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逻辑背景,理论特征以及现实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9
/ 3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逻辑背景,理论特征以及现实意义

赵俊杰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处理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建设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辩证关系,是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习近平文化思想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两个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1]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

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力量和纽带,文化的力量体现在整个民族的发展历程当中,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凝聚价值共识,形成历史合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文化对于国家,社会,个人在多层次发挥的作用,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大力支持文化发展,用心扶持文化产业,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重要的的理论成就以及现实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文化方面的建设工作,在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运用历史逻辑,把握历史走向,总结国内外文化建设经验,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涉及新中国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也蕴涵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逻辑背景

无论那种思想那种文化背后都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习近平文化思想正确处理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问题和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三方面的要素在不同的方面起着不同的作用。其中,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理论决定的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文化底色,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一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问题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产生的现实土壤,为理论的不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为习近平文化思想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文化确定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底色。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指导思想,所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底色。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话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2]中国能取得飞快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密不可分,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基础也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属性,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所说:”一定的文化(当做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的社会的政治和经济。”[3]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4]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文化的发展不是在书斋中就能够取得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这也就说明文化一定是要在实践中发展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发展的现实土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 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新思 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进 一步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新时 代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南。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文化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所起的推动性作用,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原创性观点,做了一些列有效性探索。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 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 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 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5]正是这些实际问题的经验总结,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根基,也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这些经验总结才能够被上升成为理性认识,进而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

第三,中国传统文化为习近平文化思想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 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 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6]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产生于中国大地,认真回答中国故事,紧紧围绕解决中国问题而产生的,必然带有中国特色。在新民主主义文化的 历史性建构中,“民族的”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 式。 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

[7]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一是互相成 就的“两个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赓续了党传承和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并发展为新传承观, 将“两个结合”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的关键路径,强调“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8]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逻辑中,传统文化所体现的民族性因素始终是彰显党的思想理论创新性的鲜明特色。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特征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章,是党的最新 理论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并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并自觉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两个结合”的深邃思考和话语构建,是指引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方向的行动指南。

第一.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两个结合”的深邃思考和话语构建

  习近平文化思想根植于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拓宽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研究视域,凸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意涵。“两个结合”的体系化建构。从丰富内涵看,“两个结合”关于彼此契合、互相成就、道路根基、创新空间、文化主体性、新的文化生命体、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等一系列阐释,令人耳目一新。从重大意义看,“两个结合”是规律性的认识,是原创性的,是根本途径、必由之路、最大法宝。如此多维度、多视角、多层面、全方位关于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重要性的定位,可以说是空前的。从而形成了“两个结合”的叙事方式、话语体系和理论架构。正是“两个结合”的系统阐释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深刻论述,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更加丰富充实。

第二.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根植于中国大地的,是结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来针对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在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相结合之中产生而来的,他既能够解决我国当前文化各个方面发展的问题,又能够对我国文化事业产业的发展指引方向。

“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9]意识形态工作是重中之重,意识形态问题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底色,对于文化建设方面,坚持文化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也是我们国家的根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所决定的,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一个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科学体系。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关于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重要内容的理论规定,明确了当代中国文化的正确发 展方向。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辩证处理民族性与现代性两大维度的关系问题,这也是拷问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的“古今中西”问题。 近代以来伴随西方殖民主义的全方位侵略,中 华民族文化的主体性遭受巨大历史性解构,如何从“文明蒙尘”中扭转文化发展的颓势,成为国人不 断致力于求解的关键问题。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原则,通过深入推进“两个结合”, 特别是在今天明确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方案,为从根本上求解这一历史难题提供了 全新思路。 从“古今”维度而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正确处理了历史文化传统与当代文化创新之间 的辩证关系,既坚守了中华文化立场,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理论滋养,同时又不断推进优秀传统 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中西”维度而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是西方文明的地理平移 和复制粘贴,而是在坚守民族文化主体性基础上对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充分继承和发展。正是在此意义上,习近平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 之争’,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10]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 代,直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围绕保障文化安全、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影响 等价值目标为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提供思想武 器和行动指南,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信念、振奋人心、凝聚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新境界,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思想智慧。

第一.习近平文化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新境界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产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新飞跃,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回答时代课题,作出系列原创性重要论断。进入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存在诸多问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迫切需要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明辨大势,结合实践探索作出了一系列精辟深邃的原创性重要论断。比如,把文化自信列为“四个自信”并始终强调;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创造性提出“第二个结合”的重要命题;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习近平文化思想系统性、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重大课题,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第三.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思想智慧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融汇古今,又贯通中外,其关于深化各国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论述,具有深厚的人类情怀与广阔的全球视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提供了思想启迪、贡献了智慧力量。

回答“世界之问”,廓清人类文明迷思。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沉渣泛起,人类文明面临何去何从的关键节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界之问”成为全球共同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难题,不同文明之间是交流对话还是封闭隔阂、是共同繁荣还是冲突对抗等一系列选择和疑问困扰着世界各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胸怀天下、深入思考,站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高度,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坚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公道正义;倡导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坚决反对傲慢偏见、封闭排他、文明隔阂;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与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等。这一系列全球性的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以“中国之答”深刻回答了“世界之问”,解答了长期困扰各国人民的问题和疑惑,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发展进步贡献了思想智慧、注入了强大动力、指明了前进方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418

[2]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23 14

[3]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1 664

[4]习近平著作宣读: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23  34

[5]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46页。

[6]中共中央 2021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 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11月16日

[7]《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7页。

[8]黄力之 2023 《准确理解“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 生命体”》,《文汇报》6月8日

[9]习近平著作宣读: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23  36

[10]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年第17期

作者简介:赵俊杰(2000-),男,汉族,河南鹤壁人,研究生,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