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赋能专家评审路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22
/ 3

区块链赋能专家评审路径探索

雷万荣

(武威职业学院,甘肃武威,73300)

摘要:高等高职院校项目评审、竞赛评优、课题认定、论文评审发表、创新基金一般项目、重点项目评审过程中均是通过资料汇集交由某个部门后,再由相关部门聘请相应能力的专家进行评审,在这个过程中资料收集部门往往承担着比较关键的角色,如若对资料保管不利,便存在着出现文件丢失、关键技术被窃取等安全隐患。区块链技术由于其去中心化的特点,可以消除评审过程中某些个体的不安全行为,从而使得评审更加安全,同时利用区块链构建的专家评审平台在选取评审专家时采用随机形式,可以使得评审更加公平。

关键字:区块链,去中心化,专家评审,项目评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给未来的生活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大数据时代,在高等高职院校中项目评审、竞赛评优、课题认定、论文评审发表、创新基金项目评审过程中大部分的资料均是电子资料。在网络发达的当今社会,电子资料的传播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被扩散,从而使得信息被泄露或篡改,尤其在一些涉及国家秘密的项目评审中,一旦发生资料泄露,后果将极其严重甚至会导致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事故。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字化工具,因为其数据的存储是由多个区块组成的链条,而在每一个区块中都存储了特定的信息,这样所有数据便可按着每个区块产生的时间形成一个链条。这些链条被保存在网络中的服务器中,只要网络中能有一个服务器正常工作,那么这个链条就是安全的。若要修改区块链中的信息,必须满足网络中半数以上的服务器同意,而在庞杂的网络系统中,服务器数量也是相当庞大的,这样使得区块链中的数据被篡改就变得极其困难,由此便使得区块链中的数据非常安全。同时区块链和传统的网络相比,它去除了中心服务器,而是把数据保存在网络中的各个节点,这样消除了传统网络中中心网络的核心作用,使得数据具备了去中心化的特点。依靠区块链的数据难以被篡改和去中心化的这两个特点,将其赋能到项目专家评审过程,便可使得专家评审过程资料的存储更加安全,评审更加公平。

一、区块链赋能专家评审的内在机理

项目评审、竞赛评审、课题评审的公平性和安全性等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区块链技术特有的信息不可篡改性、去中心化和分布式智能合约的特征,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脱颖而出,正在以全新的结构和模式影响着科技的发展,成为了网络中的关键力量。

(一)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性保证了专家评审过程中数据的安全。

区块链技术构建的新型的网络结构和数据结构使得数据一旦上链,必须经网络中一半以上的节点同意方可更改,而庞杂的网络系统中每一个服务器都是一个节点,节点数量相当庞大,使得数据很难被篡改。区块链技术应用了共识机制、非对称加密算法等技术都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同时加入的时间戳技术可以记录区块链中的数据在不同时间的网络活动,作为数据在区块链中的存在证明,有助于形成不可伪造的区块链数据库,保证了数据能够进行追踪和溯源,在技术上为专家评审过程中数据的安全提供了保障。在进行项目、课题、竞赛资料评审过程中,若将所有的评审资料上传至区块链中,利用时间戳技术记录的数据被修改和查阅的时间和地址可以保障资料在评审过程不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查阅、复制、打印和传播并造成数据资料的泄露。区块链技术能够将物理世界的评审资料传递至数字世界,弥补了传统的纸质材料评审的缺陷,实现了专家的数字化评审。

(二)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技术助力参评用户、评审专家和评审机构之间信任关系的和谐构建

区块链技术应用智能合约技术可以实现程序、协议甚至合同中所有操作的自动执行,且一旦完成,该操作不可逆但具备可追踪性。同时智能合约技术允许在没有中央服务器的情况下,在各个不同的、匿名的用户之间进行交易和协议商定,这使得智能合约具备了一下三个特征。1:自动化执行;2:不可更改性;3:去中心化。具体地来说,由于程序能够自动化执行,因此区块链技术是能够自我验证的;当协议在交易双方都得到满足时,区块链技术是能够自我执行的;区块链技术的防篡改的,合约达成,操作一旦执行是不可逆的。在专家评审过程,对于项目申报者、竞赛参加者而言,评审机构聘请的专家可能会对某些特定的人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会影响项目评审的公平性,会导致部分用户赶在最后截止时间上交资料,对评审机构存在一定的提防心理。应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用户和评审机构之间可以建立平等的合约关系,从而使得用户对评审机构的信任度大大提高,促进了用户和评审机构之间信任关系的和谐构建。

(三)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征促进了专家评审的公平性。

区块链网络中,加入了分布式账本技术实现了去中心化。区块的数据分类村存储在链中,但又不由单一的实体管理,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有数据的完整副本用于参与交易和维护系统的安全性。去中心化特征使得网络的功能、权力被分散出去,在网络中没有一个个体能够实现对整个网络的控制。基于区块链的专家评审系统中,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弱化了传统专家评审中评审机构的核心作用,降低了评审过程的不安全因素和可能存在徇私舞弊的漏洞。同时加入非对称加密算法对资料进行加密,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专家的匿名评审和分布式评审,使评审结果更具公平性,更受参评用户的青睐。

二、区块链赋能专家评审的路径探索

(一)专家评审系统搭建

区块链+专家评审系统应用架构采用区块链典型的网络拓扑结构,在共识机制下引入评审机构、评审专家和参评用户,解决了不同主体对项目评审标准的理解偏差,实现了数据的一致性。参评用户可通过系统将评审项目的资料上传至区块链中,在项目评审开始之前可修改评审资料。评审专家可以从区块链中访问用户上传的资料并按评审标准进行评审。评审机构可以将参与评审的项目发布在区块链中、提取经专家评审后的结果并进行公告。

图1 区块链专家评审系统

(二)构建区块链+专家评审平台

从“区块链+专家评审”的视角,从技术层面来解决专家评审面临的信息安全和评审公平性问题,进而推进数字专家评审平台建设。具体从专家评审系统应用架构设计、应用模块设计两个方面来探究。

1.专家评审系统应用架构设计

根据区块链技术体系架构的特点和结合专家评审评价体系的功能需求,在现有各种区块链参考架构基础上,专家评审系统的体系框架设计为5层,即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合约层和应用层,如图2所示。

图2  专家评审系统框架体系

系统应用架构设计图中,从下而上最底层是数据层,其功能是以链式原理、区块结构,并通过密码技术进行“分布式记账”,存储由参评户上传到区块中的评审资料。第二层是网络层,其主要功能是以点对点对等网络方式组织专家评审系统内各参与节点记录和转发评审指标,并提供数据传播的网络先决条件。第三层是共识层,其主要功能是分布式处理的分散节点在去中心化的专家评审系统中用已经取得共识的规则来共同维护更新评审系统中的数据,实现在不可信任的网络环境下保证专家评审区块链中数据存储的一致性。第四层是合约层,其功能是通过计算机语言和编程技术来定义个性化的智能合约机制,通过智能合约,约束专家评审系统中参评用户、评审专家、评审机构等多元主体遵照智能合约条款执行系统中数据的业务逻辑与算法,实现“区块链+专家评审”的透明性和安全性。最顶层是应用层,主要封装了专家评审系统的各种应用场景和系统,分别包含了Web端和移动端两套专家评审系统中的参评用户应用接口、评审专家应用接口和评审机构应用接口与区块链系统通信的用户接口。

2.专家评审系统应用模块设计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专家评审系统主要设计了四个模块,包括角色定义模块、参评用户应用模块、评审专家应用模块以及评审机构应用模块,见图3。

图3 区块链+专家评审系统应用模块设计

(1)角色定义模块

根据区块链+专家评审系统的设计需求和功能需求,本系统主要构建了参评用户、评审专家、评审机构三种用户角色。在用户角色定义模块可以进行用户的注册、登录、信息修改,并在用户角色中加入了区块链共识机制和联盟链以约束各个主体节点操作事件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2)参评用户模块

参评用户模块的功能设计主体是项目申报人员、课题申报人员、参赛人员、论文发表人员等参评用户。在该模块参评用户可以进行参评项目管理、资料上传和修改、评审结果查询操作。

(3)评审专家模块

评审专家模块主要面向系统经随机抽取的具备评审资格的专家。可以进行本专家当前评审的项目管理(查看项目名称、评审时间、评审标准等)和评审资料查询、项目评审及评审结果上传。通过对专家的权限设置(只有查阅而下载权限)以及区块链时间戳技术的加入可以保证参评用户的资料访问通过时间戳记录下来,能够真正做到信息的安全访问。

(4)评审机构模块

评审机构模块主要有评审项目管理,评审专家管理和评审专家抽取功能。评审项目管理可以进行当前评审的项目增加、删除和修改,并进行评审规则的制定和发布。评审专家管理模块可以进行专家的增加和删除以及评审权限和级别管理。评审专家抽取可以设置专家随机抽取机制和选择不同领域专家库。评审机构可以调取各个评审项目中专家的评审结果并通过专家评审系统设计的算法统计评审结果,加入的区块链时间戳技术和智能合约便可防止提取的评审结果被篡改。评审机构可以通过评审结果发布模块公布项目评审的最终结果。

三、总结

区块链技术为项目专家评审提供了新的机遇,区块链的分布式评审模式突破传统的评审模式,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点,弱化了传统专家评审中评审机构的核心作用,消除了评审过程中某些个体的不安全行为,从而使得评审更加安全。同时加入非对称加密算法对资料进行加密,专家的随机抽取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专家的匿名评审,使评审结果更具公平性,更受参评用户的青睐。

参考文献

[1]曾土花.区块链赋能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内在机理与创新路径[J].行政与法,2023(07):47-56.

[2]曾炜丹. 基于区块链的招投标采购管理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22.DOI:10.27424/d.cnki.gxmdu.2020.001826.

[3]周俊杰,方少亮,赵晓萌等.基于区块链的科技创新平台科学数据管理研究[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23,55(04):62-72.

[4]程冠维. 基于区块链MPT索引优化的职称申报评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南昌大学,2023.DOI:10.27232/d.cnki.gnchu.2023.003101.

[5]段宏岳. 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多技能移动空空间众包服务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23.DOI:10.27075/d.cnki.ghzdc.2023.001236.

[6]贺颖,王治钧.开放式同行评议区块链系统框架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3,34(03):259-266.

作者信息:雷万荣,女(1989.08.23—),汉族,甘肃古浪,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