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师农村产权交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 2

第六师农村产权交易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赵盛男  赵志刚

(乌鲁木齐市纵横伟业数码测绘有限公司,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第六师农村产权交易综合服务平台采用“集中部署,各团场多终端应用”的建设模式。即在第六师农业农村局建设统一的农村产权交易综合服务平台,各团场交易中心或便民服务大厅通过专网,开展本地确权及流转业务办理,向本级相关部门和社会提供信息共享查询服务。新建和改造第六师团场产权交易服务大厅,为土地确权、流转、产权交易提供便民服务窗口。通过整合汇总第六师各团场确权登记数据,建立第六师统一的确权登记信息数据库。结合农业信息化,建设“一个平台+N个应用”空间管理框架(一个平台即农业全空间管理平台,N个应用即土地确权登记、土地流转、产权交易、金融服务、移动一张图等),建设兵团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管理系统及流转交易平台。实现以团场国有农用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数据和土地流转数据库为中心,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及流转多级联动的动态管理、常态管理和长效管理。

1总体框架

以计算机软硬件环境、MapGIS 集成开发平台与网络通信技术为依托,以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和数据交换体系为体系结构,以地理信息数据、权属数据、文档资料、元数据等各类核心数据库为基础,通过建设基于GIS模型库、业务模型库、框架模型库为目的承包经营权模型库组装构建的模型管理层,建立基于共享服务平台的通用、专业数据服务体系和工具集,最终形成以数据和服务为支撑,面向三级承包经营权管理信息系统、共享服务平台和数据中心数据管理系统的集信息与服务为一体、多级互联互通、资源有效共享的大型应用服务体系。

整个系统通过建立核心数据库,将地理信息服务(图形浏览、定位查询、空间分析等)、属性查询与统计分析、专题图件发布等GIS服务加以封装,通过建立基于共享服务平台,实现专题业务模块的服务化、组件化、模型化管理,最终形成各类业务通用和专用模型;实现多年度、多专题、多比例尺、全区域的空间数据库分布式运行和综合管理;通过兵、师、团三级统一的数据交换体系,实现系统内的信息共享、数据服务和业务监管。

2技术依据

《地籍调查规程》;《不动产权籍调查技术方案》(试行);《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技术方案》(试行);《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房产测量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 《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试行)》;

3农村综合产权交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内容

3.1 土地承包经营确确权登记管理系统

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数据库的支撑下,开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查询、汇总、统计模块,开发对外部数据共享模块和对公众服务平台,满足不同部门和群体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需求。系统包含了承包经营权管理、仲裁纠纷管理、流转(交易)管理及数据查询分析统计四个部分,主要分为数据汇总管理、数据查询分析统计、历史数据回溯(涉及到业务数据的痕迹保留问题,系统要充分考虑业务数据流的追溯设计)、数据更新与历史数据管理、数据共享分发、公众服务平台等模块。

3.2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登记管理系统

流转审批需要市县两级农经管理部门之间分工合作,涉及到的流程和部门比较多,为了保障整个流转交易的合法、有序、高效性,系统提供了流程定制功能,可根据地方实际办公场景,设计每一个办公环节及其办公具体人员、时限,自流转交易申请提交之时开始计时,哪一个节点超过时限,即按时限超出鄂百分比和内置的超时分级状态提示,用红、黄、绿灯等多种督办方式提示办理人员。

3.3农村产权交易管理系统

建立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门户,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政策法规发布功能、农村承包经营权政务信息发布功能、交易信息收集发布管理功能、交易撮合功能、交易纠纷调解、仲裁功能、交易成功手续办理功能、交易结果数据备案及证卡变更维护管理功能。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流程,提供交易管理与服务的功能,能对权属交易各方的基本信息实现录入、发布、存储和管理,包括数据的存储、上报、更新、查询、统计、打印、修改和合同的定制等功能。

3.4农村产权交易监管巡查管理系统

主要指针对资金监管部门提供资金进账管理功能,需在备案流程之前完成。资金进账流程需跟合同进行关联,即在新增资金进账流程时,需选择一个合同,且收款金额应等于进账金额,并需要上传发票,同时可以查询录入过的进账资金,并支持进行编辑和删除。

系统以综合服务平台为依托,以信息化为载体,能够建立和完善各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土地管理台账信息,完成立项预审、民主表决、交易申请、审核受理、信息发布、合同管理、归档备查等系列工作流程,实现与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信息的资源共享,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经营项目进行实时动态的监督管理。

3.5农村合作社管理系统

系统支持对农村合作社信息进行统一管理,能够对信息进行录入和编辑,可通过多样化的查询方式来检索合作社相关信息,便于对合作社进行高效的管理。

3.6农村产权交易档案管理系统

按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档案管理的工作要求,实现对农经部门文字成果、图件成果、簿册成果、数据成果等形成的日常材料、过程文件、最终成果进行统一管理。系统既能实现对农经日常业务中形成的资料实现分卷分宗管理,也能实现农村土地确权登记一户一档的专业管理。根据档案资料的类型、内容、密级、保存介质等特性,建立档案数据分级体系,管理系统能方便的根据分级体系实现县级档案的查询、统计、分析等。在建设标准化档案室、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建立档案使用登记制度,确保该保密的资料按保密要求进行借阅和使用,其他资料按日常借阅登记、资料保管、归还完成登记等进行管理。

3.7农村产权交易数据中心管理系统

系统可实现多级、多源、多专题、多比例尺数据的集中统一数据管理,提供多级数据汇总、成果输出,多种跨专题数据的分析统计、更新查询等功能,为数据的应用和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4主要技术特点

支持快速搭建,随时应变,能够自由组合拆卸功能模块,响应新需求变更,大幅提升系统开发性价比;

分布式存储,轻松管理TB级数据,满足省、市、县不同级别数据量的应用需求;

一键调阅所需的空间信息,自由加载各类农业功能插件;

GPS、RS、GIS等空间信息技术的一体化,实现农业资源动态监测、GIS三维建模等;

5保障措施

建立安全保障、制度保障、组织与资金保障等多方面的保障体系,确保平台建设及运行维护规范有序,促进监测评估预警的制度化。

6安全保障

平台建设及运行维护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保密要求。建立由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系统安全等构成的安全保障体系。重视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存在的安全风险,明确各类数据的安全属性,严格执行相应的权限管理,涉密数据严格按照保密要求进行传输和管理。强化边界保护措施,加强保密防范技术投入,切实做到“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确保信息安全。

7系统制度保障

以国家政策为依据,结合实际情况,出台平台及系统管理和实施监督的相关政策和实施要求。建立核心数据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行维护过程中的各项管理制度,保障平台安全稳定运行。建立数据统一管理机制和更新机制;建立部门间数据共享机制,提供数据共享服务接口;建立外部数据汇集和获取机制,搜集与农业产权交易管理相关的数据资源。根据本级数据资源目录、编制数据共享交换标准和数据更新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