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特性及治理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0
/ 2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特性及治理对策分析

万鸣

身份证号:37283319671126033X

摘要: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是现代城市面临的普遍问题,具有高峰时段集中且持续性拥堵、非均衡区域分布和时空变化等特性。为了有效治理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需采取综合的治理对策。建设与规划层面的对策包括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改善道路网络布局、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和推广交通出行管理措施。车辆与驾驶员层面的对策包括促进车辆更新和提升燃油效率、推动电动汽车和共享出行的发展、加强交通规则宣传和执法力度。信息技术与智能交通层面的对策则涉及应用智能交通技术管理和优化交通流、发展交通拥堵信息服务系统、鼓励新兴出行方式和分享经济平台以及数据驱动的交通管理和预测。通过综合运用这些对策,可以有效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提升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出行体验。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特性;治理对策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私家车数量的增加,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成为现代城市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了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特性,并采取有效的治理对策,对于改善交通状况、提升城市居民的出行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将分析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特性,并探讨建设与规划层面、车辆与驾驶员层面以及信息技术与智能交通层面的治理对策。

1.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背景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机动车辆数量的快速增加,道路交通拥堵已成为现代城市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城市化进程导致了人口集中和城市扩张,增加了人口流动和出行需求。由于城市空间有限,道路规划和交通基础设施未能及时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导致道路供给与出行需求不匹配,造成了道路交通拥堵。私家车数量的急剧增加也是道路交通拥堵的原因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购买和使用私家车。然而,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的有限性导致了交通压力的不断累积,使得道路交通拥堵问题逐渐加剧。此外,缺乏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也是道路交通拥堵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中,由于公共交通系统的欠发达和不便利性,居民更倾向于使用私家车出行,从而加剧了道路交通拥堵的程度。

2.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特性分析

2.1高峰时段集中且持续性拥堵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往往集中在早晚高峰时段,即上下班时间。在这些时间段,许多车辆同时进入道路网络,导致道路供需失衡,从而引发拥堵。此外,由于城市人口流动的不均匀性,特定区域和交叉口可能会出现长时间的持续性拥堵。这种拥堵特点不仅给交通参与者带来不便,还对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2.2非均衡区域分布和时空变化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往往呈现非均衡的时空分布。一方面,拥堵现象主要集中在经济中心区、商业中心区和主要交通枢纽周围的地段,例如,市中心和商圈地区。另一方面,拥堵现象也可能在道路网络的不同部分出现,例如市内主干道、高速公路和交叉口等。此外,由于城市人口分布和出行行为的变化,拥堵现象也会在不同时间段和季节发生变化,如节假日和活动时期常常会出现拥堵高峰。

3.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治理对策

3.1建设与规划层面的治理对策

在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治理中,建设与规划层面的治理对策起着重要作用。加大对道路、桥梁、交叉口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以扩充道路容量和提高交通流动性。这包括增加城市交通干线、次干线的数量和宽度,修建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以改善道路瓶颈地段的交通流畅性。此外,应注重新建道路与已有道路的连接和衔接,打造完善的交通网络。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优化道路网格和交通枢纽的布局。这包括适时地拆除或改造狭窄、拥堵的街道,开辟新的交通通道,增设专用道、逆行道和人行道等,优化车辆通行路径和密度。同时,还可以考虑引入环线道路、快速通道等交通设施,分流交通流量,缓解拥堵现象。加大对公共交通系统的投资与发展,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这包括增加公共汽车、轨道交通(地铁、轻轨等)、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的数量和线路覆盖范围。同时,还应提升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加强运营管理,提供便捷、高效、舒适的出行体验,以吸引更多私家车用户转向公共交通出行。

采取一系列交通出行管理措施,如交通限行、交通托管、交通优先、道路收费等。其中,交通限行指根据车牌尾号、车辆尺寸或尾气排放等因素,限制特定车辆在某些时间段或区域内的通行。交通托管是通过公共平台或出行平台,提供车辆共享、拼车和定制出行服务等。交通优先是指给公共交通工具或新能源车辆提供优先通行权,以鼓励可持续出行方式。道路收费则是采用收费方式来调控道路使用,引导市民选择合理的出行方式和时间。

3.2车辆与驾驶员层面的治理对策

为了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除了在建设和规划层面采取措施外,还应考虑车辆与驾驶员层面的治理对策。鼓励机动车所有者及时更换老旧车辆,并推广燃油经济性更高、尾气排放更低的车型。政府可以出台补贴政策或优惠购车政策,以鼓励市民购买新能源汽车和燃油经济性更高的车型。同时,加强对车辆尾气排放的检测和监管,提高车辆的环境友好性,降低对空气质量的负面影响。加大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和投资,以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和使用。此外,鼓励发展共享出行平台和服务,如车辆共享、拼车、短租等,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频率和数量。这样可以减少道路交通压力,提高交通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对交通规则和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市民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严格执法,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通过强化执法措施,减少交通事故和违章行为对道路交通拥堵的影响。

3.3信息技术与智能交通层面的治理对策

信息技术和智能交通在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用智能交通技术,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动态交通导航系统、智能停车系统等,优化交通流动性与效率。例如,采用智能信号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实时交通状况自动调整交通信号配时,减少交通拥堵或交叉口交通阻塞。动态交通导航系统则可以基于实时交通信息为驾驶员提供最佳的出行路线建议,引导交通流量均衡流动。构建交通拥堵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的系统,为市民提供实时的交通拥堵信息。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互联网和电子显示屏等渠道,向市民提供道路拥堵情况、交通事故和施工信息等,帮助驾驶员选择更加畅通的路线,避开拥堵区域。同时,通过用户反馈和数据分析,可以不断优化交通拥堵信息系统的精准性和有效性。通过鼓励推广新兴出行方式和分享经济平台,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网约车等,降低私家车使用频率和数量,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这样的出行方式可以更好地利用有限的交通资源,并促进多种出行方式的衔接和换乘,提高出行效率和便利性。

通过采集、整理和分析大数据,建立交通流量模型和预测模型,为交通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结合实时交通数据和历史数据,可以对未来的交通状况进行预测,为交通管理者制定精细化的治理对策提供参考。此外,通过数据驱动的交通管理手段,可以更好地监测交通拥堵点、瓶颈和高峰时段,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调整和优化交通运行。

结束语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治理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交通管理部门、车主和驾驶员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建设与规划层面、车辆与驾驶员层面以及信息技术与智能交通层面的治理对策相互结合,可以形成综合的治理体系,从根本上改善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

参考文献

[1]尹荣玲,刘婕.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特性及治理对策分析[J].时代汽车,2023,(20):189-191.

[2]单强.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28):193-195.

[3]周小鹏,王梦娇.化解大城市道路交通问题的“三部曲”[J].上海公路,2023,(03):188-19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