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问题导学,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6
/ 2

巧借问题导学,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王哲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第二中学   024500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未来发展,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行下,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要打造高质量的课堂,让学生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利用问题导学,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来促进自身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问题导学;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高中时期时间紧,学习任务重,所以必须通过打造高效课堂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坚决杜绝无效课堂和低效课堂浪费学生和老师的时间。因此语文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必须结合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语文课堂客观规律,尽可能地将有限的课堂的时间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促进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合理设计问题,以问题引出教学内容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较为成熟的思维能力,能够针对一件事情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对问题导向加以正确的运用,创设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学到更多的道理,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例如:语文课开始之前,老师应该先在讲课之前就给学生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然后在学习过程以及和老师互动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如在学习《过秦论》一节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在课前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一群农民可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轻易攻破秦国”让学生先记住这个问题,然后再去朗读课文,并针对课文中不会的字词以及不懂的语句进行标记,等读完之后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将这些重点词句进行讲解。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完成这一部分教学之后,老师要和学生来交流一下“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该如何去进行解答,是否需要对全文内容以及各段主旨进行了解?”然后再和学生们一起带着问题去将文章大致意思弄清楚,并找出各段的主旨思想,如文中提到“仁义不施”是不是导致秦国覆灭的原因呢?通过对文章每一个段落的逐一讲解之后再去回归到第一个问题上,并让学生在理解文章意思的基础上来对第一个问题进行回答。通过这样的问、寻、说、解的过程让学生和老师之间以一种交流对话的形式将重点问题进行解答,如此一来学生既不会因为问题深奥产生反感,还能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

二、明确问题切入点,以问题贯穿全文

问题导学的重点就是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开展语文教学的时候,将这每一个环节进行融会贯通,通过问题对话的形式,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全面思考探究,合作交流之后在对问题进行解答。老师则需要对问题结果进行客观分析评价,并对其中错误观点进行指出然后和学生们共同进行二次讨论,然后将问题完美解决。现阶段我国大力推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主探究的能力,老师对这个过程不应该强加干预,而是给足学生时间、空间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要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必须要将活用问题导学思路,科学设计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真正的实现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老师运用正确语言去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展示自己,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学习《阿房宫赋》中,杜牧认为秦朝的灭亡是因为“秦爱纷奢”而纵观历史许多古代文学家都对秦朝覆灭褒贬不一贾谊更是认为秦国覆灭是因为“仁义不施”。对此老师可以问一问学生的想法,并让学生讨论一下“如果当年秦国不施暴政,不大兴土木修建奢华宫殿、长城等,对百姓实施仁政,那么秦朝是否还会覆灭。”然后让学生查找相关历史资料然后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然后再找学生来将讨论的结果进行分享,老师对学生提出的观点给予客观评价,或者是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可以进一步发散思维,让学生能够对这一问题进行客观思考。然后再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学习,在学习中帮助学生寻找答案。

三、设计拓展性问题,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学,需要老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针对一个问题提出疑问并进行探讨。但是老师必须抛开固有思维,不能用标准化和统一化的内容去设定好问题答案。对问题的创设需要依据新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来科学设立。语文老师一方面要保障在课堂上抛出的问题符合高中生的认知和阅历,并且问题内容要和授课内容一致,在课本基础上都问题进行拓展,从而来达到发散学生思维,开阔学生眼界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鸿门宴》一文的时候,老师就可以结合文章内容,对项羽这个历史人物通过问题创设的方式来展开教学。首先在上课的时候先给学生留出一个问题“这篇文章中所描写的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当学生读完文章之后会对项羽这个人物有一定的了解这也是基本的认知形成这时候老师可以找几个学生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之后老师再带领学生将文章进行深入学习,这时候学生对这个问题肯定又会有全新的看法。那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结合一些著名人物的评价如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杜牧写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毛泽东的“不可沽名学霸王”等来了解项羽的传奇一生,并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文献,再一次对以上问题进行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感悟,并能更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学中利用问题导学,创设不同的问题靶向,然后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去思考,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答案,可以有效提升课堂质量。同时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和利用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侯建英.巧借问题导学,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J].文理导航,2017(34):8-8.

[2]陈伟钰.以导学案为基础,构建高效高中语文课堂[J].课外语文:下,2016(5):9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