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焦虑现状及对策分析——以粤北地区技工院校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3
/ 3

后疫情时代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焦虑现状及对策分析——以粤北地区技工院校为例

黄秀霞

摘要:本文采用就业焦虑问卷对662名粤北地区技工院校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就业焦虑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技校毕业生就业焦虑在性别、专业、学业阶段、实习经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分析影响就业焦虑的各种因素,提出缓解技校生就业焦虑的应对措施,以期更好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技校毕业生;就业焦虑;对策分析;就业指导

1 问题的提出

就业焦虑是指由就业情境引起的,个体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担心、不安、恐惧等消极情绪体验,并引起相应的生理、行为方面的变化。[1]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技校生的就业焦虑既受外部社会经济形势如后疫情时代、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有自身身心发展不成熟、职业成熟度不足等自我状态的原因。如何帮助技校生正向面对就业焦虑,寻找科学有效的应对方法,提升应对心理策略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国内有关大学生就业焦虑的文献较多,而对技工院校学生就业焦虑的实证研究较少。本文拟研究粤北地区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焦虑心理的现状,分析影响其就业焦虑的因素,为指导毕业生构建良好的就业心理提供参考依据。

2 研究对象和工具

2.1 对象 

本文以粤北地区几所技工院校的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选取了机械类、电工电子类、信息类、财经商贸类交通类、服务类共750名毕业生开展问卷调查,回收问卷662份,有效回收88.27%。662名被试中,男生稍多,占 62.38%,女生占 37.62% ;调查对象来自各专业毕业生,其中中技生占35.04%,高技生占64.96%,机械类、电工电子类、信息类、财经商贸类、交通类、服务类专业毕业生依次占 22.96%、11.33%、12.54%、18.12%、14.65%、20.39% ; 基于是否有实习经历情况,无实习经历学生较多,占76.28%。

2.2 工具 

本文采用张晓琴编制的就业焦虑问卷,该问卷的分半信度为 0. 83,内部一致性信度为 0. 91。该问卷为自评问卷,共有30个条目,内容包括四个维度:就业恐惧、就业不安、工作焦虑和面试焦虑。问卷采用4级记分,总分由 4 个维度分数相加得出,总分越高则就业焦虑程度越高。

2.3 统计分析

采用 Excel 2003 软件录入数据,运用 SPSS 18. 0 统计软件处理原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

3 结果

3.1 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焦虑的基本情况

将被试在就业焦虑问卷上的得分转换为z分数以z>1,-1<=z<=1,z<-1为标准,将被试分为高、中、低了三个焦虑水平组。频数分析表明,高焦虑组124人,占18.73%;中焦虑组387人,占58.45%;低焦虑者151人,占22.81%。中高焦虑组占77.18%,表明大部分人在择业阶段中都存在一定的焦虑情绪。

3.2 不同专业毕业生就业焦虑评分情况

通过方差分析,表2的结果显示,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焦虑水平存在显著差异(F=22.81,P<0.001)。从就业焦虑总分来看,机械类、交通类、电工电子类的焦虑水平最低,服务类专业焦虑水平最高

表2 不同专业毕业生就业焦虑评分情况

调查内容

例数

就业焦虑总分(x ± s)

F检验

F          P

专业

机械类

电工电子类

信息类

财经商贸类

交通类

服务类

152

75

83

120

97

135

52.68± 21.58

55.63± 19.19

62.63± 20.14

64.79± 21.61

52.05± 19.96

75.10± 20.92

22.81    <0.001

3.3不同特征毕业生就业焦虑评分情况

结果显示,在就业焦虑的 4 个因子及总分上女毕业生高于男毕业生;工作焦虑因子除外,中技毕业生在就业恐惧、就业不安、面试焦虑3个因子及总分上高于高技毕业生;在就业焦虑的4个因子及总分上无实习经验毕业生高于有实习经验的毕业生,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表3)。

表3 不同特征毕业生就业焦虑评分情况(x ± s)

调查

内容

就业恐惧

就业不安

面试焦虑

工作焦虑

就业焦虑总分

性别

t

阶段

高技

中技

t

实习经验

t

1.78± 0.74

2.25± 0.75

-7.9

1.89±0.79

2.07±0.75

-2.79

1.79±0.77

2.01±0.78

-3.05

1.79±0.75

2.22±0.76

-7.11

1.88±0.79

2.07±0.76

-2.96

1.79±0.78

2.00±0.77

-2.88

1.76±0.52

2.19±0.47

-10.17

1.89±0.55

2.03±0.51

-3.29

1.78±0.55

1.99±0.53

-4.23

1.81±0.78

2.35±0.82

-8.39

1.97±0.85

2.01±0.80

-1.86

1.85±0.82

2.07±0.83

-2.86

55.40±21.64

70.12±20.67

-8.62

59.18±22.67

64.19±21.65

-2.75

55.80±22.34

62.54±22.24

-3.31

注:* P < 0. 05,**P < 0. 01

4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技校毕业生中约77.18%在面临择业时产生了不同程度上的焦虑。技校毕业生就业焦虑各因子及总分在不同性别、阶段、专业和有无实习经历在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第一,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焦虑水平差异显著。按焦虑总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是:服务类、财经商贸类、信息类、电工电子类、机械类、交通类。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对交通类、机械类、电工电子类等专业人才需求量高,专业对口,薪资也乐观,这类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小。相对服务类、财经商贸类、信息类专业来说,可选择的就业岗位数量较少,就业岗位需求不明显,就业压力大。特别是服务类,如幼教专业毕业生普遍年龄19岁左右,服务的对象是3-6岁幼儿,部分学生会感觉难以胜任工作,工作压力大,往往导致自己无法正确地认识自我优势,自我调适能力较差,难以适应工作要求,导致就业焦虑水平较高。

第二,女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毕业生。结果与傅仙玉(2015)、翟亚敏(2023)等人调查结果一致。据《2019中国职场女性心理健康绿皮书》显示,在过去一年中约有85%的职场女性曾出现过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除自身因素外,社会上对女性的用工存有年龄和性别歧视现象。因此,相对于男性毕业生来说,女性毕业生在择业方面更为困难,就业岗位可选择范围也比较少,从而容易导致就业压力大,表现出更多的焦虑。

第三,中技毕业生就业焦虑水平显著高于高技毕业生。中技生(3年)相对于高技生(5年)在校学习的时间比较短,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有些不足,在职场上缺乏竞争力。中技生的年龄比高技生的要小,身心发展相对不成熟,职业成熟度不足,一旦在择业过程中遭受一些挫折,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导致就业焦虑水平较高。

第四,无实习经验的学生就业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已有实习经验的毕业生。曾有过实习经验的毕业生来说,实习期间增加了自身的面试经验及工作经验,也提升了人际沟通技巧,开拓自身视野、链接资源。因此,在面对就业压力时能很好的进行自我调适,从而缓解自身的就业焦虑水平。

5 对策与建议

后疫情时代背景下,笔者将基于粤北地区技工院校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提出缓解毕业生就业焦虑的方法和建议,为技工院校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5.1 以“课程思政”为引领,加强对技校学生的就业指导,提升职业素养。

    开展有效合理的职业指导,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还对学生就业及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版)》指出,职业精神主要表现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正确职业理想、科学职业观念、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针对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不成熟职业观,如眼高手低、自卑盲从、跟风迷茫等,开展针对的就业指导。可通过视频案例、角色体验、游戏互动等丰富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了解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特点,提升学生的面试技巧,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择业观念,为职业生涯发展做好准备。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学生的诚信和法律教育,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养成爱岗敬业、依法办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就业观。

5.2 推进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培养优秀的技能型人才,提升就业竞争力。

技工教育本质上是就业教育,推进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让教育模式实现三个“转变”:从知识灌输向能力培养转变、从课堂教学向生产教学转变、从书本教学向实践教学转变,进而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教学改革是系统工程,关键在教师。粤北地区在广东省经济发展中较为落后,需上级部门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支持,为教师提供教学指导和技术支持,共同推进工学一体化工作。学校应当帮助学生学一门技术,苦练一项技艺,着力推进工学一体化模式,让学生逐步成为德技并修、技艺精湛的技能劳动者和能工巧匠,从而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降低就业焦虑。

5.3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拓宽就业途径和渠道,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技工院校需加强与企业长期合作的就业模式,共同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发挥企业优势共同培养优秀人才,从而实现毕业生与企业的合作共赢。粤北地区技工院校约85%学生来自周边农村,就业途径和信息相对闭塞,需学校给予更多推荐和安排。一方面可加强与本地企业合作,立足粤北地区特色产业,提高学生就业优势。以电商专业为例,可积极联系当地知名企业,深化合作,建立实践合作基地。引导相关专业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经营,为企业打造货物选品、物流交易、产品营销平台。另一方面,学校要“走出去”,主动寻找更多外地企业,进行校企联合,建立固定、密切的产教结合基地,增强学校的办学特色,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学校为企业培养急需技术技能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双方合力为学生实习、就业开辟更多的路径,从而帮助更多学生成功就业。

5.4 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心态,提升学生的就业信心。

技工院校开展心理辅导服务能对缓解毕业生就业焦虑起到重要作用,学校和老师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能有效降低他们的就业焦虑。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约77.18%的毕业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就业焦虑现象。从生源上看,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易受他人影响,学习期间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 随波逐流,导致就业期间产生焦虑、不安等消极情绪;也有部分同学缺乏明确的自我认识,对就业期望值过高,当现实的求职目标与自身的理想职业不符时,容易产生忧伤、自卑、愤世嫉俗的心态。就业焦虑是技校生就业过程中存在一种常见现象,学校应当要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家庭等多方力量,做到主动干预与自主调整相结合。面对就业阶段学生,建立心理疏导平台,对于有严重焦虑情绪的毕业生,要及时干预,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降低就业焦虑。

参考文献:

[1]张晓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预测因素分析[D].苏州:苏州大学,2005.

[2]杨楠.产教融合背景下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探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3):69-72+84.

[3]方兴, 刘佳. 疫情下大学生就业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J]. 中国就业, 2022(2):2.

[4]翟亚敏,左训雅,谢威士.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现状及对策分析——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3(4):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