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联合流程优化在急性胸痛患者急诊预检分诊及急救中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7
/ 2

多学科协作联合流程优化在急性胸痛患者急诊预检分诊及急救中的效果观察

余翠琴    张文(通讯作者)

汉中市中心医院  陕西汉中 723099​

【摘要】目的:分析多学科协作联合流程优化在急性胸痛患者急诊预检分诊及急救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在本院急诊科治疗急性胸痛的70例患者,以计算机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研究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急诊护理,研究组采取多学科协作联合流程优化。对比两组的急诊预检分诊时间和急救成功率。结果:研究组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检查时间、生化检验时间、抢救前准备时间、抢救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急救成功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急性胸痛患者的急诊预检分诊及急救中应用多学科协作联合流程优化可以提高其急诊救治效率和急救成功率。

【关键词】多学科协作流程优化急性胸痛急诊预检分诊;应用效果

急性胸痛是急诊科常见的就诊原因,外伤、理化因素、炎症等均可诱发急性胸痛,但需要注意的是,许多诱发急性胸痛的疾病病情发展快,治疗不及时可引发严重结果,并且不同病因的治疗方法有明显不同,为了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临床需要对患者的急性胸痛原因进行准确、快速的诊断和治疗。常规急诊护理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在急诊预检分诊环节容易浪费时间,从而影响到急救效果。对此,临床可以通过多学科协作和流程优化来提高急救效率和急救效果。本文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在本院急诊科治疗急性胸痛的70例患者,试分析多学科协作联合流程优化的应用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在本院急诊科治疗急性胸痛的70例患者,以计算机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研究组35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42岁~82岁,均值为(61.62±6.18)岁;疾病类型:急性心肌炎15例,心绞痛10例,急性心肌梗死9例,主动脉夹层1例。研究组: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41岁~83岁,均值为(61.79±7.01)岁;疾病类型:急性心肌炎14例,心绞痛9,急性心肌梗死9例,主动脉夹层3例。以上数据经对比均为P>0.05,可在两组间进行统计学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急诊护理:接线员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安排急救人员前往现场接诊,在120到达现场后先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并进行基础的院前急救。待控制住患者病情后迅速将其转运回急诊科,转运过程中及时将患者病情信息反馈给急诊科,由急诊科联合其他科室做好准备工作和协同安排。在患者抵达急诊科后,迅速开展心电图检查和生化检验,根据诊断结果为不同病因患者进行分诊和急诊急救。

研究组采取多学科协作联合流程优化:①多学科协作:由急诊科护士长、影像科及检验科、心血管科的医护人员共同组成多学科协作小组。急诊科明确急性胸痛的分诊流程,建立健全绿色通道机制,对就诊的患者进行筛查与分诊,以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为患者进行急救。设立分诊微信群或内线电话,将检验结果及时反馈到微信群中或通过内线电话及时告知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以便各科室更迅速地完成急救前准备工作。②流程优化:对各科室的协作流程进行优化,在患者就诊后第一时间安排进入绿色通道,不必进行挂号即可进行各项检查,做到先检查治疗再挂号收费。进入绿色通道流程后,分诊护士迅速为患者开展风险评估,按照生命体征是否稳定、病情是否轻重将患者划分为不同等级,为高危患者优先进行诊治,如有胸背疼痛等不适,应第一时间安排急救,一边予以吸氧等基本处理,一边建立静脉通道,予以心电监护和生化检验,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予以介入手术等治疗。

1.3评估指标

对比两组的急救成功率和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检查时间、生化检验时间、抢救前准备时间、抢救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录入数据到SPSS-21.0软件中,对表现形式为(n,%)的计数数据检验卡方值,对表现形式为(-±s)的计量数据检验t值。如果P值低于0.05,那么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研究组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检查时间、生化检验时间、抢救前准备时间、抢救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急救成功率(94.29%)比对照组(74.29%)高,P<0.05。

1:急诊预检分诊时间和急救成功率的比较[-±s,n%]

分组

分诊评估时间(min)

心电图检查时间(min)

生化检验时间(min)

抢救前准备时间(min)

抢救时间(min)

急救成功率(%)

研究组(n=35)

1.07±0.21

6.03±1.14

11.15±2.48

4.04±1.24

22.71±4.52

33(94.29)

对照组(n=35)

2.34±0.63

9.25±2.49

19.36±5.41

8.94±2.21

36.82±6.64

26(74.29)

t值/2

11.314

6.956

8.161

11.439

10.392

5.285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22

3讨论

急性胸痛的病因较为复杂,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将有可能导致不良预后。常规急诊护理虽然有助于减轻患者病情,但措施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患者可能因为程序的繁琐或不完善而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从而导致患者死亡。对此,临床可采取多学科协作与流程优化干预,其中多学科协作具有节省医疗资源与人力资源的优点,其可以结合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围绕急性胸痛的病因、危害及患者需求进行护理,其可以联合急救科、影像科、检验科等多个科室的力量进行干预,通过多科室的合作,患者可以在短时间内被准确分诊,及时得到治疗,因此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而流程优化则是基于人文观念对急诊流程进行了优化,其可以在患者急诊后先予以检查和治疗,再安排缴费和住院,如此可以避免患者的急救时间被浪费,因此对患者的预后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见结果,研究组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检查时间、生化检验时间、抢救前准备时间、抢救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急救成功率(94.29%)比对照组(74.29%)高,正可以证明多学科协作与流程优化干预的显著应用效果。

综上,临床应为急性胸痛患者采取多学科协作与流程优化干预,以提高预检分诊效率,提高急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张春华,李丹,高佩佩.风险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急性胸痛患者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31):148-151.

[2]刘四琴,周丽芳,朱丽利,等.多学科合作优化急诊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诊疗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02):79-81.

[3]李栩聪,吴智鑫,骆建文,等.胸痛中心医师职业倦怠及工作压力状况的调查分析[J].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20,(2):210-212.

[4]王素贤.加装架钩式心电图推车在胸痛时间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5):209-211.

[5]廖冬梅,罗晓丽,张丽荣,等.标准化急诊胸痛分诊流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2020,(9):4-5.

[6]王军,陈浩,刘晶晶,等.胸痛中心成立对急诊PCI治疗STEMI患者D2B时间的影响[J].医学信息.2020,(10):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