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火蚁防治的技术要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6
/ 2

浅谈红火蚁防治的技术要领

彭嵩山

深圳市捷立克卫生服务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红火蚁,它是节肢动物门、社会性的一类昆虫,呈多个品级。红火蚁,它有着极强传播性,能够以自然爬行及迁飞、洪水扩散等多种形式实现较大范围的传播,它还会以集体形式,使得飘浮状蚁团形成,延长生存时间,还可随水流逐渐迁移扩散,随堆肥、淤泥、垃圾、包装物、农耕机具及设备、运输工具、货柜等进行传播。红火蚁,它对于生态系统、各种农作物及人类健康均会产生严重危害,只有全面掌握并且运用防治技术各项要领,才能够确保更好地落实红火蚁的科学防治各项工作。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红火蚁的科学防治相关技术要领,仅供业内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红火蚁;危害;科学防治;技术要领;

前言:

红火蚁,往往分布广泛,入侵性及破坏力极强,危害性大,若不及时落实好各项防治工作,则不但会严重危害着周边的生态系统及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一旦被叮咬上,还会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因而,对红火蚁的科学防治相关技术要领开展综合分析,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1、关于红火蚁及其所产生危害性阐述

针对红火蚁所产生危害性的详细阐述如下:一是,在生态系统层面。针对地区范围的生态系统,其属于本地区范围各种生物及植物实现和谐共处一方面基础保障。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则最具一定代表性,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物呈互相依存及作用关系。而红火蚁这种入侵物种,破坏性强,大面积地入侵至地区范围的生态系统当中,会严重破坏原有地区范围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地区范围土壤当中如蚯蚓等相关无脊椎类型动物,会遭到红火蚁捕食,以至于无脊椎类动物总体数量及其多样性大幅度减少,红火蚁会严重啃食着地区植物原有根系、小型各种动物卵体、鸟类雏鸟等,若不予以有效控制,则地区生物、植物及农作物等实际存活率会持续降低,地区范围原有的生态系统总体受损严重,打破原有的食物链,对地区范围生态环境总体建设较为不利[1]。红火蚁,它还会搬运植物种子,改变类型不同植物种子原有分布比例,则生态失衡会持续加剧;二是,在人体健康层面。红火蚁呈极快繁殖速度,且蚁巢总体分布广泛,外力一旦作用于蚁巢,则红火蚁必然集体攻击人类,人类被它叮咬之后,则叮咬部位产生如同灼伤般的一种疼痛感,甚至会有水泡出现,因其毒液内含毒蛋白,被叮咬者会有过敏性的休克症状出现,更为严重情况下会面临着死亡威胁。被叮咬脓包倘若破损,易有二次性细菌感染产生,治愈之后还会有永久伤疤留下,足以说明这种红火蚁所产生危害极大,且不容忽视,应当强化实施相关的防治工作;三是,在农作物层面。红火蚁有着较广传播范围,繁殖及其生长速度相对较快,针对于地区范围农业生长而言,属于最为严重性的一类虫害。农作物整个生产区域当中遭遇红火蚁的侵袭,红火蚁群会啃食农作物整个根系及其嫩茎,以至于农作物会出现发育不良情况,部分农作物甚至面临着枯死的命运。红火蚁,它还会啃食农作物的各种果实,果实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果实表面会有大量病菌存在,食用价值大打折扣,防控不及时情况下,农作物总体产量会大幅度减少,无法保障后期的收成。红火蚁持续传播蔓延开来,田间有大量蚁丘存在,农田工作实施难度倍增,部分农田水利项目工程当中,工程功能后期发挥过程安全性将受到威胁。

2、科学防治红火蚁的相关技术要领

2.1在化学科学防治技术层面

一是,注重触杀类型粉剂撒施科学技术的运用。红火蚁综合防治实践当中,应当先选定最合适时间,通常分春、夏及秋这三个季节实施,主要因春夏秋季节温湿度比较适宜,红火蚁有着较强活动性,可确保达到较好的治理效果。地区环境当中若发现存在红火蚁的蚁巢,便可选用红蚁净类型粉剂,适当撒施于蚁巢周围,翻动整个蚁巢表面,切记翻动深度务必超过5cm,在翻动期间,应当确保药粉被均匀撒施于地面及已出巢所有红火蚁的身体上,确保红火蚁群能够接触药粉。那么,红火蚁互相接触后,药粉便快速从蚁巢内部传开,杀死蚁巢内部红火蚁,特别是针对蚁后,可适当增加药粉用量,结合红火蚁巢实际大小合理把控,通常为15g~50g;二是,注重毒饵防治法的科学运用。毒饵方法之下,增单蚁巢可用药治理,即选择晴朗天气再用药,通常是中午左右实施,该时间段内处于21℃~23℃温度环境最为适宜,可结合红火蚁巢总体形状大小,对蚁巢周边位置约0.3m~1.0m内,选定红火蚁的相应克星饵剂予以撒施,且撒施应当确保均匀全面,待红火蚁发现饵剂情况下,可把它运到蚁巢内部,则啃食过程当中促使红火蚁群均被传染上,对蚁巢内部所有红火蚁达到消杀目的。药物撒施完成约一周后,应当检查此次消杀效果情况,倘若残留较多红火蚁,就务必要及时补撒,以达到彻底消灭的目的[2]。那么,还可全面落实撒施治理,即区域当中红火蚁倘若数量较多,红火蚁巢总体分布集中情况下,便可选定药物全面撒施这种治理方法,针对蚁巢比较集中分布整个区域实施药物的全面撒施作业,把红火蚁的相应克星饵剂全面且均匀撒施于地表当中,通常是以0.5kg/667m2~1.0kg/667m²为基本标准予以撒施,确保每个蚁巢当中兵蚁能够把饵剂运到各自蚁巢当中,红火蚁群体相互间通过互相接触传染,致使多数的红火蚁被消灭。首次撒施结束后,还半个月之后需再次实施一次撒施作业,但应注意此技术方法最适宜晴朗天气下深思,不适宜阴雨天,药物撒施之后4h若是下雨,雨后便需重新撒施作业。

2.2在生物科学防治技术层面

在生物科学防治技术层面,现阶段以天敌捕食、寄生天敌有效消灭及病原性微生物科学防治这几种技术手段为主,详细技术要领如下:一是,针对天敌捕食防治技术层面。黄蜻,属于红火蚁一大天敌。在一定程度上,黄蜻能够捕食红火蚁,有效遏制红火蚁较大范围的持续扩张,春天雨过后,黄蜻捕食大量的红火蚁,蚁后数量消灭,红火蚁实际数量会急剧增长。对此,务必注意黄蜻引入的时间务必要恰当,应当选择红火蚁频繁活动月份,使得集中性的危害实际发生率降低;二是,针对寄生天敌有效消灭技术层面。如寄生蝇,它会直接或间接性地影响着红火蚁的进一步繁殖及其生长。直接影响层面上,即红火蚁的体内寄生蝇会寄生产卵,伴随虫卵发育,则红火蚁自身机体呈衰弱趋势,最终面临着死亡;间接影响层面,即会抑制红火蚁的持续扩散,对工蚁日常正常活动产生干扰。单只的寄生蝇一般能够干扰到上百只的工蚁日常活动行为,致使红火蚁整个群体的扩张能力大幅度下降[3];三是,针对病原性微生物的科学防治技术层面。病原性微生物科学防控技术,对防治红火蚁而言有着良好应用效果。经改良处理之后球孢白僵菌ZGNKY-5型菌有着较好防治效果,浓度把控于1108/mL范围,注射至红火蚁整个蚁巢内部,约一个月后,便可对红火蚁达到优良防治效果。

3、结语

综上所述,红火蚁,其对于生态系统、人体健康、在农作物均会产生严重危害性。那么,若想将这些危害性缩小,或尽量避免产生这些危害,则就需相关部门及人员能够充分掌握科学防治红火蚁的化学及生物各项技术要领,如触杀类型粉剂撒施及毒饵、天敌捕食、寄生天敌有效消灭、病原性微生物等各项防治技术,以确保达到对红火蚁科学有效地防治目的。

参考文献

[1]郑燕.浅谈红火蚁的生物学特性、危害性及防控技术[J].农家科技旬刊,2018,000(009):266-267.

[2]陈柳竹,蔡冬梅.园艺生产综合防治红火蚁技术要点[J].现代园艺,2019(19):172-173.

[3]陈晓娟,余德才,边露.外来入侵物种红火蚁的危害及防控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22(9):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