惩罚,或报复。直到孩子长到十几岁以后,以离家走、怀孕、吸毒或其他极端伤害性的行为来彻底反叛时,父母可能认识到报复循环的严重后果。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孩子们过这种报复对自己造成的伤害,远远甚于给父母带来的伤害。

不是说惩罚不管用。和孩子打过交道的任何人都知道,惩罚会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至少是暂时制止。正是因为这一点,大人们可能认为他们赢得了许多战斗。然而,只要大人们志在必赢,就会迫使孩子成为输家。当孩子找机会扯平、挖空心思不被抓到或者由于恐惧而俯首帖耳或自认没用时,大人就会不可避免在管教战争中彻底败下阵来。

三、考虑惩罚带来的长期效果

大多数父母在考虑惩罚带来的长期效果时,都会感到非常惊。他们的意图从来不是要造成使孩子产生自卑感或反叛的环境。他们真的认为惩罚会促使孩子做得更好并成为更好的人。对于许多父母而言,考虑惩罚所带来的长期效果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然而,那些花时间考虑了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长期效果的父母,在发现能够帮助孩子发展自我能力感并且学到有益的社会和人生技能的长期有效的管教方法时,会惊喜不已。

四、正面管教逻辑后果

是指自然而然地发生的任何事情,其中没有大人的干预。站在雨中,就会被淋湿。不吃东西,就会饿。忘记穿外套,就会感冒。这里不允许借题发挥。当大人说教、叱责、说“我早就告诉过你了”,或者以其他任何行为把责难、羞辱或痛苦附加到孩子原本能够自然而然地获得的体验之上时,就是在借题发挥。借题发挥会阻碍孩子在体验自然后果的过程中的自然学习,因为此时孩子会停止体验自然后果,而把心思集中到承受或者抵挡这些责难、羞辱和痛苦上。因此,大人不能借题发挥,而应当对孩子正在经历的事情表达同情和理解,当我们不再注重于后果而转为关注于解决问题时,家里和教室里的气氛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                           

例如,小雨写作业时喜欢在课桌上敲铅笔。这会干扰到其他同学老师让她选择是停止敲铅笔,还是交出铅笔等别人写好作业后她再写。让孩子选择是停止不良行为还是体验逻辑后果,是一个好办法。后果一定不能包括责难、羞辱或痛苦,并且应该和善而坚定地执行;而且对所有相关人员都是尊重的。后果一定不能包括借题发挥,并且从孩子和大人的角度来看都是合理的。要预先让孩子知道,如果她选择了某种行为将会有什么结果出现或你将会做什么。如果后果没有预先告知,就很容易被孩子解释为是惩罚。当一个孩子弄洒牛奶时,相关的后果是让他清理洒出来的牛奶。如果你说:“你怎么这么笨?这是我最后一次让你自己倒牛奶。”就是不尊重。尊重的说法应该是:“哎呀。现在你需要做什么?”令人惊讶的是,孩子常常知道什么是一个逻辑后果,并且当大人以尊重的态度提出要求时,孩子们很愿意去执行。

五、惩罚于逻辑后果对比

班级里经常有学生不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老师罚学生下课不许出去玩,且作业要写两遍,以此作为惩罚。但是,学生不会很赞同地想:“噢,太棒了!这是我应得的,这会让我接受教训,以后一定好好按时完成作业。”相反,他感到的是反抗和愤恨,在班级里磨磨蹭蹭写作业,由于作业变多,没有耐心写的乱七八糟,且放学还是没有写完。老师像许多成年人一样认为,如果惩罚不起作用,那一定是惩罚得不够狠--因此,老师加倍惩罚,要学生抄写5遍。学生感到更加愤恨和抗拒,拒绝抄写。且态度越来越不好,学习状态也慢慢消极起来。

后来这位老师决定应用正面管教的方法试一试,班会上老师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请同学们说一说,通常什么时候大家会出现作业没有完成的情况,同学们很快说出来很多情况,比如,作业本或者书忘记带回家,由于忘记了少写了一项作业,回家以后玩的时间太长作业没写完就到了睡觉时间等等,针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老师再让学生们说一说怎么才能避免忘记带书和作业本回家,怎样才能把作业全部记住不落项,以及什么时间写作业,才不会导致回家以后玩的时间太长作业没完成,令人惊讶的是学生们给出了适合他们的很多建议和方法,于是老师让学生整理记录下来,并按着他们自己给出的办法去做,学生们非常愿意,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相出来的,第二天老师发现作业完成情况有很大的改善,但任然存在问题,当天老师再次把出现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来讨论,然后按着学生们自己提出的方法去做,就这样一周以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班级里再也没有出现不完成作业的学生,并且作业完成的质量也越来越好。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一开始错误的概念是:为了让孩子们做得更好,就得先要让他们感觉更糟。他们更看重的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而不是从自己的行为中学习。事实正好相反。孩子们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把孩子的不良行为转变为有贡献的行为,对于鼓励孩子停止或大大减少不良行为很有效。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