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指南

/ 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指南

李艳梅

达州华康医院 四川 达州 635000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一种常见的妊娠期疾病,主要表现为妊娠期后胆汁排泄受阻,导致胆汁酸在体内积累引起瘙痒和黄疸等症状,为了帮助孕妇更好地了解和管理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以下是一些指南,以供参考。

IMG_256

  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表现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通常发生在妊娠后,尤其是在孕妇怀孕32周后,它的主要症状之一就是瘙痒感,这种瘙痒感通常比较严重,尤其出现在手掌和脚底,但也可能蔓延到全身,这种瘙痒感会在晚上更加明显,可能影响孕妇的睡眠质量,给她们带来极大的痛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还可能导致孕妇出现黄疸,这是因为胆汁酸在体内堆积过多,导致黄疸色素在皮肤和眼白部位的沉积。孕妇的皮肤和眼睛可呈现黄色,这是黄疸的典型表现。除了瘙痒感和黄疸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还可能伴有一些其他症状,孕妇可能感到疲劳和食欲不振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对孕妇的生活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原因

孕妇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在怀孕期间孕妇体内孕激素的分泌量增加,特别是孕酮的水平会出现上升这些激素的变化,会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导致胆汁酸在肝脏中聚积。雌激素的增加也可能会对胆汁酸的代谢和转运产生影响,进一步加剧胆汁淤积的情况。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生,也可能与孕妇自身的遗传因素有关,部分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简单来说就是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孕妇对胆汁酸的转运和代谢有缺陷,从而会增加孕妇出现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风险。环境因素也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生因素,在一些寒冷的地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的发生率较高,这可能与环境温度和季节性激素变化有关,但其具体机制尚未明确。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饮食可能增加了产妇患上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风险,除此之外,肥胖和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增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生风险。

  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断方法

在进行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时,医生会详细询问孕妇的症状和病史,医生会询问孕妇是否有家族史或者曾经有类似疾病经历,这有助于确定是否存在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可能。医生会对孕妇进行体格检查,观察孕妇的皮肤和黏膜是否有黄疸迹象。除此之外,医生还会检查孕妇的肝脏和脾脏是否有增大或者按压疼痛的情况,这些检查能够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一些线索,但不能作为诊断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唯一依据。医生会对孕妇进行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主要诊断方法之一,医生会根据孕妇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来进行判断,一般情况下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胆红素水平会升高。除此之外,医生还会检查孕妇的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氨酶和碱性磷酸酶等,如果患者有肝内胆汁淤积症,这些指标也会出现异常升高。医生还可能会对孕妇进行胆汁酸检测,胆汁酸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一个关键指标,医生会通过检测孕妇的血液或尿液中的胆汁酸水平,来判断孕妇是否存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除了进行上述常规检查外,医生可能会进行其他辅助检查,例如进行肝脏超声检查以排除其他肝脏疾病的可能。

IMG_256

  1.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

调整饮食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重要方法,孕妇应避免摄入过多的胆固醇和脂肪,以减少对肝脏的负担。同时要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物,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排出体内多余的胆汁酸。药物治疗也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常用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包括胆酸制剂和抗组胺药物,胆酸制剂可以增加胆汁的排泄,减少胆汁酸在体内的聚集。抗组胺药物则可以缓解瘙痒症状,改善孕妇的生活质量。但是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自行使用。在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时,孕妇还需要密切监测肝功能和胆汁酸水平,要定期进行血液检测,这样可以及时了解肝功能的变化,并根据检查结果积极调整治疗方案。孕妇还应该观察自身的身体症状,如瘙痒和黄疸等,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外,孕妇还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障充足的睡眠,要避免暴饮暴食控制体重增长,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心情舒畅。这些健康生活方式,对疾病的康复和治疗都有重要作用。

结束语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需要孕妇从多个方面进行管理,除了医生的治疗和指导外,孕妇还可以通过合理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检查等方式来预防和控制肝内胆汁淤积症,希望这些指南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孕妇,让他们度过一个健康的妊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