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在施工图审查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6
/ 2

数字化技术在施工图审查管理中的应用

郑尚

淮安市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盱眙分中心,江苏淮安211700

摘要: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各行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数字化技术也在施工图审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施工图审查改革背景之下,各地政府鼓励使用BIM、AI等数字化技术,辅助建设工程项目审查审批。政府住建部门作为设计质量的监管方,相继推出施工图审查制度改革,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建筑施工图进行审查。所以如何在有限的设计和审图周期内,能有效地把控设计质量,从而避免设计漏洞给工程带来安全隐患和成本增加问题,成了当务之急。本文就数字化技术在施工图审查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施工图;审查管理;数字化技术;

引言

施工图审查是建筑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传统的施工图审查过程需要人工查阅纸质图纸,进行复杂的计算和分析。这种方式存在审查效率低、易发生错误和难以追溯等问题。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施工图审查变得更加高效准确、可追溯。本文主要的讨论内容是数字化技术如何应用于施工图审查管理中。

1施工图审查管理中数字化技术应用概述

早期工程普遍采取蓝图审查模式,建设单位聘任多名报审人员,对基础施工图纸进行审查,发现问题并修改图纸,确定无误后报送至工程所在地区主管部门,再由各行政主管部门对施工图纸开展政策性审查、技术性审查,从图纸中找出违反现行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的设计问题,再把问题反馈给报审人员。施工图审查管理的全过程均为人工流转方式,有着流程繁琐、工作负担重、审查精度偏低、效率低下的局限性。因此,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9〕11号)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提升提高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监管信息化水平和施工图审查效能。相比之下,数字化审图管理模式是以数字化技术为依托,搭配应用大数据、数字化技术、BIM等多项技术手段,搭建具备一定自动化程度与完善使用功能的审图平台。无论是工程报审人员还是行政主管部门审查人员,仅需在平台内导入各项规范条文、施工图纸与设定审查依据,平台即可替代人工迅速完成图纸审查任务,在审查报告中出具审图结论、标记具体设计问题与绘图问题,最后再由人工对审查报告进行校核处理,即可完成图纸审查工作。

2施工图审查管理中数字化技术应用策略

2.1社会效益方面

项目的建设与推广应用符合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政策导向,对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同时还可以完善政府的监管方式,比如加强BIM相关技术标准实施的监管,建立基于BIM技术应用的施工图审查、质量安全监督、工程验收、档案归档等环节的监管方式和工作制度,逐步将BIM融入相关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提高协同工作效率。

2.2建立阶段性审查制度

早期建设工程主要采取施工图一次审查方式,在工程开工前开展审图工作,但通常受时间的限制,往往以主体结构为审查重点,忽略了对施工图细节内容的审查,这就造成了在单次审查期间很难发现并解决全部问题,限制了施工图审查功能效用的发挥。在施工期间,如果建设单位提出现场施工情况和设计预期不符时,此时就需要变更设计方案、修改施工图纸,但部分工程并未把修改后的施工图纸送至原审查单位进行二次审查,致使现场施工安全系数充满变动。对此要建立阶段性审查制度,分阶段多次审查施工图纸,明确各审查任务的工作重点。

2.3推广数字化审查模式

为改善施工图审查情况,全面提升审查效率和质量,应推广数字化审查模式,广泛运用数字化技术、电子签章等信息化技术手段。

(1)运用BIM技术。搭建数字化审图平台,使用BIM软件自带工具将纸质施工图纸转换为PDF、DWG等格式的电子图纸,并设定工程建设标准、导入现行规范文件。随后,由BIM软件替代人工开展图纸审查工作,查找施工图纸设计缺陷、绘图问题,并出具审查结论。最终由审查人员对初步审查结论开展人工校核作业,确定结论准确无误后,把问题反馈给设计单位,即可完成图纸审查工作。BIM软件替代人工完成绝大多数工作,将有利于缩短审查周期,减轻工作负担。此外,审查人员、设计人员通过BIM软件进行沟通,审查人员配合电子图纸与BIM模型向设计人员详细讲述审查意见,提出方案图纸修改建议,确保设计人员可更为直观、准确地了解审查结论。

(2)运用电子签章技术。电子签章本质上属于电子签名的表现形式之一,电子签章视觉效果和传统的纸质文件盖章效果基本一致,具有不可篡改、不可伪造、不可否认的特征,并具备法律效力。在施工图审查期间,审查人员直接在电子图纸、审查报告上加盖电子签章即可,无须另外出具纸质审查报告、签字盖章确认。不过,工程参建单位可能分布在不同地区,各地区审图系统办理电子签证的方式不尽相同,这就导致参建单位缺乏通用电子签章,如要重复办理多家单位电子签章,就无形中提高了时间成本。因此,在挑选电子签章时,应优先挑选具备互验互认功能和良好兼容性的电子签章,以降低图纸审查成本,扫清数字化审图模式推行阻力。

2.4长效更新平台数据库

为消除平台因素对施工图审查质量造成的影响,通过审查报告找出施工图违反现行规范要求的全部问题。审查机构必须建立长效化数据库更新机制,需持续向平台数据库内导入新出台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条文和设计规范条文,由全新的规范条文来覆盖已被废止的规范条文,避免在后续因使用失效规范条文而出现误导情况。同时应建立配套考核机制,审查机构定期对平台数据库内规范条文的完整程度、适用情况、内容完善程度进行评价打分,根据评价结果找出规范条文数据库和行政命令数据库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2.5采用数字化多图联审

为进一步简化施工图审查流程,可以搭建数字化联审平台,在平台内接入住建、规划、消防等多部门的施工图审查系统,依托数字化平台引导多部门联合开展施工图审查工作,从而在相同时间段内快速出具审查报告,无需重复多次开展施工图审查。同时,对各部门的审查流程、报审要求、申报表格格式、报审事项进行统一处理,并在数字化审图平台内增设协同会议模块。如果审图期间各部门形成争议,则召开线上视频会议,共同商讨问题解决方案。

结语

数字化技术在施工图审查管理中的应用为提高审查效率、减少错误和提升工作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好处。然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对软件的依赖性、数据安全性和系统建设的复杂性等。因此,在应用数字化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并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断推进数字化技术在施工图审查管理中的发展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孙玮.施工图审查管理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策略[J].安徽建筑,2021,28(09):279-280.

[2]江姣.常用基础类型施工图审查过程数字化的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4.

[3]张莉.施工图审查管理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573(12):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