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社区体医养结合的健康服务调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3
/ 4

上海市社区体医养结合的健康服务调研

郝宇婷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 201620

目录

上海市社区体医养结合的健康服务调研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1.2.2实践意义

1.3研究方法

1.3.1文献研究法

1.3.2问卷调查法

1.3.3调查数据分析

2.上海"医养结合"的推进工作

3.上海市老年人口部分地区现状分布及对社区"医养结合"的需求现状

3.1部分地区老年人口现状分布

3.2对社区“医养结合”的需求现状

4.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存困境

4.1"医养结合"的法制不健全

4.2"医养结合"筹资机制的持续性问题

4.3"医养结合"人才队伍的稀缺性问题

4.4"医养结合"的管理体系不协调

5.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存困境解决对策探析

5.1完善法律法规和政府政策

5.2成立专门医养管理机构

5.3建立部门的协同机制

6.结语

摘要:本文以上海市社区医养服务资源为研究对象,从以下几方面对其配置情况进行合优化研究。首先,根据上海市老年人口结构及患病情况对上海市社区医养结合资源需求情况进行分析,对上海市医养结合服务推行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上海;医养结合;医养资源;服务需求

1.绪论

伴随退化、高寿化严重程度的日益加剧,因疾病、老化、发生意外等造成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总量日渐增多,以康复医疗为引导的"医养融合"新方式逐渐变成当前医疗服务中诉求最鲜明、需求量最紧迫的医疗服务管理模式。上海地区市从2014年开展尝试"医养融合"医疗服务管理模式至今,无论是设施建成、组织运作、医疗服务供应或是筹资补助的层次、程度,上海地区都一直走在国内最前面。从"医养融合"的业务发展模式、业务内涵、业务工程项目的实施和业务收益涵盖面与获益水平程度来看,上海市"医养融合"管理工作也获得了明显的成果,而这种种成果的获得,都得益于上海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在医养融合方面所付出的不懈努力。但是上述成果与目前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服务标准和动态的医疗服务从业人员转变及流动趋势相对比,尚有一些差异,有待继续调整和完善。针对上海市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资源供需不平衡和社区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难以融合的现状,本文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公平和效率理论,以上海市社区医养服务资源为研究对象,从以下几方面对其配置情况进行整合优化研究。首先,根据上海市老年人口结构及患病情况对上海市社区医养结合资源需求情况进行分析。其次,运用基尼系数和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分别对上海市社区医疗资源、养老资源和医养结合资源进行公平性和效率性分析。然后,对上海市医养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效率性问题展开讨论,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经过研究,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提升上海市社区医养资源的配置公正性、效率,并加强资源的融合,从而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

1.1 研究背景

1.1.1 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

    近些年来,中国的老年人口总量呈现出急剧上升的趋势,特别是上海,作为我国首批实现老年人口数量增长的地区,目前正处于一个严重的老年人口增长期。根据016年底的数字,上海的60岁及之上的老年人口到达了457.79万人,占人口数的31.6%,65岁及之上的老年人口也到达了99.03万人,占人口数的0.6%"从表的数据可以看出,上海市老年人口增加迅速,高龄人口持续增长,高龄化现象明显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不仅给上海养老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给上海老龄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健全完善的机遇。

年龄段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60-64岁

127.05

130.99

143.92

152.57

158.76

60-69

198.19

215.69

236.95

254.86

269.17

70-79

102.10

100.38

101.71

103.04

108.96

80岁及以上

67.03

71.55

75.32

78.05

79.66

合计

367.32

387.62

413.98

435.95

457.79

    作为补充的机构养老又存在供不应求、费用高、环境差和空床率等相互矛盾的-系列问题,导致其不能很好的满足老年人需要。而社区居家养老方式既能满足老年人的家庭归属需求,又能降低养老费用,是现在乃至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养老的最佳选择。医养结合的养护理念出台了,它既可以提供基本的护理,也可以提供更丰富的养护,从而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各种不同需求。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本文通过对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中养老卫生资源配置情况研究,分析了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求,并确定了医养结合服务需求是社区老年人且前所需要的重要需求。在研究过程中还贯彻社会公平理论和效率理论对社区医养结合资源配置的指导作用,深入研究医养结合背景下上海社区养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与否、是否有效,以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社会公平理论和效率理论的适用范围,促进了其在整个社会保障的框架体系的深化。

1.2.2实践意义

经过深入分析,我们发现上海市社区的养老和医疗资源供需情况不均衡,分配不公平,效率低下。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些优化方案,以帮助政府和社区更好地合理分配这些资源。整个过程有利于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要,有利于促进社区医养资源配置的公平和效率,有利于促进医养结合,进而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连续稳定的养老需求,促进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发展。

1.3研究方法

1.3.1文献研究法

经过系统的学习,我们深入探索老龄事业、老龄化医疗保健、老龄化建设、老龄化管理理论,并从多个渠道收集有价值的资料。

1.3.2问卷调查法

为了更准确地评估上海市养老机构医养护理人员的工作状况,本次调查采用独立的问卷设计,涵盖了人口变量、工作变量以及职业态度、能力、环境、薪酬福利、满意度和职业发展等多个维度,以期获得有效的实时数据。

1.3.3调查数据分析

地区

发放问卷数

回收问卷数

各区问卷回收率

占总样本比例

黄浦区

120

120

100.00%

20.58%

徐汇区

120

111

92.50%

19.04%

长宁区

120

112

93.33%

19.21%

静安区

120

120

100.00%

20.58%

虹口区

120

120

100.00%

20.58

1.3.4被调查对象总体满意度调查结果

非常满意

满意

合计

57.8%

26.7%

84.5%

1.4.5被调查对象的不满意度及原因调查结果

不满意及原因

服务质量不高

需求难以被满足

服务人员素质不高

设施缺乏

占比

28.13%

22.3%

21.44%

28.13%

1.4.6被调查对象希望社区提供的医疗服务种类调查结果

服务种类

定期体验

理疗保健

专业护理

占比

78.9%

34.8%

30.4%

2.上海"医养结合"的推进工作

    2015年,上海市出台了《关于促进本市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力支持和促进了社会福利体系的构建,为实现医养融合的可持续性提供了有效支撑。其中,社会福利体系的核心是:构筑、调配和运用各类医疗和养护资源。上海市积极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不仅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监管,而且还采取措施减轻其负担。截止2015年底,上海市已经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它不仅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还能够有效地向周边的养老院提供支持,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全面的健康保障。

3.上海市老年人口部分地区现状分布及对社区"医养结合"的需求现状

3.1部分地区老年人口现状分布

上海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其老年人口数量庞大,这些数据可以直接反映出上海医疗和养老服务的发展状况。根据2012-2016年上海不同区域的老年人口分布情况调查结果,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和虹口区的老年人口比例最为显著。

地区

面积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黄浦区

20.46

24.82

26.05

27.69

28.89

30.15

徐汇区

54.76

24.40

25.47

26.95

28.18

29.42

长宁区

38.3

15.78

16.52

17.57

18.48

19.41

静安区

36.88

8.80

9.07

9.48

9.75

32.65

虹口区

23.46

22.10

23.31

24.82

25.94

27.00

    从上表可以看出,各个区域的老龄人口数量呈增长趋势,增长幅度相对较大,对医疗和养老资源的公平高效配置带来了新的挑战,让我国上海市“医养结合”的推行陷入了重重困境。

3.2对社区“医养结合”的需求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88.88%选择社区居家养老,而仅仅有13.85%的老年人选择在机构养老,调查结果说明,老年人更愿意在社区和家庭养老。调查结果如下图:

/private/var/mobile/Containers/Data/Application/B9006DEA-5BD8-4B18-9DCF-95F6AB4CF041/tmp/insert_image_tmp_dir/2023-11-28 20:42:59.004000.png2023-11-28 20:42:59.004000

4.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存困境

    随着政府大力推动医养结合,各地都在努力探索这种养老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目前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仍然面临着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双重挑战。

4.1"医养结合"的法制不健全

目前,尽管许多地区已经通过试点改革推行了地方性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但由于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规、部门文件等的指导,这种新型的养老模式仍然处于萌芽阶段。

4.2"医养结合"筹资机制的持续性问题

在中国,无论是公办或者民办的医养融合老龄化组织,其筹资来源不外乎是他们自己所缴费的医疗支出、医疗保险基金和其他国家财力的补助三部门。对于巨大的医疗需要人群,国家部门和各地财政部门的支持水平相当受限。医疗服务行业自然具备资金投入大、利润少、生命周期长、经营风险大等特征,使得中国社会势力很难下决意资金投入医疗领域。所以在政府投入相当限制、社会力量参与相当乏力、仅靠家属或个人承担养老费用的情况下,极易致使医养综合养老机构缺少长期性的筹资来源而陷人发展困境。

4.3"医养结合"人才队伍的稀缺性问题

当前,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人员结构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方面,数量极度紧缺;另一方面,专业技能水平远远跟不上发展的步伐。除了医疗和养老机构的专业人员,大多数从业者缺乏必要的护理资格证书,而且由于缺乏定期的医疗和养老知识培训和考核机制,使得他们的专业技能普遍不足,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前景。

4.4"医养结合"的管理体系不协调

"医养护三者紧密融合"的本意旨在建立一种完善的"医养护三者紧密融合",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目标的落地却受到了不同的阻力:一方面,当前的"医养护三者紧密融合"规定,将医疗、养老服务完美地融为一体,另一方面,当前的"医养护三者紧密融合"规定也没能充分反映出这一目标,使得"医养护三者紧密融合"的落地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5.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存困境解决对策探析

5.1完善法律法规和政府政策

慢性病老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建设需要法律法规和政府政策来给与制度保障。关于法律法规方面,国家需为慢性病老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使慢性病老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在建设和发展中有法可依,促进服务标准和规范,确保其正常运行。在关于慢性病老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法律法规中,应对提供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资质、服务内容、费用、运营监管、质量标准等事项进行详细的规定。

慢性病老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法律法规的出台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在服务模式建设初相关法律还未形成,在政策方面,需要做好这三件事:一是不仅要制定慢性病老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宏观政策,还要根据这些宏观政策来制定微观政策,进而强化政策的可操作性,切实发挥效果;二是要不断调整更新政策内容,随着慢性病老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发展,新的问题会不断出现,就需要政府不断调整更新政策内容,让问题得到解决以保证服务模式的顺利运行;三是要加强政策的落实,一方面地方政府应结合当地实情来灵活变通的落实中央的政策,切不可生搬硬套,另一方面政府各职能部门应增进交流与合作。

5.2成立专门医养管理机构

医养资源是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的,我们应跨部门成立专门的医养资源管理机构,加强对医养资源的统一领导。比如由卫健委、老龄委和民政部等部门抽调人员成立医养结合工作委员会,专门负责医养资源的管理。医养结合工作委员会应负责制定新型养老发展规划,定期议会以增进各部门之间的纽带关系,进而调节工作分歧,保证政策更好的执行。

5.3建立部门的协同机制

目前,医养资源专门管理部门尚未形成,其建立需要一定的周期。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发展不能停滞,所以就需要一个过度的方案:建立部门协同机制。医养结合服务协同机制的建立能推动各部门间的协调合作,保证医养结合服务的有序发展。

6.结语

慢性病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具有特殊性,其服务需求内容更加全面、服务需求总量大、服务需求水平高、服务需求侧重不同及服务可及性要求更高,且胚同慢性病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存在差异。为了更好地满足慢性病老人的医疗和养护需求,我们应该遵循以需求为导向、法治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及公平公正的原则,并且明确服务的对象、内容、提供者以及参与者,以及政府的主导、社区的参与以及多方协同的运行机制。政策法规不健全、医养管理体制分割、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社区医养资源不足和评估监督体系缺失是影响慢性病老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满足度的因素。应通过注重顶层设计、积极转变观念、健全法规政策,建立统一管理体系、畅通社会组织介入渠道、加强资源整合利用、完善评估和监督机制来实现慢性病老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建构。

参考文献

[1]张洪,刘琴. 医养结合背景下“互联网+护理服务”中的法律风险及其规制[J].医学与法学, 2023, 15 (04): 96-100.

[2] 罗地生.医养结合需求大安全短板需补齐[N].中国应急管理报, 2023-06-07 (001).

[3] 谭金可,李学莹.政策工具视角下上海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政策文本研究[J]. 上海城市管理, 2023, 32 (03): 54-63.

[4]林莹,朱珠,李劲等.医养结合医联体内养老护理员规范化培训及职业认同现状调查与分析[J]. 卫生职业教育, 2023, 41 (07): 136-140.

[5]刘芷含,苏林仪,贺小娇.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的影响组态分析[J].医学与社会, 2023, 36 (03): 17 -22+29.

[6]冯杰,程孟凡. 嵌入性视角下城市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构建[J].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3, 40 (02): 1-10.

[7]汪梦,陈晓丽,王鹏飞等.上海市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世界卫生组织《老年人综合照护实施 框架》[J]. 中国卫生资源, 2023, 26 (01): 105-110.

[8]李蒙,李艳茹,刘爽. 医养结合背景下养老机构服务人才队伍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 2022, (33): 128-130.

[9]王梦娜,刘倩汝,邓新茹等.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人中医护理服务需求研究进展[J]. 护理学杂志, 2022, 37 (21): 102-105.

[10]朱浩,王良文,林秀芳. 主动健康视角下城市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创新及其发展路径一以 上海、青岛和杭州为例 [J].社会保障研究, 2022, (05): 3-13.

[11]张帅,位林. 多元模式探索济南老年人医养结合“最后- -公里"[N]. 济南日报, 2022-08-30 (003).

[12]吕晗. 医养结合型养护院适应性设计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2.

[13]李园奇.需求导向下长春市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 2022.

[14]李健.社会资本参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困境与路径优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 2022.

[15]曹肖肖.医养结合型民营养老机构的法律规制[D].西南医科大学, 2022.

[16]郭思家.积极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广西大学, 2022.

[17]陈岩.医养结合视角下社区老年健康管理服务利用及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