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头吸引助产与低位产钳助产的临床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2
/ 2

胎头吸引助产与低位产钳助产的临床效果探讨

杜静菲

石家庄市第四医院

摘要:目的:分析胎头吸引术与产钳助产术在助产中的应用。方法:以2022年1月~2022年12月为限,对44例在本院分娩的产妇进行研究,对其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n=22)采用产钳助产术,实验组(n=22)采用胎头吸引术,对比术中指标、术后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胎头吸引术与产钳助产术相比,在应用过程中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可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产钳助产术;胎头吸引术;助产;并发症发生率

引言:临床女性在分娩过程中,有些女性会出现难产的情况,这时就需要相关助产人员尽快实施助产。目前,临床助产可分为两种方式,包括胎头吸引助产和产钳助产。通过正确应用这两种助产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母亲和新生儿的健康,提高分娩质量和成功率。减少母亲对新生儿造成的一切伤害,但两种助产方式的应用难以选择,也无法确定两种助产方式的成功率。助产模式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变得更加的多元化。在分娩过程中产妇在易发生难产情况,产钳助产术及胎头吸引术是常用的助产方式,这两种方式操作相对便捷且助产效果好,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合理的选用助产方式能够有效保障母婴的生命安全,同时有助于分娩质量的提升。本文选取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44例产妇进行研究,探讨胎头吸引术与产钳助产术在助产中的应用,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2年1月~2022年12月为限,选取44例在本院进行分娩的孕产妇随机分组,对照组(n=22)配合产钳助产术,实验组(n=22)配合胎头吸引术。对照组产妇年龄为26~35岁之间,平均年龄(28.89±1.65)岁,孕周23~35周,平均孕周(28.61±1.42)周。观察组产妇年龄为25~38之间,平均年龄(29.01±1.57)岁,孕周23~35周,平均孕周(28.24±1.76)周。组间资料对比,P>0.05,可进行研究,且所有产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产钳分娩,在子宫开口完全打开且无明显头盆不对称的情况下,使胎头最低点达到坐骨棘以下3cm或到达盆底,保证胎膜破裂,胎头不变形。产妇外阴消毒,取膀胱取石,排空膀胱。双阴神经阻滞麻醉后行左侧会阴切开术。左右钳放置合理位置,合拢,确保胎头矢状缝合线置于两钳叶之间。当宫缩发生时,向下向外拉,当胎儿头枕到达耻骨下缘时,缓慢向上提起钳。双尖径胎头娩出时优先放置右侧叶钳,取下后放置左侧叶钳,再按自然分娩方式手拉胎头。

实验组进行胎头抽吸,在子宫开口完全打开且无明显头盆不对称的情况下,使胎头最低点达到坐骨棘以下2cm或到达盆底,保证胎膜破裂,胎头不变形。检查并连接该装置,对母体外阴进行消毒,取出膀胱取石并排空膀胱。双侧耻骨神经阻滞麻醉后行左侧会阴切口。抽吸器探头用石蜡油消毒。分离双阴唇,充分暴露阴道口。阴道后壁张开,使吸盘滑入阴道内,紧贴胎儿头部。抽气时,胎头处于负压状态,会阴在宫缩时同时向下和向外拉扯。当胎儿头枕到达耻骨下缘时,装置向上拉出并吸出胎儿头。

1.3观察指标

(1)术中指标对比:包括对两组产妇的软产道损伤人数、新生儿头皮血肿人数、新生儿窒息人数及助产成功率进行统计并计算出占比。

(2)术后指标对比:包括对两组产妇术后的出血量及新生儿体重进行对比(3)并发症对比:包括对两组产妇切口感染人数、阴道壁裂伤人数、会阴裂伤人数及宫颈裂伤人数进行统计并计算出占比。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 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资料记录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收集的数据以以(x±s)表示,t检验被用来进行数据比较,组间采用X2进行检验。当P<0.05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术中指标对比

实验组产妇术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产妇术中指标对比(n,%)

组别

软产道损伤

新生儿头皮血肿

新生儿窒息

助产成功率

对照组(n=22)

3(13.63)

3(13.63)

2(9.09)

16(72.72)

实验组(n=22)

1(4.54)

0(0.00)

0(0.00)

20(90.90)

χ2

0.775

0.624

0.780

0.979

P

0.359

0.244

0.363

0.455

2.2两组产妇术后指标对比

实验组产妇术后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产妇术后指标对比 (x±s)

组别

产妇出血量(mL)

新生儿体重(kg)

对照组(n=22)

237.56±42.37

5.01±0.23

实验组(n=22)

220.53±30.15

5.32±0.33

χ2

0.645

0.743

P

0.598

0.482

2.3两组产妇术后并发症对比

实验组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术后并发症对比(n,%)

组别

切口感染

阴道壁裂伤

会阴裂伤

宫颈裂伤

对照组(n=22)

3(13.63)

2(9.09)

3(13.63)

2(9.09)

实验组(n=22)

1(4.54)

0(0.00)

1(4.54)

0(0.00)

χ2

0.269

0.998

0.243

0.297

P

0.575

0.262

0.347

0.489

3讨论

在妇产科的干预中,助产主要是在分娩前和分娩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便更好地将胎儿从产道顺利娩出。主要包括照顾好产妇,仔细观察分娩过程,指导产妇正确配合产程和分娩进度。在产程中,如果开始产程后进展相对缓慢,经检查发现产道或胎儿出现异常情况,如会阴紧致、心脏疾病、胎儿体位异常等,可进行准备产道、解决产程操作、换胎极等操作。目前在临床助产中常用的是胎头吸引助产和低钳助产。从新生儿损伤的角度来看,胎头抽吸助产术操作方便,步骤简单,但极易造成新生儿颅内出血和颅内血肿,增加新生儿窒息的风险。低产钳助产虽然不会对新生儿造成伤害,但对护士的护理技能要求较高,两者各有利弊。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孕妇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优化选择,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的干预效果和预后。

本文研究结果如下:对照组采用产钳助产术,实验组采用胎头吸引术。实验组产妇的软产道损伤人数、新生儿头皮血肿人数、新生儿窒息人数及助产成功率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术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即采用胎头吸引术的助产方式,产妇术后的出血量更少,新生儿的体重能维持在较为理想的数值。从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分析,实验组产妇切口感染人数、阴道壁裂伤人数、会阴裂伤人数及宫颈裂伤人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采用胎头吸引术作为助产方式,有助于改善产妇在术中及术后的各项指标同时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毛晓臻.胎头吸引助产与低位产钳助产的临床效果比较[J].婚育与健康 2021年13期, 178页, 2021.

[2] 刘银,蔡玲.胎头吸引术和产钳助产术在阴道助产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31卷4期, 112页, 2021.

[3] 古红岩.胎头吸引术和产钳助产术在阴道助产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 2022(01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