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写作语言“视觉化”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6
/ 2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写作语言“视觉化”探析

段逸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云南省,昆明市,650000

摘要:信息化、数字化社会发展背景下,新闻媒体行业迎来了变革发展的机遇,尤其是在新闻写作方面与传播形式方面,这就需要该行业加快转型步伐,紧跟新媒体环境的发展趋势,从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新闻媒体服务。本文以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写作语言“可视化”,展开了详细分析和深度探索,以期与相关行业内人士分享及交流。

关键词:新闻媒体行业;新媒体环境;新闻写作语言;可视化

引言:身处新媒体环境的新闻工作者,要具备更高的新闻写作素养,才能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新闻服务,才能为新闻媒体企业创造良好的综合效益。随着电脑、手机、互联网等科技成果的发展和普及,成功将新闻服务行业推向了新媒体时代,这对传统新闻媒体造成了巨大冲击,所以适应新媒体环境实施新闻写作语言优化工作,对现代新闻媒体行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可视化新闻写作语言能够增添新闻的感染力,能够显著提升新闻的真实性,便于受众更好的获取新闻中有价值的信息。从新闻采编的角度看待可视化新闻写作语言,能够发现新闻不再是呆板的文字阅读,而是实现了可视化、直观性的阅读,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不断提升自身的新闻写作素养,以此提高新闻采编工作的有效性、适应性和科学性。

一、新闻写作语言视觉化的重要意义

(一)适应新媒体环境发展

科学技术发展、思想观念发展等都能推动新闻媒体行业发展,传统纸质媒体时代下,受众对新闻的需求基本停留在真实性、时效性方面,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对新闻的需求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新闻媒体行业必须实施改革创新,否则将会面临被市场和社会淘汰的危险境地[1]。可视化新闻写作语言的出现,为传统纸质新闻媒体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新闻采编人员融合事实、文字、图片和声音,通过电视、手机、电脑等设备,向受众传达听觉、视觉和感觉并存的新闻信息,成功将受众带进了新闻作者创设的新闻现场中,使受众获得了身临其境的感受,这为传统新闻媒体行业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满足媒体受众的需求

单一的文字阅读形式是传统新闻媒体的特点,受众需要阅读文本并认真思考,才能明白新闻想要展现的事实,该种情况下新闻写作语言就成了直接影响新闻好坏的要素,并且会明显左右受众的阅读意愿[2]。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受众对新闻的需求随之而变,诸如有的受众喜欢听新闻或者看新闻,反而逐渐失去了读新闻的热情,如此一来传统新闻行业将会流失大量受众。可视化新闻写作语言,能够赋予传统纸质媒体新的活力,同时配合使用图片、声音、视频等元素,便可满足新媒体时代下受众对新闻的所有需求,这对提高广大受众对新闻服务的满意度,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新闻写作语言视觉化的多种问题

(一)写作格式较为单一

新闻写作语言视觉化对写作格式没有具体的限制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新闻写作的创新进程,但是从当前新闻写作者的语言使用中,能够发现新闻写作格式存在单一性和固定性问题[3]。例如,在新闻写作过程中教条主义思维占据主要位置,经验主义思想严重影响新闻写作者的写作格式,造成了以下新闻写作窘境:第一,新闻写作中习惯采用通报式语言;第二,经验消息多为指令性语言;第三,经济类消息遍布行业术语;第四,政治法律类消息犹如判决书。上述拘泥于固定的新闻写作格式,弱化了新闻写作语言视觉化的优势,难以给予广大受众眼前一亮的感受。

(二)细节缺乏独特性

视觉化的新闻写作语言能够通过文字给予读者良好的画面感,可以在读者和新闻作者之间搭建一座情感、思想交流的桥梁,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受众阅读新闻的感受。现阶段,很多新闻写作者在语言使用方面,无法突出写作细节的独特性,导致整篇新闻缺失骨肉和灵魂,造成了空话连篇的新闻写作情况。例如,在新闻报道中只是简单的介绍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却没有对事件发生原因、发展过程和后续结果进行深入调查和跟踪报道,此类新闻信息缺少生命力、发展性,极易导致受众失去阅读文字新闻的热情和信心。基于此,视觉化新闻写作语言的应用,要重视对新闻细节进行挖掘和突显,使受众阅读文字就能掌握新闻的核心内容,并清晰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从而增强新闻消息的立体感和即视感。

(三)写作语言缺乏灵活性

新闻写作只关注如何向受众呈现事实,就会忽略新闻写作语言的丰富性与灵活性,这是大多数新闻写作者存在的通病。新媒体环境下受众不仅在意新闻的真实性,还在乎阅读新闻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感受,只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却忽略新闻的感染力、创造力,无法给受众阅读新闻提供良好的视觉感受。

三、提高新闻写作语言视觉化的策略

(一)积极转变传统的表达方式

传统新闻写作只重视展现事实,作者常常将结果直接传达给受众,该种情况下受众在阅读过程中,不会获得丰富的想象空间,甚至无需在阅读中停留思考,这就弱化了新闻写作的视觉化。基于此,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写作语言视觉化创新,应当积极转变传统的表达方式,新闻写作者不要直接告知受众结果,而是为受众构建自主思考、猜测、联想的情景,使受众进入写作者创造的思维空间里,从而形成与新闻报道事件发展规律相符的画面。例如,在报道沿海地区遭遇台风灾害时,新闻写作者不要直接表明台风造成的各项损失,像是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情况、建筑损毁情况等,而是重点描绘台风登陆的情形,该种语言表达形式能够给予读者清晰的画面感,如此一来读者会联想“台风威力这么大,造成的各项损失自然难以估量”。通过转变传统新闻写作表达方式,能够借助文字的感染力为读者创造联想空间,这将在读者大脑中形成生动形象的画面。

(二)巧妙运用细节进行传播

新闻写作要在重视呈现事实的基础上,对新闻事件的细节进行深挖与刻画,如此才能给读者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才能赋予新闻消息真实、生动的既视感。例如,在报道戍边战士的生活状态时,新闻写作者要善于抓住细节、突出细节与刻画细节,这就十分考验写作者的文字和语言功底,此处可以从衣、食、住、行方面进行描写,渲染戍边军旅生活的艰辛,从而突出戍边军人的精神品质。

结语:综上所述,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写作语言视觉化,是传统新闻媒体行业适应时代发展的有力手段,其能够为忠实的纸质媒体受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新闻服务,所以身为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新闻写作素养,为新闻媒体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牛昌庆.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写作的困境与突破方法[J].中国传媒科技,2022(01):94-96.

[2]陈晋斌.视觉化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22):63-65.

[3]王瑜.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语言视觉化[J].记者摇篮,2021(06):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