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患者临床诊断中血常规检验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8
/ 2

贫血患者临床诊断中血常规检验效果分析

裘翔

浙江省嵊州市剡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 312400

摘要目的:研究贫血患者临床诊断中血常规检验效果。方法:从我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贫血患者中,抽取1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贫血类型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70例。对照组患者为缺铁性贫血,观察组患者属于溶血性贫血,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诊断准确率、血常规检验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诊断准确率为97.14%(68/70),对照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诊断准确率为74.29%(52/70),组间数据对比差别较大,观察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诊断准确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于贫血患者的诊断来说,采用血常规检验的方式,具有诊断准确性较高的特点,还可以为贫血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改善血常规检验指标水平。但是要注意对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诊断的时候,要进行随访,避免出现漏诊误诊情况。根据诊断结果,制定针对性较强地治疗方案,加快患者身体康复速度。

【关键词】贫血患者;临床诊断;血常规检验

引言】贫血作为比较常见的血液科疾病,其中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比较常见。诊断贫血的方式比较多,检测环节也不一致,导致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漏诊率、误诊率随之提高[1-2]。血常规作为临床常规检验的关键手段,应用于贫血患者检查,可以判断患者体内血细胞数量、实际分布情况,了解血液系统是否存在异常现象,鉴别贫血类型,制定配套的治疗方案。本次研究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诊断准确率、血常规检验指标水平,现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贫血患者中,抽取1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贫血类型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70例。对照组男女病患数量比值是38:32,年龄25-69岁,均龄值(42.56±3.21)岁。观察组男女病患数量比值是37:33,年龄25-68岁,均龄值(42.18±3.57)岁。两组基础数据对比无显著区别,可分组对照研究(p>0.05)。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患者与家属自愿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合并器官功能障碍;合并先天性心脏病。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隔日清晨,抽取肘静脉血,包括2mlEDTA抗凝静脉血、5ml非抗凝静脉血。抽血前3d,患者要避免食用影响血液成分的食品、药品。抽血前空腹10h以上,抽血前30分钟患者要注意不能剧烈运动,抽血的时候确保情绪稳定。抽取肘静脉血以后,对EDTA抗凝静脉血充分混匀,进行血常规检查。使用5ml非抗凝静脉血采用离心后的血清检测血清铁蛋白。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指标检测。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开展血常规指标检测,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进行SF水平检测。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检验人员,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遵循操作流程与标准执行。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诊断准确率;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指标水平:血常规指标主要包括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用χ2检验,当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诊断准确率

观察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诊断准确率为97.14%(68/70),对照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诊断准确率为74.29%(52/70),组间数据对比差别较大,观察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诊断准确率明显更高(p<0.05)。详见表1。

表1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诊断准确率比较(%)

组别

例数

检出例数

检出率(%)

观察组

70

68

97.14

对照组

70

52

74.29

X²值

——

8.526

P值

——

<0.05

2.2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指标水平

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分别为(70.54±3.21)、(3.98±1.39)、(28.54±3.52)、(102.89±25.58)、(335.63±13.35),对照组为(82.47±3.96)、(2.75±1.42)、(20.16±3.69)、(63.44±6.37)、(278.82±12.58),组间数据对比差别较大,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血常规检验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

例数

血红蛋白(G/L)

红细胞计数(×1013/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pg)

平均红细胞体积(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g/L)

观察组

70

70.54±3.21

3.98±1.39

28.54±3.52

102.89±25.58

335.63±13.35

对照组

70

82.47±3.96

2.75±1.42

20.16±3.69

63.44±6.37

278.82±12.58

T值

——

9.217

5.036

7.471

8.029

10.663

P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贫血疾病的发病原因相对十分复杂,细胞破坏、细胞功能障碍、大量失血,则是导致贫血情况发生的基本风险因素。临床常见的贫血病因,都是因为细胞功能障碍导致的,如造血干细胞功能异常导致的贫血,就是因为患者骨髓功能出现衰退、抗体抑制,引发造血能力降低,使得患者出现贫血情况。因为造血微环境异常导致的贫血,则是患者骨髓发生损伤,使得造血能力受到影响。细胞破坏导致的贫血,是因为红细胞被破坏引发的机体酶类物质、珠蛋白水平异常引发贫血[3-4]。贫血的临床症状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还可能伴随神经系统、呼吸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不稳定的情况。患者出现头痛、头晕、注意力无法集中的情况,一般都处于非运动状态下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贫血会对患者生活产生影响,所以要进行针对性地治疗干预,进行贫血类型的准确鉴别。血常规检查获得的鉴别数据准确,操作方便,数据结果检验速度较快,准确性较高,可以精准地诊断疾病类型,了解疾病性质,制定临床治疗干预方案。

综上内容,对于贫血患者的诊断来说,采用血常规检验的方式,具有诊断准确性较高的特点,还可以为贫血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改善血常规检验指标水平。但是要注意对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诊断的时候,要进行随访,避免出现漏诊误诊情况。根据诊断结果,制定针对性较强地治疗方案,加快患者身体康复速度。

参考文献

[1]李柯芬,李金玲,陈翠竹等.贫血患者临床诊断中血常规检验的作用分析[J].系统医学,2022,7(01):71-75.

[2]季欢.血常规检验在贫血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24):108-110.

[3]柳菊芬,李明安.贫血患者临床诊断中血常规检验的作用探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34):103-104.

[4]赵淑华.贫血患者临床诊断中血常规检验具备的作用[J].中国标准化,2021(14):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