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植物造景在雨林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7
/ 2

雨林植物造景在雨林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张春梅韦周晓文万贵

景洪市人民政府嘎栋街道办事处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云南 景洪  666100 

摘要:在建设绿美城市中,不断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宜旅的需求,突出城市特色,增强城市竞争力,是当前西双版纳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作。在雨林城市和景观工程建设中,如何通过合理的方法来处理相应的设计问题和突出雨林特色,是确保边疆城市吸引力的关键所在。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就如何解决在景观营造中运用雨林植物造景以突出雨林城市特色的相关问题,从造景内容、造景策略等几个方面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期能为今后的景洪雨林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雨林植物造景;雨林城市;景观设计

引言

突出宜居、宜业、宜旅和地方生态特色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西双版纳建设独具雨林和多元民族文化特色的城市就显得尤其重要。在推动城市景观建设工程中,雨林植物景观的营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是吸引到更多的投资商和优秀的人才来居、来业、来旅的基础,是边疆城市高质量发展重要工程。

1、园林景观中植物造景实际应用问题

1.1植物类型多样性不足

在突出雨林生物多样性的思想指导下,我州各地的城市、城镇都在积极地响应着国家大力推进绿美城镇的发展,而普遍采用的是“模数化”施工方式。在园林植物造景建设过程中,有些设计者并未将整体环境与绿化相结合,使绿化的实用性受到较大的制约,无法使绿化树种的生态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1.2地方特色不突出

在园林中的植物布置时,设计者往往首先会挑选市面上大量且较为集中的植物,这就造成了各个区域的园林植物种植的结果都差不多,同质化情况严重,并没有表现出地方的人文风貌和雨林生态特点。这大大降低了整个城市园林的景观效果。另外,在实践过程中,一些外来物种被引进到城市建设中,易形成入侵威胁,也将失去本地特色。

1.3景观布局不科学

在建设过程中,应注重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城市绿地可以协同推动城镇化的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一项都市的绿色工程,正如它的服装一样,是整个城市的象征。在实践中,若布置不当,不仅会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且达不到理想的观赏效果。在景观工程的施工中,绿化是主要的。绿化植物是最根本的核心组成,所以,要对绿化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确保绿化能够从总体上对区域环境进行美化。在景观设计中,运用具有良好视觉效应的植物景观,能给人以良好的感受。在绿化种植中,对植株的生长循环也是不可忽略的。各种雨林树种的生长期各不相同,也各有特色,在具体布置时应进行适当的组合。不同的植物搭配所产生的艺术景观效果差别较大,但在实际的园林设计工作中,一些设计师往往忽视了这一方面的问题,从而导致了园林中的植物景观不协调。另外,对国外同类区域的园林工程进行了调研后,我们还可以看到,目前一些地区的绿化工程采用了传统的栽植方式,这与目前的规划和要求并不一致。在景观工程的规划中,应保证其种植布局的科学性。

2、风景园林项目植物造景应用策略

2.1为植物造景制定造景设计规划

在景观绿化工程中,搞好设计计划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工程师必须制定出一个科学的设计方案。在制定规划时,既要考虑到局部景观的总体效应,又要注重与城市整体景观的协调,使之成为一种局部富有特色而整体协调美观的有机系统,促进景观设计中各个元素的功能。与此同时,通过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动态信息的把握,根据工程的具体状况,对计划进行适时的调整,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

2.2全面考量植物生长习性

在进行景观植物营造的时候,工程师必须要对整个景观的构思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要按照植物的特定特征和设计需要,把它充分地融合到园林的环境之中。这样就可以把园林中的植物和场地的环境相结合。在对该树种的真实生活习惯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该树种的种植条件,使其具有较强的景观特色。在园林绿化中,要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要把园林绿化的实际效果放在首位。

2.3合理选择植物栽培品种

在植物造景的设计工作中,工程师可以选择大型的雨林标志性植物来做主要的造型,例如:乔灌草可以将各种植物进行混合,从而构成一个具有丰富的层次的景观,保证了植物的多样化和丰富。在自然条件下,产生一种稳定的生态效果。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设计师要尽量增大绿地的数量,并要注意植物的种类的搭配,以达到园林的目的,从总体上提高园林绿化的景观质量,促进了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2.4基于地区实际情况与环境条件设计植物造景

在制定园林设计计划时,有关单位应从总体上作好园林绿化的总体设计,不可任意地进行植物配置。在进行设计之前,应该进行现场调查,对景观工程的场地情况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对场地的水文、气候和土壤情况都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并对其进行适当的种植,保证景观的丰富和美观。要充分认识工程场地的人文风貌和历史底蕴,合理选用合适的树种,以保证景观工程中的植物景观能够充分反映出雨林与雨林民族的文化特色。在进行机关园区设计时,要进行实地调研,掌握大众对花卉种类的偏好,并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进行选用。在进行近人场所绿化的设计中,一定要遵循“四季有花、多彩缤纷”的理念和需求,对各种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营造出一种完善的园林景观的主体气氛,给市民创造出一种内涵丰富的园林景观空间。加强园林的视觉感受,提升园林的规划与设计水准。

2.5创设和谐景观生态植物

在营造绿化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它的使用功能,而且要把它的生态应用、审美观赏和经济观赏的价值都表现出来。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对树种进行分类,并兼顾各个方面的影响。若园林中的植物种类相对单一,或者所选择的同类或相同色彩的植物达不到设计的需要,则需要采用多种色彩各异的植物组合而成。另外,在植株的生长发育中,栽植的密度和摆放的方位对植株的生长速率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景观创造中,要按照植物的生长习惯、形态和养护特性,对其进行适当的选用,保证所创造的景观能够符合空间的透视形态和光的折射等需要,给人以不一样的视觉体验。此外,在实践中也要注重运用序贯、借鉴自然、规则或混合的方法来营造绿地和植被。

第一,采用自然型的景观营造手法。在建造过程中,要将植物和周围的生态环境和植被相结合,创造出一种贴近于大自然的形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对花园的美化需要,保证最后的景观效果和绿化目标。例如,根据自然界的原理,对植物的种类和密度进行合理的选取,采用多层次的栽植方式,保证了植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从而为游客创造出更加接近大自然的风景。在园林绿地中,种植的植物种类繁多,可以选用春季和夏季的花卉,营造出不一样的气氛。在进行近、远、繁花交错的时候,要与一些小的灌木或者是草本植物相结合,加强了造主体的意境。

第二,采用规整的造景手法。种植有规律的种植模式,采取规整的连续种植方式,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例如,成片种植的薰衣草,在开花的时候,花海就会泛起阵阵涟漪,给人一种美轮美奂的感觉。

第三,混合式植物造景方法。将自然与法则相结合的手法,体现在按一定地域规律栽植绿化景观,用规律引导观众的感官感受。通过混播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将具有不同层次的景观带结合起来,产生不同的感觉差异,提高植物的观赏价值。例如,在山坡上大面积种植杨柳、梧桐、香樟等高大的树木时,要确保后面栽种的树木和山上原有的植被相匹配的科学合理。对于园区中人为堆积的山地,设计者应在山坡上栽植高树,形成绵延起伏的山峦,给游人提供一个优美的游览环境与气氛;增强游人游览体验。

结语

在西双版纳风景园林工程中,植物造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组成要素,它对于凸显雨林城市整体魅力,营造生态、协调的自然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州的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镇人居环境与市民对优美环境的需求不匹配,与雨林特色的生态环境不一致,加速雨林城市建设势在必行。通过雨林城市的创建,不仅能有效地提升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还能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而且还能反映都市文明程度,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尤绍鑫.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22,45(2):41-43.

[2]梁赛英.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2022,42(1):123-125.

[3]刘涛.论风景园林绿化设计中的植物造景与艺术手法[J].大众标准化,2021(24):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