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颈三针温针灸治疗气血亏虚证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5
/ 2

 探讨颈三针温针灸治疗气血亏虚证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胡瑞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友谊医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835000

【摘要】目的 分析在气血亏虚证颈性眩晕治疗上颈三针温针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30例气血亏虚证颈性眩晕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针灸法)与观察组(颈三针温针灸),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形成(P<0.05)。结论 在气血亏虚证颈性眩晕治疗上颈三针温针灸,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表现,凸显其治疗效果,具备一定安全性和有效性,可进一步推行使用。

【关键词】气血亏虚证;颈性眩晕;颈三针温针灸;疗效

颈性头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其原因包括物理、化学等多种因素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症状包括头晕、眼花、颈部疼痛、颈肌紧张、四肢麻木、胸闷等,严重的颈性眩晕还会伴随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表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颈性头晕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且向青年人群发展。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颈椎康复的牵引疗法,但总体疗效不理想且易复发。在中医中,颈椎眩晕被归为“眩晕”、“眩冒”等范畴,其病因被认为是“上气亏损”,发病机制是“上郁之郁,目涩之痛”,主要是气血亏虚所致,因此治疗应以活血通络、调和气血为主要方法。针刺可以根据辨证选取穴位,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调整交感神经紊乱的功能[1]。温针灸主要通过天柱、百劳、大杼等穴位进行治疗,通过穴位对病灶进行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散瘀止痛的作用。因此,本文分析在气血亏虚证颈性眩晕治疗上颈三针温针灸的临床疗效。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30例气血亏虚证颈性眩晕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6例男,9例女;年龄:25-47岁,均值(32.54±2.65)岁;观察组:7例男,8例女;年龄:27-48岁,均值(32.65±2.84)岁。两组一般资料未见差异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疗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暴露颈部,清洁皮肤,用75%酒精擦拭针刺部位,消毒; 选择合适的针具,如细针或三棱针;选择穴位,常用的穴位有风池、大椎、天柱等。其中,风池位于颈背部,两侧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大椎位于颈椎第七棘突下凹陷处;天柱位于颈椎第一棘突后方凹陷处; 按照针刺穴位的次序,先刺风池穴,然后再刺大椎穴和天柱穴;刺入针后,进行得气法,即通过轻轻旋转或提拉针具,使患者感到酸胀、麻木或微电感;按照医生的指导,保持针具在穴位上的时间,一般为15-30min; 拔针时,要轻柔、稳定,避免刺破皮肤。每周3次,连续进行2个周期。

观察组以上基础上联合颈三针温针灸:使用“华佗牌”苏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不锈钢针,规格为0.30mmx50mm。患者采取仰卧位,露出颈部,选择天柱、百劳和大杼三个穴位。将针头从鼻端斜斜地插入0.8寸深度,再用轻推、扭、拨等手法,使病人感到酸胀麻沉的感觉。然后将气息传导至顶枕或项部,再将一根1.5cm的艾条插入针柄并点燃。每周3次,连续进行2个周期。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3疗程后治疗效果,分为三级:显效(经治疗,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或显著减轻,中医症状分数降低>70%)、有效(经医治后,患者症状有所缓解,中医症状分数降低30%-70%)、无效(无以上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4.0处理,计量数据(±s)行t检验,计数资料n(%)实施X2检验,差异显著以P<0.05表示。

2 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临床疗效更优(P<0.05),见表1。

表1观察治疗3疗程后治疗效果[n(%)]

分组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疗效

对照组

15

5(33.33)

5(33.33)

5(33.33)

10(66.67)

观察组

15

9(60.00)

5(33.33)

1(6.67)

14(93.33)

x2

3.455

P

0.047

3 讨论

   颈性头晕是由颈椎病等引起的颈椎功能失调所致,导致颈部神经末梢和血管受到刺激,引发头晕、眼花等症状。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颈椎间盘膨出、椎间关节粘连或颈椎变形等,这些因素导致颈神经根受压或颈动脉受挤压,进而影响脑的平衡和定位系统,引起头晕、眼花等症状。传统医学研究表明[2],颈椎长期疲劳易受外邪侵袭,导致气血壅塞,引发疼痛。因此,在临床上需要采用通络止痛、疏通络的方法来改善病情。

    通过颈三针温针灸选择天柱、百劳、大杼等穴位,可以疏导颈椎的气感,促进颈椎血液流通,调整全身血液循环,增强阳经筋血,促进血液上行至大脑。温针灸具有针刺和灸法的双重作用,通过温热能量传递到腧穴,起到疏通经络、散寒作用。温针灸可以放松颈部肌肉,减轻神经压力,加快血液流通,促进椎-基底血流恢复,改善大脑血液供应,减轻头晕;还可以矫正脊椎问题,改善颈椎的稳定性。研究表明

[3],温、针、法相结合可以行气活血、理筋通脉,缓解肌肉痉挛,恢复颈椎平衡,减少神经卡压。椎-基底动脉是颞、枕侧支的主要供血动脉,血流状态与大脑供血及代谢状态密切相关。椎-基底动脉的狭窄、阻塞或血流紊乱是颈性头晕的重要原因。针刺大杼穴可以激活交感神经,提高局部血运;针刺百会具有舒筋扩筋的作用。研究显示[4],针刺天柱、百劳、大杼等穴位可以调控皮层功能,加速神经修复,舒张脑血管,提高椎-基底动脉血流量。温热针刺通过调节交感神经活动,抑制神经递质Y的分泌,促进血流。经本研究得,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更佳(P<0.05),这表明,颈三针温针灸联合手法推拿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体现,提升治疗效果,应用前景良好。

    综上,在气血亏虚证颈性眩晕治疗上颈三针温针灸,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表现,凸显其治疗效果,具备一定安全性和有效性,可进一步推行使用。

参考文献

[1]黎安菊,刘珊,刘华美.益气聪明汤联合针灸对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21,13(5):113-115.

[2]林雪维.补气养血健脾汤联合针灸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2,29(1):142-143.

[3]骆飞.加味益气聪明汤结合针灸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29):55-57.

[4]赵丽.加味益气聪明汤、针灸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21,40(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