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过程的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维课堂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3
/ 2

基于思维过程的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维课堂教学研究

刘 靓

福建邵武第一中学

摘要: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高中英语文学阅读课堂教学日益受到重视。这类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理解。本文以基于思维过程的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维课堂教学为研究方向,旨在提升学生在阅读英语文学作品时的思维深度和广度,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最终促进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思维过程;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维课堂;教学研究

引言:语言学习的本质在于培养思维能力,而高中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母语思维方式的影响,这种影响在英语文学阅读中尤为明显。学生可能会错误地运用母语思维来理解和感悟英语文学作品,从而影响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这就决定了高中英语教师在英语文学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思维方式的培养和重塑。因此,对基于思维过程的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维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1.基于思维过程的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维课堂教学的重要价值

在高中教育阶段,英语不仅是一门关键的高考科目,也是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国际交流的重要语言工具。英语的学习对学生的学术生涯和个人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尤其在英语文学阅读方面,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还能够让他们深入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人文情怀。然而,高中英语文学阅读的学习不仅仅依赖于词汇量、语法知识和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文学阅读中尤为关键。如果学生的思维方式僵化,即便他们掌握了丰富的词汇、精通语法并具备良好的理解力,也难以真正领会文学作品中作家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认知以及对人生事件的感悟和思考。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基于思维过程的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教学模式至关重要。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母语思维的局限,培养其英语思维方式,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和全面地理解英语文学作品。

2.基于思维过程的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维课堂教学研究

2.1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出发,寻找提炼问题

在英文文学阅读教学中,激活学生的认知结构,并引导他们深入思考阅读材料,对于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针对性的问题和回答环节来实现这一目标。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保证阅读内容的有效性,还能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分析。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风格”等相关的主题问题,鼓励学生围绕文章传达的信息进行讨论和回答。这样的互动交流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实现知识和理解的共享,提升整体的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理解水平,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并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给予适时的鼓励,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这种鼓励和支持能够激发学生在后续阅读中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学生在知识背景、情感经历和解读水平上可能与文章作者存在认知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全班进行广泛的讨论。在这样的讨论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整合不同的观点,从而总结出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这种讨论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还提升了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和文化理解,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批判性思维的高中生具有重要意义。

2.2了解文学作品大概信息,欣赏精美语言

正确理解文学作品的大意和欣赏其中的精美语言不仅涉及语言知识的掌握,还包括对文学作品深层次意义的探究和对美的感知。首先,了解文学作品的大概信息是英语文学阅读的基础步骤。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首先通读全文,把握作品的主旨和基本情节,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和情感。由于生词和短语可能成为学生理解文本的障碍,教师应教授学生如何根据词汇的构词法和上下文猜测词义,这不仅有助于理解文本,还能加深对单词的印象。比如在阅读《Early Autumn》时,面对诸如“unconsciously”“recognize”“transitional”等生词,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或其他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猜测和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此外,教师还需强调平时词汇的积累对文学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扩大词汇量,为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理解了文学作品的大意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欣赏文中的精美语言,理解作者通过语言表达的深层情感和意象。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选取文中具有代表性的文段,如对人物、场景的描写,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语言技巧和运用的修辞手法。以《Early Autumn》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深入分析文中对Mary和Bill两个人物的描写,帮助学生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及其背后的深层含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还能培养自己对英语表达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提升对英语文学作品的整体理解。

2.3进行知识升级,构建新知识网络

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认知冲突,原有的知识结构无法有效解决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英文文学作品作为载体,深入探究文学的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能够解答之前的疑惑,还能在阅读中吸收新的知识元素,从而升级他们的认知结构。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进而形成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语言和文化认知。同时,这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超越课本内容,自主探索和建立新的知识连接,促使他们形成更为复杂和丰富的英语知识网络。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的综合语言阅读能力得到提升,不仅在语言知识上有所增长,更在思维方式和文化理解上达到新的高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思维过程的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维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情感态度的发展,还能提高其人文素养水平。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应重视该教学方式,并将其融入到英语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英语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运平.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构建策略[J].求知导刊, 2021(38):2.

[2] 刘豪杰顾秋霞.基于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的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实践——以Charlotte's web Chapter 21为例[J].英语教师, 2021, 021(016):140-14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